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配套教案:第5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622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配套教案:第5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配套教案:第5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配套教案:第5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配套教案:第5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配套教案:第5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配套教案:第5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配套教案:第5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配套教案:第5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 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从历史解释角度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性质。3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分析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2)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3)思想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

2、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主要阵地:新青年。(4)活动基地:蔡元培任校长的北大。3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3、。(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表现五四运动前人物李大钊成就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五四运动后理论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组织出现了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实践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3.影响(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史料一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

4、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陈独秀复辟与尊孔解读处说明陈独秀认为儒家学说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思考史料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提示】看待:陈独秀认为以孔教为核心的儒学不适应当时的中国,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儒学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意义:对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有进步意义。史料二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1919年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解读说明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冲击。思考史料二

5、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影响?【提示】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新”的表现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的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2“新”的表现(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后期是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6、(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被康有为利用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遭全面否定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

7、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发展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课堂小结时 空 坐 标答 题 术 语1.青年杂志报刊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儒家传统礼教,倡导民主共和,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3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1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其创办者是()A鲁迅B蔡元培C陈独秀 D李大钊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C项正确,鲁迅、蔡元培、李大钊均

8、不是新青年的创办者,排除A、B、D三项。2下图人物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贡献是()蔡元培(18481940年)A创办新青年B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C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开展“问题与主义”的讨论B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3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 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

9、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4胡适认为,与“官方文学”相对的歌谣、语录、弹唱等形式的“民间文学”就是“白话文”,应该得到发扬。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既是一次思想解放革命,又是一次文学革命。根据材料“与官方文学相对的歌谣、语录、弹唱等形式的民间文学就是白话文,应该得到发扬”可知,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学”领域,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提倡,有利于思想解放,与材料无关,均可排除。5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

10、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A人性的解放 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C民主与科学 D平等与博爱A“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说明体现了人性的解放。6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D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故

11、D项正确。7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前后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李大钊材料二(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如果你把李大钊排在首位,理由应该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解析回答本题,一要结合材料人物的事迹进行探究性总结,二要注意结合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答案(1)理由: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参与领导五四运动;与陈独秀等酝酿成立工人阶级政党。(2)现象: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创办通俗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这一现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