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画线条与西方素描细条的差异.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703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画线条与西方素描细条的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画线条与西方素描细条的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画线条与西方素描细条的差异初中美术教材第一册素描中“线条”之我见作者:佚名在初中一年级一册第二章素描之第一节“线条”中,教材在编写上存在概念含混不清的问题,值得提出来加以廓清。在第二课“素描”中、教材安排了“线条”、“结构”、“空间”、“明暗”四个部分作为分段学习。其中“线条”一节中,教材是这样解释的:“曲直、粗细、轻重、虚实的线可以描绘物体的轮廓,表现物体的结构、明暗特点,它还能体现绘画者的思想感情。课本列举了两幅范画:1、星月夜;2、梁楷的太白行吟图。并写道:星月夜画面上强烈而卷曲的线条使我们看到了画家梵高内心的不安和激动;太白行吟图简练豪放的墨线如同书法一样流畅,表现了画家的气质”。

2、显然,教材编写者是想通过东西方两幅不同的画面来阐释同一道理:线条是有情感的。笔者认为,教材在编写上有两点不妥:一、把中国画范画列在素描之内。二、西方素描之线条与东方中国画之线条是同一回事。的确,在绘画艺术中,“线条”一词在东西方均广泛使用。“线条”一词的真正来源,当源于西方的几何学术语,按几何学的定义:“线”是点的延伸。其定向延伸是直线,变向延伸是曲线。“线条”是绘画中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这在中国画的表现上最为突出。其实,中国画“线条”的称谓是近世才开始的,很早以前并示讲线条,如唐的张彦远称用笔为“笔踪”。在论画体二用拓写一文中云:“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来笔

3、踪”。唐之前亦称“笔迹”。如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云:“虽擅名蝉雀而笔迹轻赢”。无论“笔迹”、“笔迹”,在传统中国画中,都是讲求用笔,讲求通笔取势,讲求气韵生动。中国画中人物的“十八描”,山水画中的饿“斧劈皴”、“披麻皴”等各种皴法,花鸟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兰、竹的写法,书法中“永”字八法等等,都体现了中国画特有的用笔、取势,这与西方素描中的线条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素描线条的使用,着重于对物体轮廓及体积、体感和结构的刻画,它离不开光,离开了光素描就无法施展,无法进行。素描中的每一根线条并不具备独立的欣赏价值。而中国画却不同,它的每一笔,每一条线欣赏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用笔、取势、气韵,即线条质量的好坏。这

4、在古人的书论、画论中论述得极为透彻。如晋王羲之在题王夫人笔阵图后云:“令筋脉相连,竟在笔先,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若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冀三年不敢见 ,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挚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行之趣骤”。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一篇中提出:“唯王子敬明其深者,故行首之家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故知书画用笔同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画同源”。这种书法用笔在传统中国画中便形成了完全理解为何古人把全是线条的传统“十八描”用“一描”来揭示动态过程;看上去全是线条的“点、撇、竖、钩” 何以在永子八法中都是用“侧、勒、努”等表示动作的词来表述。作为一本代表国家教育的中学教材,在编写上应严格把握其论文概念的准确性,特别像美术这样的教材,文字简短,编写上更要求精严。前面所述虽属理论上的深层次研究问题,笔者认为但对学生来说,概念上含混不清却是显而见的,即:素描=中国画、西方素描线条=东方中国画线条。这绝对不是牵强附会,是实实在在的 误。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