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983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

2、,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2.孝经只有 388 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3、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4.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5.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

4、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6.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A、君臣关系平等 B、恢复官僚政治C、限制君主权力 D、改革选官制度7.从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到刘知己“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再到龚自珍的“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反映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是( )A、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 B以书写信史为追求目标C、以秉笔直书为记事原则 D、以官修史书为史学正统8.

5、苏格拉底在传道解感的时候分文不取,安提丰质疑苏格拉底的生活因此穷困潦倒。苏格拉底回答道:“我没有收取酬金的欲望,所以我会选择我讲授的对象,对于那些我不喜欢的人,我会选择不为他们服务。”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主张扩大受教育范围 B、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C、重视人的素质和内涵 D、继承智者学派的教育理念9.15 世纪前后,意大利的许多市民虽然十分蔑视和反感腐败的教会。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仪式却采取了默认态度并坚决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以世俗享乐满足肉体需要,以宗教活动满足精神需要。这说明当时( )A、教会放松对市民生活的控制 B、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C、文艺复兴运动缺乏社会基础 D、社会

6、观念处于转型时期10.1895年之前,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多数由教会或传教士发行,主要服务于商业机构或宗教团体。1895年后民间的政论报刊迅速兴起,从 1895年至1898年出版的中文报纸杂志大约有120种,其中80%归国人所有。这一时期报刊创办热潮的出现反映出( )A、报刊成为新的大众媒介 B、国人救亡意识的高涨C、民众参与政治的环境改善 D、西方观念对中国的影响减弱11.1902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一经刊行便风行一时,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译者的兴趣却不在于演绎故事,而是在每个篇目后以译者“识语”的形式,借助故事里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与尔虞我诈来点评晚清时局、抒发自己的思考。这表明林纾A、开创自由

7、个性的翻译风格 B、专注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C、倡导维新救国的政治主张 D、利用进化论宣传革命思想12.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1913年 3月 27日)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材料反映出当时( )A、课程设置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B、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 D、共和政体备受大众质疑1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史学界对下列历史人物研究最为集中的一组是( )A、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 B、洪秀全 李秀成 孙中山C、李鸿章 左宗棠 曾国藩 D、卢梭 华盛顿 拿破仑14.近

8、代西方一文学艺术流派认为:“中世纪充满了英雄业绩、高尚的情感和社会和谐”“情感是人类的精髓”“稗史传奇、神话和民族的民间传统是诗歌和艺术的源泉”。该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15.20世纪 50年代,美国政府推出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这一文学现象( )A、具有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 B、突出了战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维C、说明民众对美国干预政策不满 D、反映了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

9、华,或外分荒服,昌意 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 (12分)华夏认同观念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内容 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菴山,徙 潢河之滨。”“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祀唐尧于平阳,舜禹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北史魏本纪第三“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 金史熙宗本纪“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 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魏书序纪辽史太祖本纪辽史卷七十二金史百官志(1)根据材料

10、,概括指出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角度。(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6分)17.(19分)女性阅读的演变是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侧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女教典籍是中国古代针对女子的教育训诫读本,许多女性从习读女教典籍开始其阅读之旅。李唐王朝自“安史之乱”(755763 年)至唐代灭亡,一直处于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的动荡之中,贞元年间(785一805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据前代女训作女论语,包括立身、学作、事舅姑、事夫、管家、守节等十二章,事无巨细地规范女子的言行举止和持家处世之理。如“事舅姑”章有“呼唤不来,饥寒不顾天地不容,雷霆震怒。责罚

11、加身,悔之无路”,“事夫”章有“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等。此书成为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的女训书籍。据陈秀钦唐代女性阅读活动浅析等材料二 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女性大多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仕宦之家,有的还曾留学海外。她们幼时有诸子经书与经典名著的根基阅读,少时又广泛接触各类新学报刊和自由平等、民主革命等新学说,以及西洋戏剧、小说名著,到 20世纪20年代,步入青年、中年的她们许多开始登上广阔的历史舞台,成为作家、学者、医生、报人、科学家等,发掘出更多新的知识领域,其阅读和思考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越发纵深。摘编自李海燕中国新知识女性的阅读史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12、识,指出女论语)出现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20 世纪的中国女性阅读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背景(12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9年以后,革命史学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由边缘走向中心。1954年,胡绳发表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叙述框架:开端于 1840 年鸦片战争,下限为 1919 年五四运动,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为主线。此后,戊戌维新因“改良”而逐渐趋向负面评价,辛亥革命亦因“不彻底性”而评价低落,只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标杆而成为研究热

13、门。在 20世纪 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历史学界出现若干学术争论,包括历史发展动力问题、农民战争评价问题等。1979年,戴逸提出不能用阶级斗争代替一切,生产斗争、科技发展都是社会发展的伟大动力,这一主张得到广泛支持,对生产力的研究形成热潮。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人们注意到中国近代史还存在着另一个过程,即追求近代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史研究逐渐由比较偏重政治史发展为多领域百花齐放的局面,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完整的研究体系。据王建朗中国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9.(1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宗教改革对欧洲近代早期的历史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信仰,尤其是加尔文派新教,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进而认为新教“制造了近代民主”、“导致近代资本主义”、“是近代科学之父”。但此后几十年中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强调宗教改革有其深厚的中世纪根源,一开始并未与中世纪基督教断裂,它“主要是一场宗教运动理论具有超现实与超自然的特点”,“关注的是从地狱中拯救灵魂,对他们来说,来世的事务更重要”,他们由此认为宗教改革不是近代之始,不是西方通向“现代性”的必然基石。摘编自刘城马克斯韦伯与二十世纪宗教改革史学评材料中关于宗教改

15、革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0.11)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A 2.D 3.D 4.B 5.C 6.C 7.A 8.C 9.D 10.B 11.C 12.C 13.B 14.A 15.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12分)(1)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6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2)为其合法地位寻找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1

16、7.(19分)(1)原因:适应重建社会秩序、恢复伦理纲常的需要(或:唐末社会动荡);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佛、道思想的广泛传播。(3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历史影响:规范社会伦理秩序,有利于社会稳定;传统伦理观念桎梏女性的自由和才能。(4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2)特点:承袭传统与选择新知兼而有之;体现明显的阶段性;阅读领域从封闭保守逐步走向自由多元(或:阅读领域日益纵深、广泛)。(4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两点即得4分)历史背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伴随列强侵略,西学在华广泛传播;清末民初新式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开展和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8分)(

17、每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出其中四点即得8分)18. (12分)答案为:论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并产生了重大影响。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近代史研究以革命史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偏重政治史、革命史;改革开放以来,突破革命史观的局限,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阶段差异的原因有:新中国成立之初,近代史研究主要服务于巩固政权和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之后又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近代史研究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和“双百” 方针恢复等因素的影响下,得以迅速发展。

18、不同阶段的研究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历史研究视角相对单一,影响了若干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及历史学科建设;改革开放后,近代史研究更加客观、全面。历史研究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特征明显,影响重大。19. (12分)解答:本小问的评析,依据材料两中观点,结合所学从宗教改革的内容、积极和消极影响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辩证的分析即可。示例一:仅从正面角度评价(08分)观点: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导致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民主和科技的产生。(或:我赞同马克斯韦伯的观点)论证:宗教改革伴随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19、而兴起,其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的人文主义宗教观,冲击了天主教会和教皇思想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科技、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先定论”思想论证了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适应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总之,宗教改革本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社会政治运动,它在各个层面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示例二:仅从反面角度评价(08分)观点:宗教改革只是中世纪基督教的自我革新(或:或赞同后一种观点)。论证: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派通过“信仰得救”“先定论”等主张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和神权统治,重新确立上帝和圣经的的最高权威,这在本质上

20、是对中世纪以来基督教根本教义延续;宗教改革的着眼点主要局限于宗教领域,其理论更加关注灵魂救赎等超现实、超自然的问题,在当时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民主和科技发展的贡献并不明显,其对近代西方社会的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其在后世产生的客观效果;且西方通向“现代性”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代议制民主确立、文艺复兴、近代科技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并不是宗教改革一场运动的结果。示例三:从正反不同角度辩证评价(1012分)观点:宗教改革是在当时主要是基督教的自我革新,但客观上也为后世西方的社会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或:马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片面的;后一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片面的)(3分)论证:综合示例一和示例二中两个不同角度的多方史实进行论述。(7分)总结部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