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8月球之谜 鲁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3512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8月球之谜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8月球之谜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8月球之谜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8月球之谜 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1、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的伙伴和知识的探究者。2、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二、学习目标与任务(1)、知识与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奇异”、“费解”等词语。利用课件、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自主地查看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意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想象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注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调动学

2、生的主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课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奇异”、“费解”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想象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的探索精神。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游戏:同学们,我们做个猜谜的游戏吧。学生出谜语大家猜。(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我也给大家说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是什么? 师:“看来大家对月亮很熟悉,课前,你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月亮的资料,现在

3、咱们来交流一下吧!” 师:“看来你们对月亮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瞧,月亮多美啊!(屏显并配乐:一幅优美的月光图)那皎洁的月光,富于变化的月形,看着这美丽的月色,你们都会产生哪些遐想呢?(学生汇报)师:“你们对月球充满了想象和疑惑,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月球,去探索月球的奥秘吧。”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步感知课文1、认读生字师:“同学们请进入奔向月球。”师:“课前你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已经读过很多遍课文了,我先检查一下本课的生字你们是否会认了。”先带拼音读生字,然后去掉拼音让学生再认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屏显: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2、接读课文师:

4、“看来生字朋友是难不住你们了,我们来个课文接读吧,请进入登陆月球。看谁读得正确流利,看谁听得最认真。(屏显: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师:“听读完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月球的确有很多奥秘,现在就让我们乘上网络快车去进行我们的月球探索吧!”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索月球奥秘的欲望。(三)、借助网页,理解课文,拓展知识。1、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师:“课文多有趣啊,请同学们登陆月球精读课文,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进入纵览月球和探索宇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探究者。2、根据浏览,理解课文师:“请同学

5、们回到登陆月球,通过进一步地阅读课文,你对课文的哪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点拨,学生随机进入课件的相关链接形象直观地加以理解。如:学生回答第三自然段,要指导问句的朗读;回答第四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回答第六自然段,要强化问句的朗读训练;回答第二自然段,要指引学生了解“奇异的景色” “两名宇航员”“环行山”等,在了解这些重点词语时,可以通过相关的链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理解。(屏显:宇航员、奇异的景色、环形山、)体现学生主体与老师的主导相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汇报通过浏览网页了解到的月球的知识。师:“通过浏览网页你

6、们还了解到哪些月球的知识?”(屏显:学生汇报的内容)师:“你们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月球知识,课前的疑惑解决了吗?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同时也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4、观看视频录像,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屏显:两为宇航员登月的实况录像)师:“月球,真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星球,想随着两位宇航员去月球上看看吗?那就出发吧。师:“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那样困难,但也没有退缩,他们的探索精神多么可贵啊!”正像他们所说的虽然这只是他们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师:“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我们的祖国也成功地发射了神州五号,就是因为这样一种

7、探索的精神才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通过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探秘的实况录像,让学生跨越时空,与宇航员一起登陆月球,了解月球表面的样子以及宇航员的探索过程,共同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四)、心系月球(屏显:在宇宙中转动的月球)师:“学到这里,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

8、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培养学生更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

9、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五)、课堂小节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

10、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师:“你们的话让老师激动不已,你们的志向振奋人心,那就请你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八、学习评价的设计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后,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