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基达标: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109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基达标: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基达标: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基达标: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基达标: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基达标: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2013年粮食生产效率表。回答12题。项目资本投入量人力投入量自然资源效率资本效率人力效率化肥量(千克/公顷)劳动力(劳动力/公顷)粮食/耕地(千克/公顷)粮食/化肥(千克/千克)粮食/劳动日(千克/日)全国平均264.53199.54 37716.5521.94西北省份197.25213.52 83315.7513.86西南省份186.60312.33 97921.4412.69东南省份317.18169.45 66518.6136.56东北和新疆235.65119.

2、44 90821.7842.251.表中所示生产成本中劳动费用最高的是()A西北省份 D西南省份C东南省份 D东北和新疆2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A农业生产落后 B劳动力科技素质高C机械化水平高 D气候条件优越解析:读表中资料可知西南省份每公顷投入的劳动力(劳动日)最多,所以生产成本中劳动费用最高。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这反映了机械化水平高。答案:1.B2.C(2014浙江绍兴测试)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其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商品性玉米产地。下图是乌克兰简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

3、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 BC D4与美国中部地区相比,乌克兰玉米种植不利的自然因素是()A土壤 B水源C热量 D光照解析:第3题,图中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受海陆位置及地形的影响,地距大西洋最近且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第4题,美国中部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答案:3.A4.C5有关图中各地农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A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BB地区农业发展引河流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C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不足D与D地相比,F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解析:选C。A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B地引水灌溉易引起土壤的

4、次生盐碱化;F地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C地位于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故农业多分布在热量条件较优越的河谷地区。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农耕区)牧(畜牧区)区界线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67题。6由上图可知()A农牧区界线的总体变化是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变化大B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C农牧区界线的变化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D农牧区界线主要向西南方向推进7农牧交错带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实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种植饲料作物,发展舍饲养殖业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农牧区的界线总体向西北推进,并且北方的变

5、化幅度比南方大。第7题,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若开垦荒地,易产生荒漠化,因而要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业。答案:6.A7.D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89题。8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A三江平原 B塔里木盆地C黄淮海平原 D太湖平原9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肥料施用量减小农业生产投入减少A BC D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农作物两年三熟;三江平原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第9题,在该生产模式下,

6、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肥料使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答案:8.C9.C(2014昆明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011题,10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B土地石漠化加剧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11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 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 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为三江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该地以沼泽地为主,随着北大荒开发的进行,沼泽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大,会导致干旱、洪涝灾害频繁

7、。第11题,目前可以采取有计划地退耕还沼,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0.A11.D二、综合题(共56分)12(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中国首条、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于2012年12月1日开通运营,921千米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材料2: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将发生的冷害频率作为一级指标,以影响冷害减产率的降水因子为二级指标,把东北地区划分为五个冷害区域。图中I区为最轻冷害区,区为较轻冷害区,区为较轻冷害区,区为重冷害区,V区为严重冷害区。(1)简述哈大高铁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并分析其开通运营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8、的意义。(10分)(2)分析影响东北地区冷害发生频率的主要因素,并列举东北农业区防治冷害的措施。(8分)(3)填下表,对比图中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业发展方向。(10分)甲乙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方向解析:第(1)题,影响高铁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经济和科技。哈大高铁的开通运营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从加强区域联系和经济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影响东北地区冷害发生频率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防治冷害的措施可从加强监测、选种抗寒作物、加强管理、建设塑料大棚等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分析即可。答案:(1

9、)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加强辽中南沿海与东北内地的联系,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合作;形成快捷的南北客运通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东北地区铁路运输压力,促进人员流动与货物流通。(2)纬度和地形。加强气象监测与预报;选种抗寒作物;加强农田管理,及时浇灌农田,建设塑料大棚或温室等。(3)甲乙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森林资源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发展方向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保障国家粮食需求;发展优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大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

10、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13.(28分)(2014新疆乌鲁木齐模拟)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8分)(2)图中甲地为我国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试据图分析发展畜牧业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3)乙处为我国目前重点造林地区,试简述乙处森林主要的生态作用,并说明在图示区域的开发中应如何保护森林资源。(6分)(4)近年来图中L湖泊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对A城还是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具体的影响是什么?(6分)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空间定位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11、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森林的环境作用,河湖的水文特征及影响等知识。(1)地势特征根据等高线来分析。(2)通过空间定位,准确分析其畜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3)森林在生态保护方面有多个作用,在山地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护措施根据实际分析。(4)从等高线分布看,B城位于湖泊的下游,影响大;其影响与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有关,主要是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调蓄功能减弱。答案:(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平原。(2)地形平坦广阔;降水量在400 mm左右,适合牧草生长。(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禁止乱砍滥伐;建立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大力人工造林。(4)B城。径流量变化增大,洪涝灾害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