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 ”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2答司马谏议书中“ ”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和的原因,亮出了分歧的焦点。3答司马谏议书中,“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对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 ”两句聊表敬意。5.答司马谏议书中, 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依据是“ ”,根本目的是“ ”,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6在答司马谏
2、议书中,说明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的句子是“ ”。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 。8.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 ”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9.答司马谏议书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 ”,且“ ”,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10.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 ”,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明只想简单些回信,不再辩解的句子是: 。1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陈
3、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 。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 。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 ”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1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 。附:参考答案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2答司马谏议书中“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和的原因,亮出了分歧的焦点。3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以说
4、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对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两句聊表敬意。5.答司马谏议书中, 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依据是“举先王之政”,根本目的是“兴利除弊”,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明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的句子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8.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
5、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辟邪说,难壬人”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9.答司马谏议书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胥怨者民也”,且“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10.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明只想简单些回信,不再辩解的句子是: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1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1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