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山子传教学设计苏轼绩溪中学张慧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2、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的方山子的“异”的内涵。教学方法:诵读、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点拨教学用具:PPT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出示“河东狮吼”的图片,引出故事原型方山子。二、整体感知,积累文言语汇(一)一读课文,把握字音闾里矍然从两骑精悍十有九年勋阀阳狂垢污傥著帽 见于眉间(二)二读课文,
2、梳理字词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2、古今异义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妻子)2、重点字词与公侯等(等同,相似)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神色)见其所著帽(戴)3、词类活用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见方山子从两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4、文言句式然终不遇(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鹊起于前(状语后置)(三)三读文本,了解内容全班齐读课文三、研读课文,把握主旨1、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那方山
3、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方山子档案姓名陈慥绰号方山子职业隐士籍贯洛阳现住址光、黄间岐亭穷山间家庭情况家庭背景世有勋阀,当得官。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当前状况徒步往来山中。庵居蔬食。环堵萧然。成长历程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纵马射鹊,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晚年遁光黄间,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人莫识也。显闻富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的之意。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2、对于这样一位隐士,苏轼却“耸然异之”,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异:少年侠气而
4、晚年避世二异: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三异:文武全才而终生不遇四异:世有勋阀而山居隐逸3、苏轼为何写这个“异人”?引出写作背景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怀才不遇,与方山子遭遇相似。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其实,文中有一个细节已经表达出了这层意思,请找出。(第二段)4、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一方面赞赏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另一方面“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同时还折射出作者在被贬到黄州其间的真实心态。四、课堂小结对照方山子,作者找到了人生失意时的生命抉择。我们的人生也应该向方山子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该坚守生命的达观。学生齐读课文五、作业设计1、熟读全文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