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发布》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82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布》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布》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布》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布》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布》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发布》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发布》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发布》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2.据春秋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达33次,而朝周王者仅3次。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礼乐制度的破坏B.井田制度的瓦解 C.分封制度的崩溃D.诸侯势力的崛起3.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诸侯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这说明该时

2、期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B.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D.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4.关于蒙恬主持修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以下立意与材料结合最恰当的是A.崇尚科学,反对风水迷信 B.职务追责,应科学而适度C.千古长城,功过难以评述 D.评论历史,应该辩证而为5.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A.三公九卿之间

3、各司其职 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C.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6.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加强中央集权7.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材料说明A.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B.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C.

4、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D.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8.唐太宗屡次要求查看史官纪录的当朝历史,房玄龄等最终删略部分内容后上呈,翻阅玄武门之变的记录后,太宗说:“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鸠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这做法反映出唐太宗A.干涉和纂改史书著述B.不满唐朝史官的阿谀奉承C.鼓励史官秉笔直书 D.重视修史以安定江山社稷9.唐代门下省对中书省草拟的文书,具有审查权,如果认为文书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将文书退回中书省重新拟定。这反映出A.门下省掌握着中央监察权B.唐朝政府重视提高决策水平C.门下

5、省和中书省相互对立D.唐朝中央实行分权制衡原则10.隋文帝时期,社会事务繁多,尚书省和各部门向皇帝的报告大量增加,甚至连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也要向他报告,皇帝只好早起晚睡。这反映出A.隋文帝对大臣不够信任 B.政务运行机制尚不健全C.君主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D.政府部门无任何决策权11.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12.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

6、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13.唐贞观年间编修的氏族志,最初曾将只任六品官的旧士族崔民干列为第一等姓氏,唐太宗大怒,下令“以今朝品秩为高下”,将崔氏列为第三等姓氏。但是房玄龄、魏征、李勤等名臣,仍然要求和崔、卢、郑等旧贵族通婚。这反映了A.选官制度影响社会价值取向B.功臣名将联合豪门望族干政C.新旧秩序在胶着中渐进更替D.旧的士族门阀势力根深蒂固14.学者张国刚认为,刘邦在打天下过程中,有两类帮手,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比如萧何、张良,此类人战后论

7、功行赏,出任各种职务;第二类是大小“股东”,他们分封为诸侯王。刘邦只是这些诸侯王推举的“董事长”。下列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汉初郡国并行制是顺势而为B.刘邦分封诸侯符合历史潮流C.汉高祖未实现皇权高度集中D.两类帮手推动田庄经济产生15.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A.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B.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C.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 D.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16.公社所有制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作为“共有地”,由大家共同耕种,用来应付公共的支出。但是,公社残存到阶级社会以后,份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属于王有,“公田”

8、上的劳动就属于这个最高统一体了。这一变化A.强化了公田与私田的属性差异B.有助于我们认识井田制的特点C.体现出土地私有制遭到侵犯 D.改变了公田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l7.秦国规定一家除一子承嗣外,其余儿子结婚后必须分家,单独立户,否则加倍征收户赋。秦国这一做法有利于A.商业的发展繁荣B.自耕农数量增加 C.赋税收入的增加D.郡县制度的推行18.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

9、19.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进行土地改革,宣布恢复“井田制”,废除土地私有制,私人不得买卖土地。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九百亩,男丁不足八口,若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三年后,改革在一片反对声中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改革A.受制于政权的非正统B.损害了地主的切身利益C.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D.激化地主与农民的矛盾20.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21.汉朝农民购买铁器时

10、,“善恶无所择”;甚至出现出卖铁器的“吏数不在,器难得”。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官营手工业面向市场的霸道 B.重农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铁农具匮乏需要政府管控 D.农民根本无法从市场买到铁器22.据唐朝国史补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的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出盛唐时期A.邢窑是当时唯一生产白瓷的官窑B.制瓷业已是具有规模的独立生产部门C.白瓷制瓷技术已经达到巅峰水平D.官窑为了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而生产23.秦朝“额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汉初,“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A.是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

11、系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是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24.隋书食货志记载:“(南朝)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席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南朝A.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B.商品交易出现钱货杂用C.经济区域分工明显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发达25.史载,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轻税,弛关市之征。”由此可见当时A.商税是齐国赋税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C.全国性商品市场已基本形成D.齐国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26.孔子生前并不得志,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孟子游说诸国,虽声誉日隆,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荀

12、子虽然做过兰陵令,但是政治上未有太大建树。这反映了A.儒学在诸子时代不是“显学”B.儒学因受到政治压制而衰败C.儒学对治国安邦无实际效用 D.儒学与时代需求有较大偏离27.中国改朝换代,往往国家颜色随之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尚黑。看似简单的颜色更替背后,是影响了中国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A.以德治国 B.统治合法 C.君权神授 D.阴阳五行28.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A.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 C.天命有常 D.天人感

13、应29.公元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30.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A.伦理中心主义影响了科学家判断B.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C.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D.君主专制阻

14、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31.何炳武中国书法思想史:“东晋的帝王爱好书法,多长于书法,丞相將军照例能书,文人不能书者鲜见,此间女书法家也特多。”这表明东晋时期的书法艺术A.已发展到巅峰时期 B.深受上流社会欢迎C.突破男尊女卑礼教 D.依傍权力走向民众32.唐朝宫殿屋项的建筑风格,大都舒展自如,两翼如同展翅飞翔的大鸟,又如同大书法家笔下极其夸张的一撇一捺。这一建筑风格反映出唐代的文化特征是A.华夏初兴,彪悍尚武 B.庄重威严、潇洒自信C.精雕细琢,儒雅之风 D.落日余晖,悲壮苍凉二、材料阅读3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5、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孟子材料二 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主体是家庭,但是其管理主体是各级官府或国家。官府主要通过均田制来保障农民有基本的生产资料一农田来耕种,同时建立常平仓、义仓,对灾民进行基本的生活保障。另外,唐代政府还通过对老年人免除徭役以及官员致仕(官员正常退休)制度等方法,保障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老人有一个

16、相对幸福的晚年。同时,唐代统治者在法律制度方面对妇幼进行一些特殊的规定,以保证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民间性的保障体系,包括宗教组织特别是佛教寺院开展的慈善救助,宗族宗党内部和部分富人的救助保障以及商会行会等民间团体组织开展的救助工作。张莉唐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得失及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17分)34.(12分)材料 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

17、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35.(15分)材料

18、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魏晋南北朝北周第三代皇帝。他在父亲字文泰励精图治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公元573年,周武帝下令改“军士为侍官”,吸收均田上的汉族农民充当府兵。当兵本人可以免除租调和徭役,他们的家庭在三年内也可以不交纳租调和服徭役,原来为地方豪强大族所控制的农民,现在直接为朝廷所掌握。这是周武帝对府兵制所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内容。灭齐以后,他把改革扩展到了整个北方。就在灭齐的这年八月,下诏“凡诸杂户,悉放为民,配杂之科,因之永削。”十一月,又规定“自永熙三年七月以来,去年十月以前,东土之民,被抄略在化内为奴婢者,及平江陵之后,良人没为奴婢者,并宣放免,所在附籍,一同民

19、伍。若田主人犹须共居,听留为部曲及客女。”次年,又下令释放豆卢宁攻打江南武陵等地所俘“民庶为人奴婢者”成为百姓。他还注重广辟农田,兴修水利,于“蒲州开河渠,同州开龙首渠,以广灌溉”。周武帝在“六条诏书”的基础上,制定了“刑书要制”。“要制”在本质上是镇压人民的,但对豪强地主隐没土地和人口也同样施以重典。如规定正、长隐没户口五户和十丁以上或土地三顷以上的处死刑。此外,他还颁发了统一的度量衡,便利于商业交往。所有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对当时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白寿彝中国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周武帝的改革措施及目的。(9分)(2)根据材料并

20、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周武帝改革的积极作用。(6分)1-5 ADDBC 6-10 DCABB 11-15 BACAD 16-20 BBDBD 21-25 ABBBD 26-32 DBBAABB 33(1)实施:政治上以民为本,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8分) (1)特点:通过官府与民间的共同作用构成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的形式上,既有对妇幼保障的法律规范,又有均田制、常平仓、义仓、致仕等具体的措施;注意发挥家庭、官府、民间等多个主体的积极性来实现社会的互助互济。(10分) 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缓解社会矛盾;能增强社会互助

21、互济和防灾救灾意识;所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和具体措施可资后代借鉴。(7分)34示例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3分) 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9分) 35(1)措施:改革军制;变革赋税制度;释放奴婢;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统一度量衡;打压豪强地主。(任意3点得6分)目的:富国强兵,强化统治。(3分) (2)作用:推动北周王朝的强盛;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改善民生;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为隋唐一统奠定基础。(每点2分,任意3点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