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异体移植的免疫问题 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7世纪,据说当时将狗骨头用于修复一位俄罗斯贵族的头颅。在现代,异体移植已涉及到取自黑猩猩和狒狒的肝、肾、心和骨髓,但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大多数患者出现器官排斥现象或严重的感染。科学家最为关注的事情是当病原体从动物跃迁到人类时发生种间感染。然而,一项新近研究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接受了猪活体组织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被可怕的猪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证据。 过去几年间,有关异体移植的讨论集中在两种可能的供体动物(猪和狒狒)上。虽然狒狒器官不像猪器官那样被强烈排斥;但它们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比猪器官大得多。此外,猪器官大
2、小适当,这种动物繁殖较快,并已被作为食物进行饲养,这样对大多数人而言宰杀它们就没有什么道德问题。 超急性排斥问题能在数分钟内毁坏移入器官的强烈免疫应答对猪器官而言似乎已经解决。英格兰剑桥 lmutran的研究主任David JGWhite于1992年最先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将人类基因插入猪胚胎之中。此猪的器官就具有了人类互补调节蛋白,实际上,人类免疫系统被骗过而接受了猪器官。 当然,猪隐藏着病毒,公众和立法者担忧的主要来源是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内生反转录病毒融入其宿主的 DNA之中,并且不能消除。另一种反转录病毒猿猴免疫缺损病毒被广泛认为能越过种间障碍,变成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
3、病毒(HIV)。伦敦癌症研究所Robin AWeiss及其同事揭示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关键的问题是 PERV是否感染接受了异体移植的人。 为了找到答案,Imutran同美国疾病防治和预防中心合作,检测了160名这样的人类患者。他们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细胞进行过治疗,或者他们的血液在体外用猪肝、猪肾或猪脾进行过治疗。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没有发现任何患者感染PERV的证据,这些患者包括36个受到免疫抑制从而具有更大感染风险的人。最惊人的是,23名患者有猪循环细胞的证据,表明猪组织能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对White来说,这意味着“异俸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逾越”。1091在猪和
4、狒狒中,科学家为什么更倾向于选择猪为异体移植的供体动物?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猪器官的超急性排斥问题已基本解决 B狒狒器官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比猪器官大得多 C猪器官大小适当 D猪的宰杀几乎不存在道德问题(四)1A。原文是“似乎已经解决”,不应是“已基本解决”。2下列关于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PERV是猪器官异体移植时可能发生种间感染的最可怕的病原体 BPERV隐藏在猪体内而且融入猪的DNA之中,无法消除 C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变成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 D迄今为止科学还没有发现PERV感染人体的证据2c。所说是另一种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
5、。3White认为“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依据的一项是( ) A用插入人类基因的技术可以使猪器官为人类免疫系统所接受 B有160名人类患者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素细胞等方法进行过治疗 C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包括36个受到免疫抑制的患者)没有表现出被PERV感染的证据 D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中有23名患者体内有猪循环细胞存活 3B。只举出治疗事例,缺少疗效说明。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 A异体移植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7世纪,当时便有过移植成功的例子 B对将猪器官移植给人类的主要担忧是种间感染,但这种情形似乎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C伦敦癌症研究所R
6、obin AWeiss对将猪器官移植给人类持否定态度 DWhite等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令人欢欣鼓舞,它意味着异体移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4B。A,原文只是“据说”,不能说“移植成功”;C,文中无此内容;D,说“已经迎刃而解”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并非不可逾越”。 (五)阅读下文,完成1-4题。我国科学家揭示水稻基因奥秘 由我国科学家精确绘制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今天发表在代表国际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今天上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宣布,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对这一国际计划的贡献率达10,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大基因组单条染
7、色体的精确测序。 刊于自然杂志的论文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宣布,中国科学家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了对水稻粳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拼接后总长为3500万碱基对,精确度为9999,覆盖了染色体全长序列98的区域,达到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图的标准。 科学家们在完成序列精确测定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所含基因进行预测分析,鉴定出4658个基因,为进一步鉴定这些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完整地测定了水稻4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这是迄今首次完成的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为研究着丝粒的功能、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染色体的复制提供了基础,也为开发可转化的“AY-水稻或植物
8、染色体”提供了基础。以蓝天白云金色水稻为封面的本期自然杂志,同时也刊登了曰本科学家对水稻第一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测序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的韩斌博士告诉记者,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首先完成精细物理图,然后采用克隆步移法大规模测序,绘制基因组完成图。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另一个亚种籼稻品种广陆矮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也进行了测定,报道了水稻两个主要栽培稻间在基因组成、顺序及DNA序列水平上的一些异同,提示两者之间一些亲缘和进化关系,这些数据为将来整个基因水平的比较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韩斌博士还表示,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分析结果和今后的功
9、能基因组研究,可获得大量的水稻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为培育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此次测序成果,还将有助于了解小麦、玉米等其他重要粮食作物的遗传秘密,从而推动整个农作物基因组的研究。1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五)1C A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的10。 B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测序的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是全部水稻基因染色体中的10。 C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占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总任务的10。 D中国科学家对国际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这一任务的贡献率是10。2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一文
10、所宣布的内容信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B A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经拼接后其总长为3500万碱基对,精确度为9999。 B水稻基因由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覆盖了水稻染色体全长序列的98。 C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图,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图的标准。 D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是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的。1103加点的“大量研究工作”是指( ) 3 A开发了可转化的“人工水稻或植物染色体”。 B将鉴定出的这4658个基因注释在染色体的准确位置上。 C对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所含基因进行预测分析,鉴定出4658个
11、基因;完整地测定了水稻4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 D完成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为研究着丝粒的功能、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染色体的复制提供了基础。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4B A“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国际合作开发的计划,除中国科学家参加外,许多外国科学家也参与了这一计划,中国只是承担了这一计划中的部分任务。 B“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可以部分地揭示小麦、玉米等其他重要粮食作物的遗传秘密。 C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成果,可为培育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D研究人员对广陆矮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也进行了测定,所得数据为将来整个基因水平的比较提供了良好的示
12、范。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不容忽视的微细尘埃 尘埃无处不有,虽然它们的个体很小,但汇聚起来威力却不小。据记载,北美大陆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一次尘暴中,狂风将美国平原的泥土大量向东吹去,有难以估计的牲畜被尘埃窒息而死。尽管如此,尘埃的积极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尘埃粒子,能够将太阳光中的较短光柱拦截,使其进行有规则的发散,这样,才会使天空呈现蔚蓝。在太阳升起和降落时,由于阳光穿过较低层空间,空气中的尘埃密度大,并伴有水汽,可以吸收和反射阳光中的黄色和红色部分,因此,这时看到的太阳呈现橙色、红色和黄色。气象学家指出,在降雨时,每一个雨滴都必须有一颗尘埃参与,以它作为核
13、心,水汽在其周围凝结,形成云、雾,再由云层形成雨点。若是纯净的空气中没有尘埃的存在,水分子无所依附,就不能形成雨滴降落。此外,阳光在射向地球的时候,因受到尘埃的吸收和反射,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适量的光照,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 现代科学发现,有的尘埃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被称作“尘炸”。据分析,能够产生尘炸的物质有粮食粉尘、砂糖、奶粉、咖啡、金属粉末以及其他非金属粉末等。物质发生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物质分散得越细,颗粒越小,它的表面积就越大。与具有固定面积的物质相比,接触空气、吸附氧分子多,氧化和放热的过程都很快,反应性能就更活泼。
14、当其中的某一质点被火点燃,就会发生连锁反应,产生爆炸。此外,易爆尘埃的颗粒越细、浓度越大,它所产生的爆炸力就会越强。当粉尘含量低于大气含氧量一半时,就不会引起爆炸。物质形成“尘炸”,还和诱因、速度等因素有关。产生“尘炸”的诱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摩擦冲击以及电器设备或静电产生的火花。 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尘埃已经成为一种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物。流行病学家对尘埃进入人体后的机理进行研究后指出,人们在呼吸时,每次大约要吸入50万个浮游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的身体后,可以一直进入肺部深处,并作为经常性刺激物留在那里,它会导致发生炎症,产生黏液,使人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除此之外
15、,浮游微粒还可以向肺部传送化学污染物,而且在传送过程中,可以加速一种叫做游离基的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加剧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入人体内的浮游微粒尘埃,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及建筑、装饰材料中的化学成分。资料表明,在我们生活环境内排放的浮游微粒70来自人为因素。另据调查,哮喘病、肺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都与浮游微粒的增减有关。1下列对尘埃积极作用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空呈现蔚蓝是太阳光中的光柱受尘埃拦截的结果。 B每一个水分子中有一颗尘埃,才会形成云、雾,最后形成雨滴。 C空气中的尘埃密度变化使太阳颜色发生变化。 D尘埃能够吸收和反射射向地球的阳光,使地球上
16、的生物得到适量的光照而茁壮成长。(六)1D(A尘埃拦截的是太阳光中的“较短光柱”。B“每一个雨滴都必须有一颗尘埃参与”,但“水分子”中没有尘埃,只是“依附”尘埃而已。C太阳出现不同颜色是人们看到的,而太阳本身的颜色不会因地球空气中的尘埃而发生变化。)2下列对“尘炸”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砂糖、面粉、铝粉、铁粉、咖啡、干奶粉等都是能产生“尘炸”的物质。 B易爆尘埃分散得越细,颗粒越小,表面积就越大,反应性能就更活泼,产生“尘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C“尘炸”的威力与物质分散的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大,尘埃的浓度也就越大,“尘炸”的威力也越大。 D产生“尘炸”的诱因最主要的是摩擦冲击以及电
17、器设备或静电产生的火花。2C(应该是:颗粒越小,尘埃的浓度也就越大,“尘炸”的威力也越大。)3下列对第三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生活环境内排放的浮游微粒70来自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等人为因素,因而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治理,减轻浮游微粒的危害。 B空气中的浮游微粒进入人体肺部后,就使人体发生炎症,甚至导致生命的终结。 C浮游微粒在向人体肺部传送化学污染物的过程中会快速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游离基。111 D人们发现,在现代城市中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物就是尘埃。 3A(B一要“作为经常性刺激物留在那里”二是使肺部发炎。C是“加速”游离基的产生。D“尘埃”只是污染物的一种,并非惟一。)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强机器的维护保养,不过度使用机器,防止摩擦起火是防止“尘炸”的一种有效方法。 B只要粉尘含量超出大气含氧量一半时,就会发生爆炸,所以,我们要随时测量粉尘含量是否超出大气含氧量的一半。 c在容易产生“尘炸”的厂房车间内,配备足够的通风设施,可以降低尘埃的浓度,从而防止“尘炸”的发生。 D如果我们通过治理,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中浮游微尘的数量,就能大大地降低哮喘病、肺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4B(只能是“可能发生爆炸”;要随时测量的应是大气中的“含氧量”。).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