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级 姓名 学号装订线泗阳县育才双语学校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十月份调研测试二年级数学试题(100+20分)一、填空题(36分)1. 把下面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四四( ) ( )三得九 ( )十二( )一十 一五( ) ( )得四2.70比25多( ),比48少20的是( ) 4个5比3个5多( ),比5个5少( )3.在里填上“”,“”或“”826672 58953 2442 12124.画一画,填一填。5+5=( )( )=( ) 4+4+4+4+4=( )( )=( ) 3+3+3+3+2=( )( )+( )=( )5、先画 表示几个几,再填写算式。4个2: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2、 = 或 =6、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填空。(1)第一行拿走( )个圆片,就和第二行同样多。(2)第二行添上( )个圆片,就和第一行同样多。(3)从第一行拿( )个圆片放到第二行,两行的圆片就同样多。7.( )最大能填几?( )416 62( )26 54( )278.如果+=,那么=( )9.找规律填数字(1)1, 2, 4, 7, 11,( ),( )(2)5, 11, 10, 22, 15, 33,( ),( )10.小明拍了78个球,小军拍的比小明少,小军最多拍( )个。二、选择题(6分)1.可以用32表示的算式是( )A. 3+3+3 B. 3+2 C. 2+2+2 D.2+22.红花
3、: 折了60朵红花 黄花: 比红花少折18朵 有多少朵黄花?A.6018=78(朵) B.1818=36(朵) C.6018=42(朵)3.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多少?A. 25=10 B. 25=7 C.55=10 D. 55=25 三、看图列算式。(6分)1.2.四、计算题(24分)1. 直接写出得数(12分)55= 34= 32= 341=25= 33= 15= 443=426= 808= 725= 434=2. 竖式计算(12分)342746= 752738= 352217= 8047 28= 五、操作题。(5分)1.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2.把下面的图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4、。 ( )个 ( )个 ( )个六、解决问题(2+3+6+3+6+3=23分)1. 有多少只小鸡? 2.中秋节到了,小明买了3盒月饼,每盒有4块,小明一共买了多少块月饼?3.25只38只16只(1)一共养了多少只鸡?(2)卖掉多少只鸡,鸡和鸭就同样多?4.学校运来37盆红花,18盆黄花。放在学校门口53盆,还剩多少盆花?5.车上有45个座位,同学们去春游,车上坐了18名女生和25名男生。(1)车上已经坐了多少人?(2)车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6.一辆汽车有4个轮子,5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轮子?七、思维。( 20分)1.图中有( )条线段? (3 分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三角形?(
5、2 分)3. 接着画一画。( 3分) 4.左边有28和20两个数字,右边有27和19两个数字,把 和 调换位置它们的和就相等了呢?( 3 分)5.两队小朋友做操,从第二队调出6人到第一队后,两队的人数就同样多,原来第一队比第二队少多少人?(4 分)21532943156.根据图形,你会写算是吗?(4 分)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
6、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
7、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
8、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7.在方框里画一画。(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