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易中学201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每题2分,共48分)1、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2、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巩固专制王权需要 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实现儒家仁政的社会理想 A B. C. D.3、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2、这个正确的思想是( )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古书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一记载最早应该是在 A. 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5、西汉时期在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展现出宏阔硕大的大国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体现这一特征的有 ( ) 思想领域完成了由“诸子并进”到“思想一统”的转变张衡的二京赋写得富丽堂皇、气势恢弘洛阳、成都等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丝绸之路开通,对外贸易发展起来 A B C D6、“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
3、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首民歌木兰辞里描述的制度是 ( ) A府兵制 B募兵制 C保甲法 D将兵法7、下列诗句中没有反映江南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的是( ) A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脂是此河 B天下之盛,扬为首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8、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茶叶在唐代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 B 茶树种植在唐代农业生产中比重增加 C扩大税收来源,增加财政收入 D 旨在束缚当时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9、夜市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繁华,以下反映唐后期夜市生活的是( ) A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B 千门开锁
4、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10、唐朝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则材料揭示了( ) 北民南迁是天灾所致 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 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 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 A B C D11、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12、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
5、,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A. B. C. D.13、从西安通往蒙古高原的一条古道,历史上曾经被称为“参天可汗道”。与哪一史实有关( ) A唐太宗征服高昌 B 文成公主入藏 C 渤海国建立 D回纥归附唐朝14、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有秦始皇至清代宣统,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6、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中央集权制 C. 文官体制 D. 监察体制15、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16、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这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 ) A.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 B.认可封建剥削,巩固地主土地所有制 C.根除私有制,实现土地完全公有 D.消灭地主,实现“耕
7、者有其田”17、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 /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 /侵略战争, 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 /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1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
8、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材料表明当时的陈独秀是( ) A民主主义者 B马克思主义者 C民族主义者 D改良主义者19、“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利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报刊2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下列能同时体现“与时俱进”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工农武装割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A B C
9、D21、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 )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 23、周恩来曾经打电话给国民党当局的参谋总长何应钦,义正词严地痛斥:“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材料中周恩来批评国民党的哪一行动(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皖南事变 D.
10、重庆谈判24、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 )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材料题(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25题共12分,26题共20分,27题共20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魏源海国图志卷二材料
11、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纱文民报发刊词材料四: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1)比较材料一
12、、二,对中国落后的认识,如果说魏源比康有为肤浅,请说明为什么?(2分)(2)阅读材料三,孙中山主张怎样解决中国问题?(2分)以他的思想作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请列举两项重大成果。(2分) (3)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陈独秀为什么主张“科学与人权并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的近代化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4分)26、材料一:在这个建立满洲国的运动中,幕后有关东军在指挥,这是事实。但是,从满洲本身的地理、历史和民族情况来看,存在着脱离中国本土而独立的条件,这是它的建国的前提。另外,当时中国还潜藏着各种政治暗流,这些暗流酿成了独立的气氛,这也是事实。阪
13、部卓四部【日】大东亚战争全史(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所谓“满洲国”的性质(2分),作者此段论述的目的是什么?(2分)依据相关史实指出该作者言论的不当之处。(4分)材料二:他们(指日本军部)在满洲采取了武力行动,世界各国虽然责难了日本,但未能采取有效行动,日本政府也没有断然处理这些军人的专断行动,这就大大削弱了对军人们的统制力,开创了容许军人任意行动的先例。其后在国外,军人们利用中国国内的混乱和弱点,凭借武力由满洲向华北扩张了势力范围;在国内则通过武装政变确立了军部的领导权。不幸的是,日本没有一个政治家能够限制军人们的对外侵略。吉田茂【日】激荡的百年史材料三: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上
14、,中日友好是主流。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策划和制造侵略战争的只是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战后,日本各界很多人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的历史事实,强烈谴责日本侵略者的侵华暴行。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日关系,始终坚持中日友好方针,并为中日友好作出了不懈努力。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阅读材料二、三,找出两者的共识。(2分)比照二战后法德和解的历史,你认为有哪些可供中日双方借鉴的历史经验?(4分)材料四:“我国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
15、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领土”。开罗宣言(3)阅读材料四,日本是通过哪一次战争侵占台湾的?(2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关系的前景如何?(4分)27、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在芸褥,妻在机抒,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燎子治本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
16、什么?(6分) (3)从材料三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4分) (4)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三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2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米易中学10月历史月考参考答案26、答案(1)性质:所谓的“满洲国”是日本扶植建立的傀儡政权,东三省实际上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2分)目的:该作者承认了日本关东
17、军在幕后指挥分裂东北的事实;但他所谓“满洲独立”的言论实际上是在为日本的侵略作辩护。(2分)不当之处:国际社会普遍指出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这一事实,作者所谓的“独立”与幕后“指挥”是自相矛盾的;从地理、历史和民族情况来看,事实恰好相反,自古代以来中国东北与中原的关系逐渐密切而成为中国领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日本侵占东北后,中国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更能说明日本侵略东北、分裂中国的事实。总之,此番言论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4分)(2)共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的对华侵略,给中日人民带来灾难和不幸。(2分)历史经验:首先,日本应该学习德国,进行深刻的战争反省,真诚赔礼道歉,以获得其它国家的谅解;(2分)其次,中日双方应该效仿法德,抛弃前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2分)(3)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分)。前景:虽然一部分人仍然在歪曲史实,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但是日本各界很多人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的历史事实,强烈谴责日本侵略者的侵华暴行;再加上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日关系,始终坚持中日友好方针,并为中日友好作出不懈努力;开罗宣言等重要文件确立一个中国的原则,国际大环境有助于制约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等。中日关系改善的前景仍然值得期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