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841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外历史综合试题(二)一、单选题1(2020山东)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公元前513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对此评价道:“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则材料主要体现了(C)A中国历史上首次正式公布成文法B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新秩序的建立C法家和儒家不同的国家治理主张D法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个体实践【解析】晋国的铸刑鼎、著刑书,体现了法家的治理思想;孔子对此批评和否定,体现了儒家的德治思想,这说明法家和儒家不同的国家治理主张,故C项正确;郑国的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向全社会公布,这是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故A项错误;春秋后期,社会秩序仍在剧烈变动之中,新秩序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法家思想体系的建立,故D项错误。2(2020河北)某一思想家说:“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视人室若其室,谁窃?”这一观点(D)A要求民间推广礼乐文明B体现了权利平等的意识C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体现D能够体现墨家的核心思想【解析】材料摘自墨子兼爱上,“视人室若其室,谁窃?”体现了墨家的核心思想“兼爱”,故选D项;礼乐文明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权利平等意识,排除B项;“兼爱”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仁”,仁即爱人,儒家的爱人是有差别的爱,C

3、项错误。3(2020百校联考)古代中国注重监察制的推行,特别是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唐代的巡察六条、元朝的设立宪台格例等都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监察法规。这些法规(B)A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有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C使监察活动处于行政的中心D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解析】中国古代封建政府注重监察制度,颁布刺史六条问事等专门的监察法规,为监察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有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B项正确;中国古代设立监察制度,颁布监察法规的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不是要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A项错误;中国古代通过监察制度规范官员执政,监察活动不是行政的中心,C项错误;服务君主专制的监察体制效能有限

4、,监察法规并不能有效“防止”地方分裂割据,D项错误。4(2020浙江)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奏劾大将灌夫骂坐不敬;后又以灌夫家室在颍川横行不法,致民苦之,奏请武帝案(案:同“按”,考查)验。武帝回应“此丞相事,何请”。这表明西汉(B)A文臣武将矛盾激化B丞相有纠察百官权C君臣礼仪等级森严D丞相执行诛罚之权【解析】汉武帝对丞相弹劾大将行为不当的奏请,给予的回复是“此丞相事,何请”,表明当时丞相拥有纠察百官权力,B项正确;田蚡弹劾灌夫的个别事例不能说明西汉文臣武将矛盾激化,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君臣礼仪等级森严”,C项错误;“丞相执行诛罚之权”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5(2020黑龙江)下表是北宋科

5、举入仕做官的官员数据示意图,表中的数据能够说明(D)前期中期后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方27884.5%27463.9%12140.3%南方5115.5%15536.1%17959.7%A.北方战乱造成衰落B录取实行南北分卷C政治中心南移所致D文化中心不断南移【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北宋前期、中期和后期科举入仕的官员比例,北方大幅度降低,南方大幅度上升,说明伴随着经济中心不断南移,以及文化人南迁,文化中心也不断南移,D项正确;北方的战乱在北宋中期逐渐减少,并且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即文化中心的不断南移,A项错误;科举录取实行南北分卷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

6、,不符合材料,B项错误;北宋时定都开封,政治中心没有南移,C项错误。6(2020陕西)法国学者费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三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这说明郑和(C)A七下西洋实践了“天朝上国”的理念B船队主要用于扩大经商和控制南洋C具有海洋开放、财富、主权和忧患意识D这一言论和日益严重的东南边患有关【解析】由“财富取之海洋”可知郑和的海洋财富意识,由“危险亦来自海上”可知郑和的海洋忧患意识,由“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可知郑和的海洋主权意识和开放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主

7、旨不是强调实践“天朝上国”的理念,故A项错误;郑和远航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故B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倭患并不严重,D项错误。7(2020江西)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八任将,元祐元年刘挚言:“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节制,出入成守,唯听指挥。”这是由于宋代(D)A开放宽容的政治环境B节度使制度的废除C地方割据基础被铲除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解析】宋代的建国、治国方针政策,几乎都是针对唐末五代的历史经验教训而建立和制定的。宋初统治者对武人深具警惕之心,便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以文抑武”,充分信任文人士大夫,在各种岗位上

8、委文人士大夫以重任,甚至地方统率之职责与中央军事首脑枢密院长官也都由文人士大夫充任。宋太宗以后,逐渐形成以文臣任统兵官、督率武将的定例。宋哲宗时大臣刘挚更将其归纳为“祖宗之法”,D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宋代节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而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元代废除,排除B项;转运使的设置,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而非铲除,排除C项。8(2020大联考)海上竹枝词沪城竹枝词:央求荐保费吹嘘,入市而今胜读书。底怪门前桃李少,束脩多半付陶朱。这反映了(A)A商业经济对教育的重要影响B经商求富成为全社会共识C江浙社会生活发生全面变化D当地人对传统文化的排斥【解析】材料表明,在近代上海发展初期

9、,做生意胜过读书,钱财多用于做生意,这反映了商业经济对教育的冲击,A项正确;在中国广大地区,重农抑商的观念仍占主要地位,经商求富不可能成为全社会共识,排除B项;材料尚不能表明江浙地区社会生活发生全面变化,C项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对传统文化的排斥,排除D项。9(2020湖南)1866年,清政府决定在天津“专设局厂”,经过四年之久,天津机器局“一律告成”,并逐步形成具有规模的大型近代化军工企业。“天津机器局的设立,如同在天津传统城市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对此合理的解读是(A)A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相关B城市的近代化以通商口岸为主C近代城市由传统城市发展而来D通商口岸的开放推动城市

10、发展【解析】依据材料“1866年”“天津机器局”等信息可知是洋务运动时期,结合“天津机器局的设立,如同在天津传统城市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大型近代化军工企业极大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即中国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相关,A项正确;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天津机器局的设立又造就了一个新的城市,强调了中国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密切关系,并没有强调城市的近代化是否以通商口岸为主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近代城市的由来,而是强调了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中国近代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而不是强调通商口岸开放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D项错误。10(2020四川)189

11、61898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他的文章“洋洋万言,雅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对于读者别有种魔力”。这主要反映出梁启超(C)A努力致力于文学改良的实践B意识到维新变法的必要性C积极营造有利于维新的氛围D积极发动民众参与“百日”变法【解析】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以时务报为阵地,发表大量宣传变法思想的文章,其文章“雅俗共赏”,“对于读者别有种魔力”,反映出梁启超积极营造有利于维新变法的舆论氛围,C项正确;“文学改良”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A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梁启超认识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项错误;梁启超的读者是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他的众多文章打

12、动人心,不能说明甲午战争后他一直在“积极发动民众”参与(1898年的)“百日”变法,D项错误。11(2020广东)对于小农生产的封闭性与封建政权对商品市场的压制,包买商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产品生产与市场贸易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出现有他们的身影,进入清后期乃至民国初包买商又成功蜕变为民族资本家。关于包买商的认识正确的是(A)A中国传统经济变迁的重要因素B有效化解了抑商政策的压制C中国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产物D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家【解析】由材料可知,包买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传统经济受到冲击过程中出现的,“将产品生产与市场贸易有机地结合起来”“包买商又成功蜕变为民族资本家”说明

13、包买商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是中国传统经济变迁的重要因素,故选A项;包买商是将生产与市场结合,并不能有效解决抑商政策的压制,排除B项;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包买商也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排除C项;包买商进入清后期蜕变为资本家,并非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家,排除D项。12(2020福建)申报发起的兴女学讨论,从传统社会“针黹女红识字记数”到西方世界“天文、地舆、算法”“诸书具备”,从封建积习“不敢与男子并立”,到近代“妇女之灵性与男子同”的观点,再到呼吁“人禀气质而生,为男为女因乎自然之化”的认识。这反映出(C)A实现男女平等的现实B女学教育的丰富内容C社会剧变的深刻背

14、景D西方习俗的广泛传播【解析】19世纪晚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女性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机会增加,中国社会出现了局部的对女性职业、教育和生活方面的观念变化,近代女性自由、独立、平等的新观念开始孕育发展。申报发起的兴女学讨论,就是对传统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否定,故这场关于兴女学的讨论反映了社会剧变的深刻的社会背景,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是材料的现象,并非本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西方习俗的信息,排除D项。13(2020金太阳联考)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8651894年,上海浦东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天津、上海共有2家面粉厂。而贵州省在1913年还没有

15、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产业;内蒙古1913 年仍是空白。这两个地区到1920年都没有官办企业。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了中国(B)A边疆地区封建统治强化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C社会的半殖民地性突出D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停滞【解析】偏远地区的贵州、内蒙古和青海在20世纪初期,近代企业较少,说明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得不出A、C两项的结论。贵州、内蒙古和青海的经济发展缓慢,但并非停滞,故D项错误。14(2020湖北)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后规定:“拟于轮船运粮据载水脚(即水路运输费用)之内,每百两提出五两”作为员工工资;

16、“一年所得水脚银两,除每百两提去经典五两,又照各股东银每百两提出利银十两之外,如有盈余,以八成摊归各股作为溢利,以二成分与商总董事人等,作为花红,以示鼓励”。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B)A继承了传统航运业经营模式B建立了近代企业分配制度C具备了民营企业的基本特征D遭受到封建官府压榨盘剥【解析】根据轮船招商局成立时制定的包括“员工工资”、“花红奖励”在内的“水脚”提成制度可知,轮船招商局建立了典型的近代企业分配制度,B项正确;由“各股东”、“商总董事人”可知,轮船招商局采用的是近代股份制经营形式,A项错误;轮船招商局采取的是官督商办模式,属于官营企业, 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轮船招商局的内部分配制

17、度,没有说明其遭受到封建官府压榨盘剥,D项错误。15(2020江苏)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在中国的传播始于五四运动以后,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则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臻于壮大,涌现出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论者和论著,被时人称作“新兴社会科学”或“新社会科学”。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D)A北洋政府舆论监控松B新文化运动的大力提倡C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D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臻于壮大,这个阶段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逐步壮大阶段,所以上述现象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宣传的结果,故D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是南京国民政府

18、统治时期,故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只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并没有大力提倡,故排除B项;共产国际的帮助是外因,是次要因素,故排除C项。16(2020山东)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提出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这一变化(B)A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B顺应了国内新形势的需要C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35年瓦窑堡会议,会议提出“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明显可以看出淡化了苏维埃的意识形态特征,这是为适应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

19、成的趋势,推动了抗日运动的发展,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壮大抗日的力量,而不是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C项错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有两次,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次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项错误。17(2020湖南)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十将军委员会拥有军队指挥权,十将军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这主要是因为(B)A平民没有享有政治权利B军事关乎城邦前途命运C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D公民大会维护贵族利益【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绝大多数公职都是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只有十将军是可以连选连任的,是因为军事事务相比

20、于行政事务,专业性要强得多。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必须保持军事首脑的稳定性,这样才能维护城邦前途命运,故选B项;平民没有政治权利不是十将军连选连任的原因,A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正确,但不能说是十将军连选连任的原因,排除。18(2020福建)罗马法早期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确定其自由身份,出生时母亲是自由人的,子女就是自由人;出生时母亲是奴隶的,子女也就是奴隶。帝国时期逐渐改为,凡胎儿自怀孕至出生,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纵使生母于分娩时仍为奴隶,出生的婴儿即为自由人。这一变化反映出罗马(D)A法律体系逐渐成熟B注重维护公民自由C奴隶制度逐渐瓦解D法学观念更加理性【解析

21、】罗马自由身份确认的规定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对外战争需要更多兵源;二是罗马吸收了希腊法律中关于“人生而自由”等自然法观念,故D项正确;民法大全颁布标志罗马法体系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讲的是如何确定自由人身份,与维护公民自由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19(2020江苏)下面图1为欧洲人1472年绘制的地图,图2为1570年让库辛绘制的标有实际风向的世界地图或世界描述图。两图反映的形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地图制作技术的进步B各地区交流的频繁C科学革命的蓬勃兴起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解析】观察地图可知,第一幅图没有美洲,第二幅图增加了美洲地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航路

22、开辟后各地区交流频繁的结果,故B项正确;地图制作技术进步是次要原因,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科学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这与世界轮廓的出现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20(2020甘肃)伏尔泰称颂康熙皇帝英明睿智,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执政为民,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耻下问,虚心听取谏官的建言。而孟德斯鸠则认为中国的皇帝集政权、教权于一身,皇帝的意志便是法律,臣民的生死予夺全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这种对中国文化看法的差异反映了(A)A前者主张开明君主制,后者主张法治B前者主张君主制,后者主张共和制C前者和后者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D两者的思想均能顺应时代

23、发展的潮流【解析】伏尔泰反对残暴的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认为君主自身的素养品质对政体的性质有重要影响,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法律限制君权,因此导致两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存在差异,A项正确;孟德斯鸠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二者都是资产阶级,排除C项;D项表述的二者的共性,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21(2020山西)如表是英国纺织业中用工情况表(%),据此可以推知(B)时间13岁以下儿童1318岁少年18岁以上女工18岁以上男工1838年5.916.155.222.81850年6.111.555.926.51856年6.610.657.015.8A.工业革命带来灾难B加速了

24、资本积累C工人生活日益恶化D英国就业市场广阔【解析】英国工厂使用童工女工,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有利于资本积累,不能表明英国就业市场广阔,故选B项,排除D项;A项片面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并且使用童工、女工并非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故排除A项;英国工厂使用童工女工,不能说明工人生活恶化,C项错误。22(2020重庆)从1870年到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英国仅1.3倍,法国为1.6倍。18701913年,各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为6%,德国则从13%上升到16%。形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因素是(C)A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B电气革命开

25、展的先后C先进科技的利用程度D工业发展速度的快慢【解析】材料信息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和工业生产总额已经远远高于英、法等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三国对先进科技的利用程度不同带来的结果,故C项正确;德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如英法,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展开,故B项错误;D项是材料信息的表述,不是原因,故错误。23(2020热点考)下表为世界主要国家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模式。20世纪中期,新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主要借鉴的模式是(C)模式模式特征甲从发展轻工业起步,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而推动重工业发展乙依靠科技发展,由政府投资包括军工在

26、内的重工业,民间投资轻工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丙在工业初步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在短时间内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丁依靠政府力量,引进先进技术,支持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A甲B乙C丙D丁【解析】结合各种工业化模式的特征,可以判断甲为以英国代表的早期工业化类型,乙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中期工业化类型,丁为以日本为代表的晚期工业化类型,丙为苏联的工业化类型。新中国主要借鉴了苏联模式,故C项正确,排除A、B两项;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封锁,因此中国不可能引进先进技术支持轻工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24(2020云南)1976年,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7、他的获奖理由中阐述了其主要经济主张:“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之间有着一个紧密而稳定的连结关系”,“强烈反对以金融政策作为需求管理的手段”,“主张政府在经济上扮演的角色应该被严格限制”。而这些观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形成,但却反响平平。该理论地位的变化反映出(B)A两极对峙下学术发展艰难B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历程C理论必须服务于现实需要D诺贝尔奖权威性的降低【解析】弗里德曼是“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受到重视,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奉行凯恩斯主义。1976年其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滞胀”影响,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转

28、寻经济发展新出路,主张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材料与两极对峙无关,也并没有强调学术发展艰难,故A项错误;C项说法绝对,D项说法错误。25(2020吉林)2020年中国农历鼠年春节前后,新冠病毒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其中日本人民在援助物品的包装盒印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文字,让我们在寒冬中感受到温暖。下列网上相关评论最为合理的是(D)A危难之际见真情,当与日本成为战略伙伴B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历史恩怨一笔勾销C投桃报李,日本如有难我们一定鼎力相帮D正常援助因恰当的表达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解析】国与国之间相互援助本属正常,但日本人民的这次援助由于所印文字契合情境,通过

29、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同情,从而引起强烈共鸣,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故答案为D项;外交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外交应当理性,其他三项均有感情用事之嫌,排除A、B、C三项。二、非选择题26(2020北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传统治国方略凝聚着中西方古代哲人的政治智慧,它为现代人留下了诸多思考和启迪。材料一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提倡德治。德治要求道德极为高尚的“圣人”治理国家,达到“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目标。孟子也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与孔孟相比,荀子虽然更多关注人性中恶的一面,但他认为可以利用礼义教化和法律来改变人的恶性。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

30、,人之情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材料二柏拉图早年把人的天赋善性看成政治的基础,主张靠“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的哲学王推行贤人政治来维护城邦制度,将“最高尚、最公正的东西”施于公民。从人性自私论出发,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因为法治一方面可以抑制人的性恶,另一方面又能促使人向善的方向发展,因为法律的精神是“善”的,即法律应是合乎正义的。政治团体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至善,其采取的途径主要是靠法治,其次是教育。在城邦中,中产阶级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因此,只有以他们为基础建立的政体才是符合“中庸之道”的最好的政体。均摘编自崔永东

31、中西法律文化比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治国方略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西方治国方略的异同。【答案】(1)中国:传统政治秩序瓦解;“百家争鸣”;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形成;战国时期的变法树立了法律权威。西方:城邦制度的衰落;民主制度下各种思潮活跃;奴隶制工商业繁荣。(2)相同点:以人性为依据;注重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律要合乎道德);注重教育;主张“中庸之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同点:中国德治追求目标是道德人格、富民利民及对等级制度的维护,西方德治的目标是追求正义与平等;中国对“圣人”的要求更注重道德色彩,西方对“哲学王”的要求更注重理性色彩;

32、中国更注重法律的工具性价值(为统治者服务,是统治工具),西方法律强调维护公民权利(为追求正义)【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国传统治国方略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产生的背景应该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关,即传统政治秩序瓦解;“百家争鸣”;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形成;战国时期的变法树立了法律权威。根据材料二可知,西方传统治国方略产生于古希腊时期,所以产生的背景应该结合古希腊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即城邦制度的衰落;民主制度下各种思潮活跃;奴隶制工商业繁荣。(2)“相同点”:根据“提倡德治。德治要求道德极为高尚的圣人治理国家”“柏拉图早年把人的天赋善性看成政治的基础,主张靠集权力与智慧

33、于一身的哲学王推行贤人政治来维护城邦制度”等信息得出以人性为依据;注重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律要合乎道德);根据“可以利用礼义教化和法律来改变人的恶性”“采取的途径主要是靠法治,其次是教育”得出注重教育;主张“中庸之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同点”: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在传统治国方略上,中国与古希腊在目标和手段上存在差异,即中国在目标上追求的是道德人格、维护等级制度,西方追求的是正义和平等;在“圣人”和“哲学王”的要求上也有所不同;具体的手段中国更注重法律的工具性价值,西方法律则强调维护公民权利。27(2020黑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 陕甘宁边区施

34、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根据材料,概

35、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民主政权建设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民主政权建设的意义。【答案】(1) 认识: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的保障;根据地政权是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按“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权;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2) 意义: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提高了中共的威望,扩大了中共的影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解析】(1)根据“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

36、得出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的保障,根据地政权是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根据“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得出按“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权,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2)根据“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得出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得出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抗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提高了中共的威望;“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

37、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得出扩大了中共的影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28(选做题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20四川)材料为有效掌控财税资源,征派赋役,维系国家运转,政府需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征籍等构成的册籍系统。明洪武年间,主要以人户为中心的赋役黄册为主,以土地为中心的鱼鳞图册为辅,互为经纬。明中后期,赋役征收的对象逐渐由人户转向田地,土地和地籍就演变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由于民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地方役吏从中舞弊,一些黄册所开列人户的姓名和家产早已不符合实际,黄册制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有鉴于此,地方州县为应对征税而编制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

38、按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切合本地区的实况,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就成为田赋“定额化”下州县实征的重要册籍。摘编自杨国安账簿与权力:清代实征册与乡村基层赋税征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编定实征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实征册制度产生的影响。【答案】(1)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方官员舞弊;黄册失真,不能满足税收需要;实征册能够反映地方实际情况;征税标准的改变。(2)使赋税征收便于操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保证了政府财政

39、收入,维系了国家的正常运转。【解析】(1)据材料“明中后期,赋役征收的对象逐渐由人户转向田地,土地和地籍就演变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据材料“由于民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地方役吏从中舞弊,一些黄册所开列人户的姓名和家产早已不符合实际,黄册制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可知,地方官员舞弊;黄册失真,不能满足税收需要;据材料“地方州县为应对征税而编制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按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切合本地区的实况,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可知,实征册能够反映地方实际情况,征税标准的改变。(2)据材料“地方州县

40、为应对征税而编制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按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切合本地区的实况”可知,使赋税征收便于操作;据材料“明中后期,赋役征收的对象逐渐由人户转向田地,土地和地籍就演变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可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据材料“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就成为田赋“定额化”下州县实征的重要册籍”等信息可知,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据材料“为有效掌控财税资源,征派赋役,维系国家运转,政府需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征籍等构成的册籍系统”可知,维系了国家的正常运转。29(选做题二20世纪的

41、战争与和平2020安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德哈特:让欧洲走向爆炸,花费了50年。引爆它,却仅需5天时间。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小约瑟夫奈: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孙立新:人们也期望分阶段考察战争形成的原因。其中,长时段的原因有:中时段的原因有:短时段的原因和起因是:孙立新德国史学家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问题的争论材料二实际上,基本原因如此复杂,且年代久远,因此必须写出一部从1 870年甚至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欧洲外交史,才能看清它的根源,有些问题需要追溯到路易十四时代,甚至查理曼时代。另一方面,第一次世

42、界大战与交战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军国主义、秘密的同盟体系、民族与民族主义、种族、宗教、民主、教育、群众心理、大众宣传等都有关联,因此要从历史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四位学者在分析一战爆发原因时有何共同点,以及材料二指出的方法。(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一战起源的研究长期争论不休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研究中的观点分歧。【答案】(1)共同点:历史学家分析问题时,不仅关注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更注重追溯事件的深层背景。方法:全方位考察。(2)原因:由于一战起源问题的极为复杂性,导致史学界的多元研究视角及其长期争论。看法:历史研究

43、中的观点分歧,反映了历史解释的复杂性。【解析】(1)“共同点”:根据材料“让欧洲走向爆炸,花费了50年。引爆它,却仅需5天时间”“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长时段的原因有:中时段的原因有:短时段的原因和起因是”“因此必须写出一部从1 870年甚至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欧洲外交史,才能看清它的根源,有些问题需要追溯到路易十四时代,甚至查理曼时代”可得出,历史学家分析问题时,不仅关注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更注重追溯事件的深层背景。“方法”:根据材料“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交战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群众心理、大众宣传等都有关联,因此要从历史方面进行全

44、方位的考察”可知,材料二方法是全方位考察。(2)“原因”:根据材料“实际上,基本原因如此复杂,且年代久远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交战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军国主义、秘密的同盟体系、民族与民族主义、种族、宗教、民主、教育、群众心理、大众宣传等都有关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一战起源问题的极为复杂性,导致史学界的多元研究视角及其长期争论。“看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研究中的观点分歧,反映了历史解释的复杂性。30(选做题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20广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省冀县一带) 人,隋朝天文学家。刘焯自幼聪慧过人,熟知经学,其与河间刘炫时称“二刘”。

45、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 洛阳“石经”运抵京师长安,因文字多处磨损无人能辨,朝廷遂诏刘焯、刘炫辨认,他们经过认真考证,终一一辨识。刘焯秉性耿直,为官期间经常抨击时政,故多次遭诽谤革职,革职期间他游学授徒阔里,专致教育和著述,天下名儒后进或质疑、或受业,常千里慕名而至。隋朝历法多存谬误,刘焯多次建议修改并于开皇二十年(600年)完成皇极历,首次考虑到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三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差运动速度,推算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日月食多少及所在所起等都比以前诸历精密。刘焯还提出了天文大地测量计划,主张用实测来校验“千里寸差”的传统看法,后来僧一行等人的工作可算是刘焯计划的具体实施。

46、对刘焯在经学、天文学方面的贡献,古今史学界均有评说。唐魏征在隋书儒林中介绍刘焯时说:“论者以为数百年以来,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 摘编自河北省衡水市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焯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并简要评价他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焯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答案】(1) 体现的精神:实干奉献、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评价:创造新历皇极历,推动天文学的发展;主张用实测校验传统看法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考证石经,接续传统文化;专致教育与著述,培养大量人才,促进思想文化传播。(2) 原因:个人的努力和天赋,勇于创新;“开皇之治”的客观环境;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统治阶级的支持。【解析】(1)根据“他们经过认真考证,终一一辨识。刘焯秉性耿直,为官期间经常抨击时政”等信息可知,刘焯实干奉献和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刘焯创制完成皇极历,创立了三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差运动速度,提出了天文大地测量计划,在经学、天文学方面多于贡献。他的贡献推动了当时天文学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培养大量人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传播。(2)根据“自幼聪慧过人,熟知经学”并结合所学可从个人的努力与天赋、当时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隋初“开皇之治”的出现以及统治阶级的支持等角度论述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