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1 第1步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以前) 讲义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68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1 第1步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以前) 讲义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1 第1步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以前) 讲义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1 第1步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以前) 讲义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1 第1步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以前) 讲义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1 第1步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以前) 讲义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1 第1步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以前) 讲义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1 第1步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以前) 讲义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以前)通史坐标阶段特征阶段特征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表现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

2、文化进一步发展,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P13)主干一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代(1)中央: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皇权;明成祖设内阁,实行票拟制度。(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行政、军政、司法,加强中央集权。2清代(1)清初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2)康熙帝时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3)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峰。主干二农耕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1农业生产: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

3、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2手工业生产: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代中后期,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3商业发展: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形成徽商、晋商。4经济政策:明清政府继续实行专卖制度,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同时“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外贸易逐渐萎缩。主干三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思想方面:儒家思想从理学发展到心学,封建理学占据思想主流

4、地位;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否定君主专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但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2文学艺术方面: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很多文学作品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主要文学形式是小说,四大名著等作品适应市民生活需要;书法、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戏剧繁荣,“国粹”京剧出现并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3科技方面: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以农政全书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古代科技达到顶峰。,P1315)通史专题考向一从文明传承角度考查明清君主专制(2014高考海南卷)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

5、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二抓关键:清代“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及所学军机处的知识。第二步析选项A错误,材料反映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B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C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D正确,“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答案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及影响特点(1)既有继

6、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进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兴建大型工程,保障了中华文明的持

7、久性。(2)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难免出现失误。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造成地方人浮于事,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实行文化专制主义,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1(2014广东十校一联)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中书门下军机处B中朝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D尚书台议政王大臣会议解析:选B。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

8、的演变,其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汉朝的中朝制度是为了削弱外朝三公九卿的权力;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故此题应选择B。2史载明代内阁“掌献替可否,率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协助皇帝处理国政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解析:选A。本题比较明代内阁制与清代军机处的共同点,可采用排除法,明代朱元璋时期已废除丞相制,故错误;无论是明代内阁制,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具有扩大统治基础的作用,故错误;是两者

9、的共同点,故A项正确。考向二运用综合分析的思路考查制约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2014高考浙江卷)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

10、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1)第一

11、小问“政治形态”可根据设问中的时间提示“明朝中后期”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重要原因”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万历皇帝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内阁)”作答。(2)第一小问“新气象”注意设问的时间要求“明朝中后期”和角度要求“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农业方面”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玉米、番薯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作答;“手工业方面”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方面”根据所学可得出“会馆的出现”等。第二小问“政府的老政策”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第一小问“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日本方面”可根据

12、材料一中的信息“戚继光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作答;“葡萄牙方面”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作答。第二小问“政府的政策”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2)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3)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

13、”体制,实行“海禁”政策。影响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2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

14、中国的基本国策。(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1(2014广东十二校二联)明初

15、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主要意图在于()A缓和土地兼并,巩固小农经济B促进社会分工和发展商品经济C抑制贫富分化,缓和社会矛盾D强化社会控制,稳定社会秩序解析:选D。题目中的“民户”即农户,明初的民户具有个体经营、自给自足等特点,与其他户别相比,较稳定,便于管理,由题目中的信息“户籍主要是民户严格禁止更换户别”可知户役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故D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禁止更换户别不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发展商品经济,故B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抑制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2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

16、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弈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闭关锁国的影响 B小农经济的脆弱C“海禁”政策的恶果 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解析:选C。材料未体现闭关锁国的内容,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等信息可知,作者主要强调了明朝的“海禁”政策给沿海一带以海为生的百姓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突出“海

17、禁”政策给沿海人民带来的影响,不能说明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故D项错误。模块链接考向三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探讨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特色(2012高考广东卷)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它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二抓关键:“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第二步析选项A正确,“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表明作者主张限制君权;B错误,与题干材料所述意思明显相反,排除;C错误,君主立宪制出自近代

18、西方,可直接排除;D错误,与题干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答案A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清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加之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3思想上:理学仍占据主流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儒家思想遭受批判

19、,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否定君主专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但封建正统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并进一步禁锢了思想。1(2014广东十校一联)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A盐铁官营制度 B“海禁”政策C商帮的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C。根据题干“政治权力型经济”强调的是对经济生活的政治管理,而明清商帮的出现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此题应该选择C。2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

20、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理学的保守性,“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故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无关,故A、B、D项错误。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南方的城市发展没有出现卓越的成就,甚至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扬州),中国的经济发展远离了南方的商务航运、集市贸易,重新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这个时期,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难以起到以便利的商运、海上贸易、农业生产中心等职能优势

21、拉动整个中国的商贸经济(的作用)。并且,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虽然出现商帮等团体,但是其和宋朝的集市经济、城市区域中心发展相比仍有很大的不足。而后的历史中,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如此强大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陈正祥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问题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解读解读项目解读结论史料来源信息中国当代学者问题限定信息“依据史料,结

22、合所学”“宋代以后”考查主题信息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史料有效信息(1)从“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并结合所学,南宋时经济重心已完全移至南方,可以得出“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没有结合在一起”(2)从“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可以得出“受战乱影响”(3)从“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农耕经济的制约”(4)从“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可以得出“专制集权制度和商业官办的遏制”(5)从“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可以得出“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结论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没有结合在一起;受战乱影响;农耕经济的制约;专制集权制度和商业官办的遏制;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