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单元 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河南名校高二期末)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大量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如“挂牛头卖马肉”“自相矛盾”“买椟还珠”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各国对市场缺乏管理 B私营工商业已经兴起C抑商政策走向了失败 D官营工商业失去主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商品在集市上出售,供顾客选择,表明当时私营工商业兴起,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市场管理,A项错误;重农抑商并不表示不允许工商业存在,C项错误;官营工商业失去主导地位是在明朝中后期,D项错误。2(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
2、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地位空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前期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商业活动频繁,这说明当时商业资本较为活跃,因此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一直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并未被舍弃,B项错误;汉代商人地位仍然较低,且材料并未体现商人的社会地位,C项错误;长途贩运较为普遍是在唐宋时期,且材料并未体现此内容,D项错误。3(2019河南名校高二期末)下表为唐代诗歌中有关社会经济的记述。据此可以推知()记述出处“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唐杜荀鹤送友游
3、吴越“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唐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商船)。”唐杜甫舟中A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 B民间草市出现了繁荣C农业生产日趋专业化 D重农政策得到了落实答案A解析根据以上诗句可知,农民“种桔”“莲”“桑村挑叶去”,表明农业生产不在单纯种植粮食作物,而开始种植经济作物,种桑养蚕等使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故选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草市,也没有体现农业生产专业化,故B、C两项错误;重农主要是要求种植满足人民温饱的农业作物,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4. (2019江苏盐城三模)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正面上部有10枚方孔圆钱纹,中部有铭文“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
4、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同佰)流转行使”。下部有一仓廪图,有三人正忙于搬运货物。由此可知当时()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活字印刷术水平高超C金融体系较为完善D纸币在市场广泛流通答案A解析纸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结果,与材料中“同见钱七百七十陌(同佰)流转行使”“忙于搬运货物”相符,故选A项。“铜版”“有一仓廪图”表明是雕版印刷术,排除B项;单纯的纸币信息不能反映金融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许于诸路州县流转行使”不等于已经在市场广泛流通,排除D项。5(2020河北衡水摸底)宋人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写道:“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5、。”这反映出当时宋朝都城()A城市经济较活跃 B娱乐活动远胜前代C商业管理较松散 D城市功能非常齐全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反映宋代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比较活跃,故选A项。材料没有比较宋代娱乐活动与前代的娱乐活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宋代的商业管理,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6(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以下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时期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15世纪75.1116世纪46.4417世纪前半期31.0717世纪后半期31.7818世纪前半期27.3718世纪后半期15.9219世纪前半期12.30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A农耕
6、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B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C“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D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不断下降,这是由于西方在新航路开辟之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粮食价格在不断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如何,故C项错误;从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除了17世纪中期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政局不稳,其他时间政治局势是相对稳定的,故D项错误。7(2019安徽马鞍山二中高二期末)下表是西汉时期先后推行的经济政策
7、(部分)。内容时期战乱中流亡者各归本土,恢复其故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者一律释放为庶人高祖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开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文帝盐官负责组织生产,然后将产品统一收购买卖,未经盐官组织而私煮盐者有罪武帝由表格信息可知,西汉时期()A经济政策不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了经济正常发展C商业政策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D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发生了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高祖、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内容可知,政府经济政策的着眼点是恢复经济,而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加强对经济控制,着眼点是充实国库,打击商业资本,故D项正确。汉武帝推行的经济政
8、策有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排除A项;文帝时期的措施并非抑商,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业政策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排除C项。8(2019甘肃兰州一中高二期末)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答案C解析材料突出农末业适均,强调比例适当,故选C项。A项与作者主张相反,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9(2020湖北部分重中起点考)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管”,规定
9、:“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A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B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C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D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答案D解析雍正帝时期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故选D项。A项不是雍正帝的意图,排除;B项是措施,不是意图,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天朝观念,故排除C项。10(2019福建三明高二期末)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当时的福建巡抚徐
10、学聚曾言:“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自然经济加速瓦解 B外贸经济有所发展C外来威胁趋于解除 D财政困难得以解决答案B解析材料“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反映了明朝后期部分开放海禁后,对外贸易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故A项错误;倭患基本平定并不等于外来威胁趋于解除,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明朝政府的财政问题,故排除D项。11(2019甘肃兰州二模)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
11、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A清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答案D解析材料“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体现了清朝政府针对一些英国商船来浙江贸易的现状,乾隆帝批示灵活处理,冲击了原有的管理体制,故选D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闭关锁国政策贯穿清朝前期直到鸦片战争后,且乾隆帝时期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闭关锁国政策下,清廷只开放广州十三行进行对外贸易,且根据材料“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可知广州贸易地位高于宁波,排除C项。12(2020河北衡水摸底)明朝中后期,
12、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加工,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称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地区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C机户和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关系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2019江苏苏锡常镇二模)中国古代以抑商为主的商业政策几经变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思想呈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否定商业,限
13、制商业,肯定商业三种商业思想。孔子不反对人们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反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许多场合给予肯定。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商品交换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认为个人不能仅靠自己的劳动来生产本人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换,相互依赖的各种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回原始时代去。魏向远我国古代商业思想和政策的历史演变材料二北宋东京城简易图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肯定商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否定商业、限制商业的分别是什么学派,并简述理由。(2)根据材料二所示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分析其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3)综合
14、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商业政策变化的认识。答案(1)原因: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否定商业的是道家,理由:道家主张“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限制商业的是法家,理由:法家主张“重农抑商”。(2)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影响:以词、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兴起,居民娱乐场所(瓦肆)增加。(3)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体现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道家主张小国寡民和法家主张重农抑商概括作答。第(2)问,
15、第一小问,根据地图可知,宋朝时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第二小问,结合商业的发展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概括作答。第(3)问,结合材料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可知,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14(2020海南等级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董仲舒对于当时社会贫富不均,豪富广占土地的现象极为不满意,然于国家直接统制各种事业亦极反对。后人转述其言云:“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武帝)一面与商人角力,一面开疆拓土,
16、安能容纳董仲舒之策。武帝之算缗,虽不在于平均地权,然却有抑制豪富,摧毁大地主之效。(董仲舒)乃一面主张限田,一面复主张盐铁皆归于民。是非但与武帝功利政策相忤,即在其建议之本身,亦有自相抵触之嫌。 摘编自李剑农著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经济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董仲舒的经济主张未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答案(1)经济主张:限田;废止盐铁官营;废奴;轻徭薄赋。 (2)原因:不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与汉武帝政策相悖,董仲舒自身经济主张的局限。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得出限田;根据材料“盐铁皆归于民”得出废止盐铁官营;根据材料“去奴婢,除专杀之威”得出废奴;根据材料“薄赋敛,省徭役”得出轻徭薄赋。 第(2)问,根据材料“(武帝)一面与商人角力,一面开疆拓土,安能容纳董仲舒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不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根据材料“是非但与武帝功利政策相忤,即在其建议之本身,亦有自相抵触之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与汉武帝政策相悖,董仲舒自身经济主张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