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三讲断句和翻译 课前自测(新人教版)自测14:文言文阅读断句和翻译时间45分钟满分44分一、(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上语诸将曰:
2、“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
3、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选自明谢蕡后鉴录卷下,有删改)注上:皇上,指朱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语诸将曰谈论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D噫!我固无恙 祸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A项,语:告诉;B项,委:舍弃,丢弃;C项,识:知道,引申为意识到。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4、A项,两个“之”均为代词,代居庸关这个地方。B项,前“为”为介词,被;后“为”为介词,替,给。C项,两个“所”均为特殊文言被动句式“为所”的组句语。D项,两个“于”均为介词,在。答案:B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3分)()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贼众新集,其心不一乘其未定,击之必破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说的是朱棣陈述居庸关的重要地位,说的是朱棣针对居庸关的形势所作的比喻,说的是朱棣指挥作战的具体做法。答案: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5、3分)()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有误,应是宋忠手下的间谍被捕,所以朱棣知道了宋忠的计策。答案:C5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
6、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译文:_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译文:_答案:(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2)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以:把。译对“以”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噪:呐喊。译对“噪”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2010年在全国18个省市自主命题中,只有广东、江苏、湖南、重庆、浙江5
7、个省全部考查了断句和翻译,其他所有省市都只考查文言文翻译而没有考查断句。(江苏在加考部分考查了断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章是没有句读的,要靠读者自己根据对内容的理解来断句,断句和翻译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句意和文意,而断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加标点符号,只要求考生做到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即可,至于是用逗号还是句号,高考一般不做过细要求。因此这一知识点相比较而言,难度较小。参考译文:丁丑日,俞瑱在居庸关抢劫掠夺,居住在这里的人偷偷跑出来报告。皇上说:“居庸关山路险峻,是北平的要害之地,一百个人守在这里,一万个人也无法图谋这里。现在俞瑱得到了这里,便利已经被他占有了,看形势我们一定要攻占这里。就好像民宅的后门
8、,怎么能容许放弃,而将其给盗贼呢?现在应该趁他刚到,同时又在抢劫掠夺,人们对其还没有顺从(而攻占居庸关),夺取这里应该很容易;如果放纵俞瑱而不攻占这个地方,等对方增加兵力防守这里之后,就很难攻占了。”于是命令徐安前往讨伐。徐安攻打并占领了俞瑱占领的城池,俞瑱逃到怀来,投靠宋忠。捷报传来后,皇上说:“如果俞瑱知道团结人心,小心地防守要塞,虽然我们想要夺取,又怎么能够马上攻占呢?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于是命令吴玉防守这里。皇上与众位将领谈论时说:“宋忠在怀来聚集军队,居庸关在形势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宋忠还没有到这里,我们可以先攻打他。”众位将领都说:“敌人人数多,而
9、我们人数少,很难和他们争胜,攻打居庸关不妥,应该坚守来等待他们到来。”皇上说:“事情和你们知道的不一样。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是刚刚聚集的,思想还不统一;宋忠轻率浮躁,缺乏计谋,刚愎自用,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攻打他们一定能够攻克。”癸未日,皇上率领骑兵步兵精锐八千人,轻装快速前进。甲申日,到达怀来。之前,抓到一个敌军间谍,他说:宋忠骗北平将士说,投降的都被皇上杀死了,放置的尸体填满了沟壑,应该替他们报仇。将士们听了这些话,有的相信,有的不信。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后,就让他们的家人做前锋,使用他们以前的旗帜。众人远远看见旗帜,(这些旗帜)标志着他们的父兄子弟都在,便高兴地说:“啊,我们本来就不应
10、有什么顾虑。是宋都督骗了我们,差点被迷惑了!”于是倒戈来投奔。宋忠手下其他的人,仓猝列阵。阵形未稳,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宋忠大败,逃奔进城。皇上率军队乘胜进入城内,宋忠藏在厕所里,皇上派兵搜查时抓到了他。同时抓获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他的人都投降了。众位将领抓获宋忠后很是高兴,皇上说:“宋忠本就是个庸才,靠嘴巴能说而被任用,阿谀奉承奸恶之人,用财物贿赂得到官职,刚执掌兵权就开始骄纵,这样的使人迷惑的小人,只能把他看作狐狸老鼠之辈,只是胜了他,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各位将领都叩首说是。二、(2010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2分)诸 葛 孔 明
11、陈亮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
12、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辨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
13、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14、分)()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敌人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敌:匹敌,力量相当的对手。答案:A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并列;B项,均为副词,“将要”;C项,前者表陈述语气,后者表判断语气;D项,前者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为代词“这样的情况”。答案:B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
15、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答案:B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考查有增加的趋势。本题考生可以根据语感来判断。断句时考生要充分了解文言文的句读特点,如“盖”“夫”等一般在句首,“乎”“矣”“耳”“也”等一般在
16、句尾;同时还要根据句式整齐的特点来进行判断。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
17、力。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该项表述有误,李靖并未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答案:C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译文:_(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译文:_(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译文:_答案:(1)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得分点:“委”、“特”、“尔”各1分,语意1分)(2)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得分点:“据”、“与”各1分,语意1分)(3)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得分点:“引”、“济”各1分,语意1分)对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要求是“信”“达”“雅”。“信”就是理
18、解准确;“达”就是句子通顺;“雅”是指用词准确,尽量体现原文风格。高考翻译重点考查前两者。因此考生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答题时首先准确翻译句子意思,其次重点字词一定要做到突出强调,最后注意有词类活用或特殊句式的要在翻译时体现出来,因为这往往就是得分点。参考译文:孔明是伊尹、周公一类的人物。但是议论他的人多持不同的意见,认为他遭遇不顺的时代,是个不幸的英雄。众人都上进,而他独后退,心胸豁达,在简陋的房子里从容地生活着,直到刘备三顾之后才走进仕途。面对刘备的临终托孤,他挺身而上,既不放纵,也不过分拉紧,而没有人说什么。权力逼近皇上,皇上却不怀疑;权势超过群臣,下面的人却不憎恶。振奋精
19、神治理蜀国,使国家风气良好,秩序井然。宽恕、赦免别人的过失,惩处故意犯法的行为,都不分大小,这是帝王处理政事的原则;以安逸舒适的方法使用人民,人民虽劳累而不埋怨,以使民生存的方法杀害人民,人民虽然会死但不会埋怨杀害他的人,这是行王道的君主处理政事的原则。孔明什么事情都要做得最好,确实是伊尹、周公类的人物。但是,议论者竟然称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这怎么能与孔子在鲁国做官而自比老聃、彭祖相比呢?更有甚者,竟然认为孔明不是仲达的对手,这跟儿童的见识没有什么两样了。那不是相信了仲达的话吗?而不知道仲达的话是假话。仲达不能在孔明面前显示他的诡诈,所以常常窥探
20、孔明用兵的间隙和疏漏,胡乱地说大话来欺骗他的下属。只是议论的人没有觉察罢了。当初,孔明出兵祁山,仲达出兵抵御,他听说孔明将在上邽收割麦子,就卷起甲胄快速行军,日夜兼程赶到那里。孔明粮食缺乏,部队退回了,仲达就欺骗部下说:“我们赶路,日夜兼程,十分疲倦,这是懂兵法的所贪求的。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而调动军队与对方作战,即使一时能够战胜对方,以后又如何继续呢?这是稍稍能够懂得事理的人一定不愿意做的。仲达心里懂得这个道理,在外却用违心之大话来欺骗下属。不久,孔明出兵斜谷,仲达又率兵抵御。仲达知晓孔明的军队还没有到达渭水,就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孔明的军队将要
21、到达,仲达欺骗部下说:“诸葛亮如果勇敢,应当出武功依山而阵。如果向西上五丈原,我军各路军马就无事了。”敌人的军队已经处于死地,却率领军队径直前进,来与对方交战,这也是稍稍能够懂得事理的人一定不愿意做的。仲达知晓孔明一定不会如此,姑且用这虚诳之言来表现自己的怯弱,显示自己能够预料战情,并稍稍安抚三军的人心。孔明掌控有度的军队,不用欺诈的权谋,不贪小利,仲达则说:“诸葛亮志大而看不到机会,有计谋但少决断,喜欢用兵却没有足够的权力。”所有这些话,都是窥探孔明用兵的间隙和疏漏,胡乱地说大话来欺骗他的下属的,这哪里是他的真心话呢!能真正体察人的实际情况的,不在对方存在之时,而在对方死后。孔明在世的时候,仲达这样说,等到孔明去世以后,仲达考察孔明的军事设施,整理衣襟,恭敬地叹道:“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啊!”他看到诸葛亮制定的规矩法度,想到自己做不出来,恍然若失,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以看出他的真情。议论者不相信这样的话,却相信他的虚诳之言,难道不是又被仲达欺骗了吗?唐朝李靖,是个善于谈论军事的专家。我曾经读过他的答对一类的书籍,见到他论述孔明军事思想的高明,细致而周详;对仲达却不曾挂齿。那些知晓兵法的,有慧眼能看出他的高明。书生的议论,为什么就不这样呢?孔明离今天将近千年,还没有人能体察他的思想。我为孔明的不幸而义愤,所以作此论,让以成败论人物的后世人稍稍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