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499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吉林一中2012-2013下学期高二期中政治试卷模块单元测试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1. 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是( )A.华尔街股价狂跌B.中小银行纷纷破产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D.大量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2.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产物,危机到来时()生产严重不足工厂减产工人失业商品积压,物价急剧下跌A.B.C.D.3.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抽

2、象劳动B.具体劳动C.脑力劳动D.体力劳动4. 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最初的动因是( )A.马克思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 B.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实质C.马克思对经济学情有独钟 D.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5. “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主义。”对此,斯大林认为()A.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也会催生私有制,导致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不会导致资本主义C.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D.国内存在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制度,商品生产会导致资本主义6. 1921年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

3、济的战时行为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7. 在财富形态问题上,斯密的主张与重商主义者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认为财富只能来源于生产领域,后者则认为财富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B.前者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后者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C.前者主张“富国裕民”,后者主张“民穷国富”D.前者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后者主张国家干预经济8. 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这就是高级赢利形式。斯大林的高级赢利观意在说明()A.国民经济的计划

4、化使高级赢利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使经济失去活力C.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D.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消灭生产赢利的原则9. 毛泽东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由此可见()A.商品生产的存在不受条件的限制B.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的目的不再用于交换C.商品生产一定会为社会主义服务D.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存在商品生产10. 如果布鞋厂老板比特加强管理,同时市场上对鞋的需求量上升,比特制鞋厂的产品就会出现供销两旺的状况。这时,比特发现他的

5、资本周转速度大大加快,他获得的剩余价值也更多了。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生产周期的长短 货币流通的速度 企业内部管理状况 市场供求状况 生产资本的构成A. B. C. D.11.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B.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之策C.自由资本主义的应用与发展D.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1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个别企业

6、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4.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经济人假设,自私自利是不变的人性。二、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永恒的。三、迷信完全竞争的假设和完全信息的假设。四、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下列对经济人假设认识正确的是( )这一理论认为在经济活动中,参与者只追求个人私利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一假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反映这一理论是我们推进市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A. B. C. D.15.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说明了()A.货币的本质B.货币的基本职能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实际上是一回事D.只有货币才能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6.

7、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是因为()A.新政不能全面干预经济B.新政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问题C.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新政得不到广大群众支持17. 二战后工业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是()A.美国B.苏联C.日本D.联邦德国18.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对经济的放任自流政策B.生产力水平高,生产产品丰富C.有效需求不足,供求不平衡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存在矛盾19.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B.C.D.20. 下列属于斯密关于

8、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观点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交换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的东西,可能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A.B.C.D.21. 1956年,我们党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即在工商经营方面,应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应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1)“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A.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B.对保证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十

9、分重要的作用C.是为了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D.是为了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2)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意味着()A.社会主义国家要消除商品经济B.发展商品生产会导致资本主义C.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D.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22.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 )A.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C.在商品流通中贱买贵卖D.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23.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24.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苏俄废纸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0、于1921年3月至1928年实施( )A.国家工业化政策 B. 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市场化政策2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相对过剩B.生产绝对过剩C.生产相对短缺D.生产绝对短缺26.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实行()A.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B.是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C.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D.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需要27.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的自动调节是最优越和最完善的机制,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惟一途径。这一思想( )

11、主张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没有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严重的缺陷A. B. C. D.2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典经济学理论成果 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C.德国古典哲学 D.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29.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它的基础或内容是()A.商品B.货币C.使用价值D.价值30. 剩余价值是( )A.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间的差额B.商品的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差额C.商品的价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的差额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

12、的差额31.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接近的是()A.凡尔赛体系B.罗斯福新政C.法西斯体制D.斯大林模式32.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B.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C.加强了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3. 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

13、流通中货币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就业不足的危机34. 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最初的动因是()A.研究德国古典哲学、深化其理论体系的需要B.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发展的迫切需要C.现实生活中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D.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发表35. 语文课堂上老师出示材料:“齐桓公问计于管仲:时下生产凋敝,民不聊生,何以解决?管仲对曰: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瞻其所愿,则能用之耳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学生小王心想:管仲此言包含的经济思想,不正体现在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中吗?他指的是()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

14、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各级政府要坚持求真务实,厉行勤俭节约,把有限资源和财力用在发展经济上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A BC D第II卷(非选择题)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36.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为什么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37. 上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长期处于不景

15、气的状态,农村购买力不足。1919年农场主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6,而在1929年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88,农场主纷纷破产。此时的农民人均收入只占全国平均收入的1/3左右。实行罗斯福新政后,从1933年到1936年美国农业总收入增加了50,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几乎翻了一番。为什么美国的农业会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3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并据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39. 为什么说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哪些贡献? 40. 绝对优势和劣势并不是决定国与国之间

16、贸易关系或者人与人之间分工关系的唯一因素。甲在理财方面对乙有绝对优势,乙在推销方面对甲有绝对优势。由甲负责理财,由乙负责推销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甲相对于乙不仅会理财,而且更会推销,那么这两人的分工需要重新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1)甲与乙如何分工更有效率?(2)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和政策主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A【解析】1929193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股票的过分投机,相信股票可以继续上涨,各种资金进入了股票市场,当其危机爆发后,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美国的各个行业和部门牵涉其中,故其标志应该是华尔街的股价狂跌,即应选A项;B、C、D

17、三项的说法均是经济大危机所产生的后果,不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对经济危机的表现,我们要有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危机是生产过剩而不是严重不足,所以排除掉,选B项。3.【答案】A【解析】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正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具有同一性,才使各种商品的价值可以相互比较。说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指的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4.【答案】A5.【答案】B【解析】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生产,斯大林指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认为不会导致资本主义,所以B项正确。6.【答案】A【解析】A项正确地讲明了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可选;B项是对此错误的认识;C项的观点说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

18、与新经济政策的目的不符;D项说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误。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重商主义者与斯密财富观的不同。斯密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而重商主义者则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B正确。8.【答案】A【解析】高级赢利观意在说明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优越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优越性,不符合题中之义。9.【答案】D【解析】题中观点表明了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性,A项不能入选;B项对商品生产的本质理解有误;C项否定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性质;D项正确地回答了毛泽东关于商品经济存在条件的认识。10.【答案】C11.【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

19、济,所以A项错误。罗斯福并未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所以B项错误。12.【答案】C【解析】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生产价格等理论。因此,C项是正确的。13.【答案】A14.【答案】A【解析】“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按照这一假设,在经济活动中,参与者只追求个人私利。实际上利己是私有制的产物,“经济人假设”是资本本性的表现,是“人格化资本”。这一假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反映。15.【答案】B【解析】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是这

20、两种职能的派生。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题干中并没有说明;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当然不会是一回事;实际上,在货币出现以前,一般等价物也能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6.【答案】C【解析】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废除就不会根本解决经济危机。17.【答案】C【解析】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特别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8.【答案】C【解析】按照凯恩斯的理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按凯恩斯的观点,经济危机与政府对经济的放任自流政策有关系,但不是根本原因,A项

21、不选。B项与事实不符。D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故选C项。19.【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的了解。观点都不正确。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密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观点。本题可采用排异法。很明显不是斯密的观点,因此,选B项。21.【答案】(1)A (2)C【解析】(1)A项正确地表明了其意义,可入选;B项错误地理解了其作用;C、D两项错误地认识了其目的。(2)此题考查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目的,从其内容上看,C项正确。22.【答案】A 23.【答案】B【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

22、品的价值。24.【答案】C25.【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由于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因此,相对人民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生产的商品是过剩了。2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意义。由题中观点可知,新经济政策使无产阶级同农民相结合,巩固了工农联盟,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是题中观点所指的意义。27.【答案】D【解析】评价新自由主义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既要看到其合理成分,也要认识其严重缺陷,这一理论主张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但没有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缺陷。28.【答案】B29.【答案】D【解

23、析】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它的基础或内容是价值。30.【答案】A31.【答案】B【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实际应用。32.【答案】A【解析】B、C、D三项的观点都是两种政策的共同之处,A项正确地表明了新经济政策的新措施。33.【答案】C【解析】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商品大量积压甚至销毁,并不是商品真正过剩的缘故,而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发生,广大劳动群众的购买力急剧萎缩,商品生产出现了相对过剩,这是经济危机的实质。3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研究经济最初的原因。A、B、D三项虽然都是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原因和动力,但最初的动因却是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马克思苦于不

24、能从经济方面、从物质利益方面为穷人辩护,这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所以选C项。35.【答案】C【解析】管仲此言包含的经济思想就是要刺激消费需求,能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刺激消费需求,是国家政策引导刺激消费需求。二、非选择题36.【答案】(1)当时的苏俄是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课题。(2)实践证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道路在苏俄走不通。(3)列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采取间接迂回的方法,即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为苏俄找到了从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解析】设问的角度看上去好像很广,但仔

25、细阅读材料不难判断,该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在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对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的理解。37.【答案】美国农业之所以发生如此深刻变化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时实施了一系列恢复和稳定农业的政策,具体内容如下:(1)美国1933年出台第一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对自愿减少耕种的农民给予现金补贴的办法来限制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2)1938年出台第二农业调整法,规定在农业经营者有粮食剩余【解析】本题以美国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农村现状为材料,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时农村政策的认识,根据教材论述回答罗斯福新政时美国恢复和稳定农业的政策。38.【答案】斯密认为,分工

26、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斯密正确认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解析】本题考查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同时还要结合材料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影响,落脚点落在提高经济效率上。39.【答案】(1)斯密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斯密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所以说斯密的劳动

27、价值论是二元的。(2)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解析】对于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二元性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经济生活的学习内容,主要说明它的不合理性在于:强调了价值有时由劳动量决定,有时由交换价值决定,是错误的。而李嘉图却突破了这一点。 40.【答案】(1)由乙来理财,甲来推销更有效率。因为乙在理财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甲在推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2)李嘉图认为,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因此,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解析】第(1)小题是对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有关知识的拓展和运用。甲相对于乙“更”会推销,说明甲在推销上的优势更大,而乙在理财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因此,甲推销、乙理财效率会更高。第(2)小题要求识记教材内容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