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774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包头四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向着火星进发,如图所示。约6个半月后其减速被火星捕获,后环绕火星飞行2-3个月。完成下面小题。1. 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前后都是天体B.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前后均不是天体C.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时与火星构成天体系统D.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时与火星不构成天体系统2. 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原因是( )A.

2、火星运行轨道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外侧B. 火星的大气密度比地球的大气密度小C. 火星的位置比地球更加远离小行星带D. 火星的质量体积比地球的质量体积小【答案】1. C 2. B【解析】【分析】【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按其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流星体、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人造天体是运行在宇宙中的人造卫星、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后是天体,AB错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巡视时与火星构成天体系统,C正确,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由于火星的大气比地球大气稀薄,撞向

3、火星的流星体,大部分无法因摩擦燃烧,落在火星表面的较多,冲击力更强,因此陨石坑更多更大,B正确;火星上陨石坑多少与火星自身的大气特点有关,与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无关,与火星与地球的相对质量体积大小关系也不大,AD错误;陨石坑是因为流星体没有在大气中燃烧殆尽而撞向火星而形成,与火星和小行星带的位置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0C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引了适宜厚度的大气层包围着地球,形成大气层

4、;水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东京(36N,140E)奥运会于北京时间2021年7月23日19:00开幕,2021年8月8日闭幕。由于担心酷暑天气对运动员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国际奥组委决定将田径和竞走项目比赛转移至北海道札幌市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东京奥运会开幕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 7月23日11:00B. 7月23/日10:00C. 7月24日4:00D. 7月24日3:004. 东京奥运会举办期间( )A. 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B. 北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 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5. 与东京相比,札幌更适宜举办田径和竞走项目比赛的主要原因是( )A.

5、 交通便利B. 环境优美C. 场馆多D. 气候适宜【答案】3. A 4. B 5. D【解析】【分析】【3题详解】东京奥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7月23日19:00,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区时,根据区时计算原则可得国际标准时间=7月23日19:00-8=7月23日11:00,故A正确。【4题详解】东京奥运会举办时间为2021年7月23日-8月8日,该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极地区极昼范围缩小,故A错,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故D错,北半球海洋8月份水温最高,因此该时期北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故B正确,该时期,他球在公转轨道上已经过了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故

6、C错。【5题详解】东京地处亚热带,8月初气温仍然比较高,而札幌位于北海道,纬度较高,气候较为凉爽,可减轻酷暑天气对运动员身体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故D正确,东京的交通、环境、场馆条件更好,故ABC错。【点睛】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 加减号:东加西减(所求在已知地方时东边时用加号,反之用减号)。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图乙),完成下列两小题。6. 下列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与纬度有关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A. B. C. D. 7

7、. 图甲中M点的纬度、图乙中N点的月份分别是( )A. 30、7月B. 60、7月C. 60、1月D. 30、1月【答案】6. A 7. B【解析】【分析】【6题详解】由图甲可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正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极点为0,其他各处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错误,BC错误。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在远日点(7月初)最慢,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错误,正确,A正确,D错误。故选A。【7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60纬线的长度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故其自转线速度大致为赤道自转线速度的一半,图甲中M点线速度大约为赤道自转线速度的一半,故M点的纬度为60,AD错误。图乙中N点地球公转

8、速度最慢,为远日点,是7月初,B正确,C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60纬线上速度大约为赤道自转线速度的一半。江苏省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但利用城市建筑物发展光伏电产业的潜力较大。江苏省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龙头老大,占据国内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读图(单位:兆焦耳/平方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整体呈现“北丰南贫”的原因是与南部相比,北部( )A. 海拔更高B. 距离海洋更近C. 日照时数更长D. 太阳高度角更大9. 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比,江苏省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 靠近消费市场B. 交通便利C. 劳动力充足D.

9、 资源丰富【答案】8. C 9. A【解析】【分析】【8题详解】江苏的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而且多在200米到500米左右,海拔相差不大,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大,A错。苏北和苏南都在沿海地带,B错误。苏北在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苏南在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日照时间短,而且南部经济比北部发达,南部环境质量较差与北部,对光照的削弱作用较强,C正确;苏南纬度更低,太阳高度角更大,D错误。故答案选C项。【9题详解】内蒙古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少,需要把能源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江苏为与我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

10、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A正确;电力主要靠高压线路输送,因此交通运输对光伏发电的影响不大,B错误;光伏发电并非劳动力指向性,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C错误;内蒙古位于内陆地区,太阳能比江苏丰富,D错误。故答案选A项。【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下图为太阳圈层结构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太阳大气层,字母表示不同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分别表示太阳

11、黑子和耀斑的是( )A. M、NB. Q、MC. Q、ND. Q、P11. 太阳活动极大值年份与极小值年份大约相距( )A. 6年B. 11年C. 17年D. 22年12. 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而产生( )A. 太阳风B. 极光现象C. 磁暴现象D. 极昼现象【答案】10 C 11. A 12. C【解析】【分析】【10题详解】太阳大气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甲)、色球(乙)、日冕(丙),黑子发生在光球层,Q为黑子;耀斑发生在色球层,N为耀斑,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1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周期为极大年到下一个极大年,时间为11年,所以极大年到极小年的时间大致为6年,A正确,BCD错

12、误,所以选A。【12题详解】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C正确;极昼现象是自然现象,不是太阳活动产生,D错误;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B错误;太阳风是发生在日冕层的,属于太阳活动的一种,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A错误。所以选C。【点睛】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内蒙古包头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北菜南薯”战略。固阳县是主要种植区,通过高垄侧播

13、技术,固阳县实现了马铃薯每亩增产2000多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固阳县高垄侧播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 )A. 更加有利于植株热量的吸收B. 使得根系不发达的马铃薯吸水性能减弱C. 劳动生产效率提高D. 降低马铃薯的种植密度14. 增产更要增效,固阳县在高垄侧播的基础上,通过选用黑白膜,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关于黑白膜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垄顶覆盖黑膜,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地温,促进作物生长B. 垄侧覆盖白膜,保墒保水,促进作物生长C. 垄顶覆盖黑膜,吸收光热,提高地温D. 垄顶覆盖黑膜,抑制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答案】13. C 14. A【解析】【分析】【13题详解

14、】垄的高低与吸收热量多少关系不大,A错误。该方式对马铃薯的吸水性影响不大,甚至可以因为覆盖地膜增加吸水能力,B错误。高垄侧播由于垄的高度提高,且由传统的顶部播种变为两侧播种,可用于播种的土地面积增加了,导致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提高,D错误。机械化的播种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C正确。故本题选C。【14题详解】黑膜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使地温升高,光照变少,抑制了光合作用,杂草不易生长,A不正确,CD正确。垄侧覆盖白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增发,可以保墒保水,增加土壤的水分含量,促进作物生长,B正确。故本题选A。【点睛】黑膜和白膜的作用不一样,黑膜是为了削弱光照,减少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白膜是为了保墒保

15、温。下图为从山东青岛到西藏拉萨的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对比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图中甲曲线表示( )A. 地球表面B. 软流层C. 莫霍界面D. 古登堡界面16. 下列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洋地壳在各处厚度一致B. 地壳是地球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外壳C. 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D. 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答案】15. C 16. D【解析】【分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曲线在青藏高原地区深度可达6070千米,在青岛附近则仅有30千米左右。由地球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可知,图中甲曲线为地壳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C正确;从甲

16、曲线所处的深度可知,其不可能代表地球表面、软流层和古登堡界面,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海底也有地形起伏,再加上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影响,海底地壳厚度并不均匀,A错误;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外壳被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错误;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大范围地表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所以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C错误;地壳可进一步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镁层密度比硅铝层大,硅铝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是一个不连续圈层,D正确。故选D。【点睛】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

1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关于图中D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是有机圈层是厚度最小的圈层是质量最大的圈层是由生物组成的圈层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A. B. C. D.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能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 B. C. D. 【答案】17. A 18. C【解析】【分析】【17题详解】图中D圈层包含ABC圈层的一部分,内部圈层中地核深居地下,和其它圈层没有交集;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属于岩石圈,岩石圈包含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岩石圈涉及地

18、幔和地壳两个圈层;质量最大的圈层是地幔;厚度最小的圈层是地壳;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D圈层应该是生物圈,生物圈是有机圈层,但不是全部由生物组成。正确,错误。A正确。故选A。【18题详解】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紧密联系,正确。外部圈层能量一般来自太阳辐射,内部圈层能量地球内部热能,错误。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确。各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正确。C正确。故选C。【点睛】外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球各圈层之间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实现联系。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广场中心(约38N,77W),

19、高约169米,周边平坦开阔。据此完成问题。19. 一年中每天纪念碑顶端影子移动的范围介于图中曲线a-d之间,其中代表夏至日日影变化的曲线是( )A. a线B. b线C. c线D. d线20. 冬至日正午时纪念碑影长约为( )A. 170米B. 250米C. 300米D. 350米【答案】19. D 20. C【解析】【分析】【19题详解】夏至日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38N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因此日影应是西南到正北再到东南的变化,日影线应对应d线,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纪念碑所在地纬度约38N,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8.5,取tan300.577,结合碑高可得影长约

20、300米。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平常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太阳只有在春分和秋分,即太阳直射赤道时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东升西落,其余的时候太阳升落方向都向北或向南有一定的偏移。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太阳升起的方位为东偏北,太阳落下方位为西偏北,即东北升,西北落,全球如此。观察点越偏北,太阳升落的方位就越偏北。同一地点,太阳直射点越偏北,即越靠近北回归线,太阳升落的方位也越偏北。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情况正好相反,即东南升,西南落。2015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1. 汤加附近洋面新岛的成因

21、可能是( )A.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海底火山喷发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海底火山喷发C. 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海底火山喷发D. 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海底火山喷发22. 紧邻汤加东侧的海底地形名称为( )A. 大陆架B. 海沟C. 洋盆D. 海岭【答案】21. A 22. B【解析】【分析】【21题详解】从图中看汤加位于澳大利亚东部,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汤加附近洋面新岛的成因,可能是板块挤压,地壳不稳定,海底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形成岛屿,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汤加东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在海洋里形成

22、海沟,大陆板块部分形成岛弧、山脉,因此紧邻汤加东侧的海底地形为海沟。B正确。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海水较浅,汤加东侧距大陆较远,不可能为大陆架,A错误。洋盆是指巨大的圆形或椭圆形海底凹地。属于典型的大洋型地壳,常被海岭或海山所包围,为大洋的主体,紧邻汤加东侧的海底不是洋盆,C错误。海岭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狭长延绵的大洋底部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4km。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张的边界。汤加东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错误。故选B。【点睛】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海水较浅。洋盆是指巨大的圆形或椭圆形海底凹地。

23、属于典型的大洋型地壳,常被海岭或海山所包围,为大洋的主体。海岭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狭长延绵的大洋底部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4km。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张的边界。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3. 图中A. 甲处的岩层多气孔构造B. 图示区域发生了三次褶皱C.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24. 下列地质作用由早到晚依次发生的是A. 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侵蚀B. 断层、褶皱、侵蚀、沉积、岩浆侵入C. 褶皱、断层、侵蚀、沉积、岩浆侵入D. 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侵蚀【答案】23.

24、C 24. C【解析】23题详解】甲处岩石为花岗岩,岩石较为致密,气孔构造为玄武岩等喷出岩特有的;根据图中岩层的分布,图示地区只出现过两次褶皱;岩浆岩侵入与沉积岩交会处形成高温环境,易产生变质岩;溶洞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据此分析选C。【24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该图最底层岩层错位,错位岩层都为倾斜分布,故褶皱发生在断层之前,上部岩层覆盖住第一次褶皱的岩层,故应该是先侵蚀形成水平面,再沉积,最后岩浆侵入大多数沉积岩。据此分析选C。【点睛】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的岩浆岩为喷出岩,多由气孔构造,以玄武岩为代表;未喷出地表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的岩浆岩为侵入岩,一般比较致密,以花岗岩为代表。

25、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轻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 )A. 处附近B. 处附近C. 处附近D. 处附近26. 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是( )A. 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 先往东南再往正东C. 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 先往正南再往东南【答案】25. D 26. B【解析】【25题详解】根据材料,随着板块移动

26、,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根据图中岛链的形成年代,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推测“热点”位于图中的处附近,其它三处板块已经移过,不是热点。故选D。【26题详解】根据图中火山锥形成的年代判断,“热点”在处,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因“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是在移动的,所以最先形成的岛屿距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后不是靠近“热点”,而是在不断离开“热点”,所以从图中数值20移动到180处就是板块的移动方向,最先形成的几个岛屿分布呈西北-东南排列,且最早形成的那个岛屿在最东南,说明板块当时的移动方向为东南,后面形成的岛屿为东西走向,说明当时

27、的板块移动方向是从西向东移动,综合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先往东南再往正东,故选B。【点睛】本题组较难,一是要理解的“热点”位置的固定性与板块的移动性,二是要注意图中火山岛形成的年代信息和图中的方向信息,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河西侧地表均为同一沉积岩层P,河和河之间的地表均为同一沉积岩层Q,河东侧地表均为同一沉积岩层S,P、Q、S岩层形成的年代连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 下列符合图示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是A. B. C. D. 28. 若该地的岩层年龄为PQS,则该地可能A. 地表Q区域为地垒B. 处于背斜顶部位置C. 干流处于向斜槽部D. 处于向斜

28、左翼位置【答案】27. B 28. D【解析】【27题详解】从四图可以看出,四图都符合河西侧地表均为同一沉积岩层P,河和河之间的地表均为同一沉积岩层Q,河东侧地表均为同一沉积岩层S。由于题干中提示P、Q、S岩层形成的年代连续,形成于不同年代,因此两图岩层P、Q不符合。故对,错。故选B。【28题详解】地垒为断层构造,图中没有显示有断层,A错。根据图中P、Q、S岩层的新老关系,如果PQS,则应对应图中,只能判断其为褶皱构造中向斜左翼位置,D对。图中的岩层新老关系为SQP,不符合题意。中河流干流位于背斜顶部,中位于槽部,BC错。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较大,图中岩层的分布非常抽象,因此解题过程中要充

29、分利用题干材料的提示,分析岩层的位置及新老关系,确定地质构造的类型和部位。苏拉威西海是一片古老海洋盆地,早在420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但那时它离任何一块大陆都非常远。其海岸多为悬崖峭壁,海底深而平坦,大部分深2000米以上,最深6220米。苏拉威西海位于著名的“珊瑚角”中心,是科学界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密集区,科学家称,苏拉威西海可能是周边海域生物的进化源头,可能还藏着成群的未知生物。下图示意苏拉威西海轮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苏拉威西海的海岸多为悬崖峭壁,其成因可能是( )A. 板块挤压俯冲B. 海盆断层陷落C. 火山地震造成D. 陆地径流冲刷30. 科学家称,苏拉威西海可能是周边海域生物

30、的进化源头。其依据最可能是( )A. 位于“珊瑚角中心,自然环境优美B. 生物多样性密集区,会进化出新物种C. 海盆古老封闭,保留有大量原始物种D. 四周岛屿众多,海洋生物的饵料丰富【答案】29. B 30. C【解析】【分析】29题详解】苏拉威西海的海岸多为悬崖峭壁,其成因可能是海盆断层陷落(因为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受挤压易形成断层陷落),B正确;在大洋板块挤压俯冲地带常常形成海沟、岛弧等,A错;火山、地震形成的地貌相对复杂,不可能只是海岸多悬崖峭壁,C错;陆地径流冲刷多形成深切河谷(且多在地壳抬升的背景下),不可能导致海岸多悬崖峭壁,D错。故选B。【30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拉威西海早

31、在420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海盆古老封闭,保留有大量原始物种,可能是周边海域生物的进化源头,C正确;与自然环境优美关系不大,A错;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该区域生物种类的现状,不是“苏拉威西海可能是周边海域生物的进化源头”的依据,B错;四周岛屿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广阔,饵料丰富,其结果是生物多样性丰富,也不是“苏拉威西海可能是周边海域生物的进化源头”的依据,D错。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相对较大,注意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抓住材料信息“海岸多为悬崖峭壁,海底深而平坦,大部分深2000米以上,最深6220米”,深度大,底部平坦,海岸多为悬崖峭壁,加之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板块交界附近,所以

32、海岸多为悬崖峭壁最可能受海盆断层陷落形成。其次,第2小题注意题干信息“周边海域生物的进化源头”,注意“源头”一词,其主要原因在于海盆古老封闭,保留有大量原始物种。二、综合题(40分)31. 下列图甲中阴影表示黑夜,此时伦敦区时为10时。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北京时间为_时。(2)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_,伦敦日出方向是_。(3)此时全球属于新日期的范围是_,赤道上属于东半球、昼半球的范围是_。(4)请用斜线表示黑夜范围,把图甲昼夜分布状况转绘到图乙中。【答案】(1) . (30E,2326S) . 18 (2) . 自2326S向南北

33、两侧递减 . 东南 (3) . 自150W向东至180 . 20W向东至120E (4)【解析】【分析】本题以光照图为载体,涉及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等知识点,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故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地方时12时,根据伦敦(中时区)为10时,可知30E为12时,北京时间(120E)为18时,太阳直射点坐标为(30E,2326S)。【小问2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图示日期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自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伦敦日出东南,日落西

34、南。小问3详解】结合第(1)题,30E为12时,根据时差,故150W为0时,全球新日期的范围为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即150W向东至180;东半球为20W向东到160E,12时经线为30E,赤道上昼半球从6时经线向东到18时经线,根据时差,即60W向东到120E。故赤道上属于东半球、昼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与60W向东到120E的重合部分,即20W向东到120E。【小问4详解】根据右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左图图示时刻,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30E为12时(昼半球中央经线),赤道上昼半球从60W向东到120E。根据此信息,结合图中15W,绘图如下:【点睛】32.

35、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地表的各种岩石和地貌是岩石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判断图中岩石类型的名称:甲、乙两类岩石同属于_;丙类岩石是_;丁类岩石是_。(2)乙类岩石经_作用转化为丙类岩石:甲类代表性岩石是_;乙类代表性岩石是_;各类岩石都可以通过_作用形成新的岩浆。(3)说明丙类岩石转化成为丁类岩石所经历的地质过程。【答案】(1) . 岩浆岩 . 变质岩 . 沉积岩 (2) . 变质作用 . 玄武岩 . 花岗岩 . 重熔再生 (3)丙类岩石因地壳上升和剥蚀作用而裸露地表,经(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然后经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最后形成丁类岩石【解析】【分析

36、】本大题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从图中看,岩浆指向甲、乙,可判断出甲、乙两类岩石都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丙类岩石靠近岩浆,易受高温高压的作用,因此是变质岩;丁类岩石由沉积物形成,是沉积岩。【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丙为变质岩,乙类岩石经变质作用转化为丙类变质岩。甲为喷出型岩浆岩,代表性岩石为玄武岩;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代表性岩石为花岗岩;各类岩石都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小问3详解】丙类岩石是变质岩,位于地壳深处,因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剥蚀,丙类岩石裸露于地表,经风化、侵

37、蚀、搬运、堆积作用,在地势较低处堆积形成沉积物,然后经压实、固结,最后形成丁类岩石沉积岩。【点睛】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材料二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

38、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1)据图说明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2)图中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答案】(1)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原因: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 (2)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解析】【分析】本题目以海南太阳辐射分布图和我

39、国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等问题,主要涉及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小问1详解】从图中等值线可看出,海南岛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数值西南大,东北小,说明太阳辐射自西南向东北减少。东北部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太阳辐射少,且东北部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少;中部为山地,中东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太阳辐射少;西南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且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丰富;故太阳辐射自西南向东北减少。【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地是文昌发射中心,有三大优势。第一,作为我国首个滨海发射中心,它靠海港,运输方便。火箭可以海上运输,箭体直径不再受铁路桥梁涵洞限制,进一步释放了火箭设计的潜力。第二,纬度低,发射效率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约北纬28度,文昌约北纬18度。同型火箭运载能力可提高10%。第三,射向宽,安全性好。从东射向到南射向,1000公里范围均为海域,航区及落区安全性好。此外,采用无毒无污染的火箭推进剂,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