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人教版必修二复习提要及例题精选: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660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必修二复习提要及例题精选: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必修二复习提要及例题精选: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必修二复习提要及例题精选: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必修二复习提要及例题精选: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复习目标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复习提要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这两个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并使其在向社会主义的过程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为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奠定了基础。其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从以下三个层

2、次把握:一是实施的具体历史背景;二是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三是作用和意义。新经济政策,首先从国内战争结束后的形势变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国内经济政治危机两方面,认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其次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农民问题,从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四个方面归纳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核心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具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等特征。学习时应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被迫性、必然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

3、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济建设路线,开展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但是,苏联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本身的严重缺陷和弊端,日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学习时应认识到苏联在短期内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了国力,为后来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这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从而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二战结束后,随着苏

4、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缺陷日益显露,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是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学习时应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例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第一次胜利还不是最终的胜利,这次胜利是我国十月革命经历了空前的艰难、困苦和磨难,经历了很多重大的失败和成熟以后取得的,难道一个落后国家的人民不经过失

5、败和成熟就能战胜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吗?我们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将冷静地看待这些错误,以便学会改正这些错误。 这是列宁在1921年10月14日纪念俄国十月革命四周年的演讲,摘自列宁选集第4卷 材料二 19211925年农业的发展 年 份 谷物产量(万吨)播种面积(万公顷) 大牲畜数(万头) 1921 3 625 9 030 8 040 1922 5 030 7 770 6 990 1923 5 659 9 170 6 510 1924 5 140 9 810 1925 7 247 10 043 18 920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些错误”主要指什么?为什么? (

6、2)苏俄为了改正“这些错误”后来采取了什么新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有何意义?参考答案 (1)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广大工人、农民、士兵的强烈不满。原因: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损害了农民利益。 (2)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国内局势。例22、1921年2月苏俄彼得格勒附近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政府兵变。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结合本课内容请回答: (1)发生反政府兵变的直接原因是什

7、么?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能取得成效? (3)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影响和启示?参考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反映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不同之处:目的不同,前者要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后者要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手段不同,前者侧重于军事政治手段,而后者侧重于经济手段。原因:适合俄国国情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3)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水平不断进行改革。例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

8、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

9、,农民不仅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了1 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通常工业化和苏联的工业化途径是什么样的?原因各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3)你如何正确评价苏联的工业化过程?参考答案 (1)通常工业化途径: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原因: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容易获得利润进行资金积累,从而为

10、重工业发展提供条件。苏联工业化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苏联重工业基础较弱,受到帝国主义封锁、敌视,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巩固边防和捍卫社会主义制度。 (2)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3)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是由于当时国内外客观环境造成的,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发展,但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建设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给后人留下了经验和教训。例24有人认为:斯大林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结果,而是斯大林个人因素的产物。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并谈谈你对斯大林模式的看法。参考答案不同意,斯

11、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的情况下形成的,斯大林个人因素只起了某些作用。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例2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经济政策?参考答案阶段:十月革命后的巩固政权阶段、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斯大林模式形成阶段、改革斯大林模式阶段。政策:第一阶段。主要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阶段,实行新经济政策;第三阶段实行工业化和集体化,最终形成斯大林模式;第四阶段,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人采取措施改革斯大林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