收藏 分享(赏)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同步备课资源: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057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同步备课资源: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同步备课资源: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联的经济改革 备课资源“列宁证明了应该如何管理国家,斯大林证明了应该如何不管理国家,赫鲁晓夫证明了傻瓜都可以管理国家,勃列日涅夫证明了并不是每一个傻瓜都可以管理国家,戈尔巴乔夫证明了”这是一则俄罗斯流行的政治笑话。20世纪后半期,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开展,斯大林逐渐废除了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在1956年召开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了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之后,苏联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大规模的批判斯大林运动,对斯大林时期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工作。同时,在经济方面也加紧进行改革和调整。1956年春,决定对

2、1935年制定的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1957年春,进一步改组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体制,由部门管理改为地区管理。此后,赫鲁晓夫更积极地推进其经济、政治改革,并提出一些惊人的口号和目标。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的大会上,他正式提出要通过“和平竞赛”,在按人均产品产量方面“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在1959年1月苏共二十一大上,他宣布“社会主义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苏维埃国家已进入了“大规模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1961年10月,在苏共二十二大上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在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1964年,苏联工业年增长率保持

3、在9.1%13.2%,普通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满足了赫鲁晓夫同志因年龄和健康原因提出的退休请求” ,“解除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当天下午,苏共中央全会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一方面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又宣布要继续执行苏共二十大、二十一大和二十二大的路线,说这一路线是列宁主义的路线。“我们正处在发达社会主义阶段!”“而发达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最近的入口”,这是勃列日涅夫在1977年作出的重要指示。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最大弱点是几乎完全缺乏经济

4、知识,他思想保守、墨守传统,对新生事物简直就是个过敏反应症患者。的确,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苏联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军事实力则足以与美国平起平坐,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比其他各个时期都高。但是,这时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严重阻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却错过了有利的时机,未能坚持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这使得20世纪80年代初的苏联无法避免地陷入了“停滞时期”的泥沼里。1985年3月11日,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一上台就表现出了改革家的气魄,他认为,“国家已处在濒临危机的状态”,“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

5、”。为此,他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秘书说:“他像一个画家站在一张白纸面前,有大展宏图的机会。他可以将自己设想的任何方案付诸实施。”但是“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1986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尚低于改革之前。在经济改革出师不利的情况下,其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提出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并把“社会主义多元论”“民主化”和“公开性”作为三大“革命性倡议”。之后,国内民族分离运动兴起,1991

6、年,苏联解体。千秋功过 世人评说评赫鲁晓夫改革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50年前开始改变苏联的,正是这位颇具争议的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上台后,在大力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积极地推进其经济、政治改革。在赫鲁晓夫进行的经济改革中,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其改革成败的莫过于他的农业改革。赫鲁晓夫在农业上进行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发动垦荒运动,大搞玉米种植运动。赫鲁晓夫多次向全国人民,特别是共青团员们提出了“开垦、开垦、再开垦”的口号。结果,在风调雨顺的1956、1958、1962年

7、农业大丰收,粮食产量创纪录地分别达到1.25亿吨、1.34亿吨和1.402亿吨,比1953年的粮食产量提高了50%以上。农民收入也从1953年的每户农民150美元,上升到1958年的每户600美元。赫鲁晓夫由此名利双收,获得了列宁勋章。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赫鲁晓夫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现在苏联已拥有一切必要条件,通过和平经济竞赛,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在按人口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这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垦荒等粗放经营的方式扩大生产,劳动生产率很低,而且受气候影响,产量波动很大,特别是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缺乏科学性,如草原上的垦荒引起了沙尘暴

8、,造成了土地荒漠化,不分地域的大搞玉米种植违背了客观规律,致使部分地区种植的玉米不结穗等等。结果,1963年,苏联粮食又大幅减产,迫使他重新恢复了粮食定量配给制,并开始动用黄金储备从国外购进大批粮食。“我们将在20年内实现共产主义”,这是赫鲁晓夫在1961年发出的豪言壮语,但最终落得说者有意,落花无情。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他的改革也带来了许多混乱。“他是个犯了错误的共产党人。他跟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一样,是真心想实现共产主义的,只是方法不对头,效果不好。”一位前苏联将军如此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他的坟前,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