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福州调研)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其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2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由道德教化为主发展为外儒内法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BCD3(2012烟台质检)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
2、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墨子主张“非攻”“兼爱”4(2012郑州高三月考)“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5“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
3、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活动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6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7朱熹说:“存天理,去人欲,不仅是臣民的事,首先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辩,以
4、裁处事务。”这段话反映出()A“存天理,去人欲”的合理性B“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C压制人欲,迫害百姓D要皇帝带头修养,以身作则8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9(2012滨州质检)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得,无所适而不在。”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理”是世界的本原B“理”
5、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10(2012濮阳质检)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学思并进”、“慎思审择”等原则,由此可知()A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B该书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C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对抗的内容D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11(2012吉林高三期初考试)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
6、妙,这位学者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12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使儒家学说发展到顶峰D探索到了世界的真正本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
7、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6分)(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伦理观念?它和材料一的思
8、想为什么受到统治者推崇?(4分)(3)材料一、二体现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应怎样看待?(4分)(4)材料三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9、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2)材料二思想主张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4分)(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4 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相关历史阶段特征的了解与把握。秦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创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设立郡县制。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此后,长期影响中
10、国思想界。【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正确把握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是二者的共同点。先秦儒学强调道德教化,强调民本,通过批判暴政来抑制暴政,以维护统治的稳定;汉代儒学则侧重于君主专制强权,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答案】C3【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汉武帝为了打击诸侯王国问题,在思想上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服务。所以选C。【答案】C4【解析】材料中的“谁挚五常规伦理”“公凭三策正乾坤”是解答的关键。【答案】B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董仲舒的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A项正确;“独尊
11、儒术”压制了其他思想,但不是“完全杜绝”,B项正确;通过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C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吸收了法家的思想,但儒家“仁”的思想被继承下来。【答案】D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三要”分别体现了儒家、道家、佛家的特点,德清禅师三者同等重要,提倡三教合一,故选A。【答案】A7【解析】抓住题干关键“首先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辩,以裁处事务”这一信息,这反映出其对皇帝提出了要求,希望皇帝能以身作则,达到政治清明的目的。【答案】D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宋代理学旨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不可能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也没有体现反对君主专制这一信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答
12、案】C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宋明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如果从此材料角度理解,它反映出了“理”在社会上的表现为“三纲五常”。【答案】C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理解能力。抓住关键词“南京”、“循序渐进”、“慎思审择”,这是朱熹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故选A项。【答案】A11【解析】材料中“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的比喻是关键信息。显然这个比喻从哲学范畴讲,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之最为符合的是王守仁。【答案】D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了理学
13、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故选B。【答案】B13【解析】本题考查了儒家伦理思想的相关内容。第(1)问提取“不仁”的信息可以判断态度。思想联系教材。第(2)问从“卖身葬父”可以得出结论。原因从维护统治分析,因为孝可引申为“忠”。第(3)问应注意“仁、孝”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第(4)问注意归纳材料,意义要从巩固统治方面分析。【答案】(1)态度与理由: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思想主张:仁者爱人。(2)孝。原因: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3)“仁”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4)
14、“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儒学的社会价值。第(2)问思想主张从材料中可直接概括,意义可联系背景即回答。第(3)问主要从理与伦理纲常的关系回答。第(4)问主要回答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答案】(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儒学取得“独尊”的思想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4)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