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58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3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优化演练: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题组一 基础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答:_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答:_然陈涉翁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答:_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答:_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答:_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答:_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答:_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答:_答案: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为了、为的是”“来”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2、可译为“如果”“假如”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2何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答:_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答:_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答:_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答:_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答:_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答:_答案:通“呵”,“喝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哪里”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怎么”副词,表程度深,“多么”3乎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答:_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答:_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与蔺相如)答:_生乎吾前,其闻道

3、也固先乎吾(师说)答:_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答:_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答:_答案: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介词,相当于“于”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相当于“吗”语气助词,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4乃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答:_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答:_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答:_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答:_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答:_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答:_答案:副词,“就、才”副词,表转折,“竟、却”副

4、词,“就”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副词,“甚至”代词,表第二人称,“你的”5其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答:_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节选)答:_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答:_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答:_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答:_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答:_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答:_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与蔺相如)答:_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答:_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答:_答案: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语气助词,无实义语气副词,表揣度,“大概”语气副词,表反诘,“岂,难道”远指代词,“那、那个、那些”代词,表第三人称,“他”连词

5、,表选择,是还是代词,表第三人称,可译为“他的”代词,表第一人称,“自己”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6且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并序)答:_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节选)答:_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答:_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答:_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答:_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答:_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答:_答案:副词,“姑且”副词,“暂且”副词,“将要”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句首语气词,表示进一层,“还有”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让步,“尚且”7若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殽之战)答:_又有若老人咳且笑

6、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答:_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答:_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答:_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_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答:_答案:连词,表假设,“如果”动词,“似、好像”代词,“这样”代词,第二人称,表领属,“你的”动词,“及、比得上”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8所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答:_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答:_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答:_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答:_郦元之所见闻(石钟山记)答:_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答:_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

7、颇与蔺相如)答:_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答:_答案:名词,“处所、地方”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佩带的玉”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去的地方”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得到的感受”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见到听到的情况”助词,和前面的“为”构成“为所”式,表示被动助词,和“以”连用,表示原因,“的原因,的缘故”助词,和“以”连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的原因,的缘故”。9为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 答:_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并序)答:_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答:_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答:_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8、,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答:_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 答:_答案: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在、当”等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介词,“被”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10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答:_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答:_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节选)答:_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答:_然力足以至焉(游褒禅山记)答:_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答:_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

9、说) 答:_答案: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在这里、在那里”代词,“哪里、怎么”兼词,于彼,“在那里”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代词,相当于“之”,表处所,“那里”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代词,表第三人称,“它们”11也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答:_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答:_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答:_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答:_答案: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和感叹语气12以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答:_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答:_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答:_竞周容以为度离骚(节选)答

10、:_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答:_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答:_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与蔺相如)答:_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答:_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答:_答案: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可译为“按照”介词,“因”介词,“把”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可译为“用(凭)身份”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介词,“在时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率领、带领”13因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与蔺相如)答:_因

11、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答:_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答:_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传)答:_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与蔺相如) 答:_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答:_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答:_答案:连词,“于是、就”介词,“趁着”介词,“依、随着”介词,“凭借”介词,“经由、通过”连词,“因而”介词,“依照、根据”14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答:_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答:_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答:_而耻学于师(师说)答:_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答:_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答:_至激于

12、义理者不然(报任安书)答:_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与蔺相如) 答:_答案:介词,“从”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对” 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向”介词,“对、对于”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到”表被动,被介词,表示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15与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答:_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答:_去时里正与裹头(兵车行)答:_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答:_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庄暴见孟子)答:_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答:_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答:_答案:介词,“和、同”连词,“和、同”介词,“给”连词,“和、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吗”“吧

13、”动词,“亲附、亲近”动词,“给予”“送给”16则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答:_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答:_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答: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答:_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答:_答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连词,相当于“就”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副词,“就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17者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答:_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 答:_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答:_何者?上下之分也(史记儒林列传)答:_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答:_始臣之解牛

14、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 答:_答案:助词,相当于“的人”助词,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助词,放在表时间的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助词,放在陈述句句末,表示陈述结束18之作师说以贻之(师说)答: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答: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答:_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答:_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答:_宋何罪之有(公输)答:_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节选)答:_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答:_答案:代词,表第三人称,“他”,指李蟠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

15、定语后置的标志音节助词,用于表时间的词的后面,补足音节,无实义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指示代词,“这、那”代词,“事理、道理”题组二 能力练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

16、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既如是,忠、平何故引入?”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既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主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及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

17、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忤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节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有改动)【注】考案:审处。楚狱: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英为楚王。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楚王因谋逆被废自杀。因这一案件受牵连而被处罚的人“以千数”。显宗:汉明帝刘庄。陷入:定罪判刑。物色:指形貌、模样。大故:大事。出之:古代称“有罪不判,重罪轻判”为出罪,称“无罪判刑,轻罪重判”为入罪。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D项,表转折关系,表承接关系。A项,均为介词,表工具、方法等。B项,均为副词,表顺承关系。C项

18、,均为介词,表对象。参考译文: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永平年间,寒朗以谒者身份代理侍御史,与太尉、司徒、司空属官共同审理楚王谋反案。颜忠、王平等的供词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刘建等人的供词说没有与颜忠、王平见过面。当时显宗大怒,官吏害怕,凡有牵连的人,一律陷入案中,没有人敢按照实情宽大处理。寒朗同情他们的冤屈,试用刘建等人的形貌单独审问颜忠、王平,而两人错愕竟认不出来。寒朗知道其中有诈,于是上书说刘建等没有谋反,纯粹是颜忠、王平二人诬陷,并怀疑天下无辜受牵连的人大多如此。显宗就召寒朗进宫,问道:“刘建等如果没有罪,颜忠、王平等人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寒朗答道:“颜忠、

19、王平自知所犯的是大逆不道之罪,所以想牵连很多的人,希望表明自己无罪。”显宗道:“既然是这样,四位大臣没有犯罪,为什么不早些上奏,案子审理完了,还(把他们)长久地关押到现在呢?”寒朗答道:“我虽考查他们没有事,但是担心国内还有别人揭发他们的谋反之罪,所以不敢及时报上来。”显宗发怒骂道:“竟这样模棱两可,快拿下去!”左右的侍卫正要将寒朗拉下去,寒朗说:“希望说完这句话后再被处死。小臣不敢欺君,只是想帮助国家罢了。”显宗问道:“谁和你一起写的奏章?”寒朗回答道:“臣自知必遭灭族,不敢多连累别人,只诚恳地希望陛下醒悟罢了。我看到调查案件的人,都说奸恶大事,臣子都应该痛恨,拷问无罪放出不如按供词抓捕进去

20、,可以不承担责任。因此拷问一个连累十个,拷问十个连累百个。又公卿朝会时,陛下问及得失,都是长跪在地下说,旧制叛逆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才只办本人的罪,这是天下最大的幸运。等回到家里,口里尽管不说,却仰头叹息,没有哪个不知道下狱者大多冤枉,但没有敢忤逆陛下的人。我现在把要说的说了出来,的确是死而无悔。”显宗怒意消解,下诏叫寒朗出去。两天后,显宗亲自到洛阳狱中审录囚徒,释放出一千多人。20(2012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寓山注序明祁彪佳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

21、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

22、,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牗,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选自祁彪佳集,

23、有删改)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B若有感触焉者 客有指点之者C朝而出,暮而归 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D如良医之治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选D。D.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A.介词,用;介词,由于。B.表陈述语气,助词;定语后置标志。C.连词,表修饰;表承接。参考译文:我家住在高士里,在原来的山阴道上。家旁有一座小山,好像和我有前定的缘分,它的名字叫“寓山”。以往我还是幼小的孩童的时候,季超、止祥两个兄长用斗粟换取它。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我当时也捧着土做小孩的游戏

24、。等到后来二十年,松树渐渐长高,山石也渐渐变得古旧,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我自从托病辞官南归,偶尔经过这里,对于二十年前的情境事况,好像深有感触。于是兴建山园的兴致,就兴起而不可抑止,这就是开园之始末。兴建之初,我仅仅想建三五座房子就行了。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敞屋。我听了之后很不在意,认为想法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等到在山上徘徊了几回,不觉寻思客人的话,心中很是难忘。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敞屋,果然是不可缺少的。前面的建筑之事还没有结束,常在心中思考,不知不觉与众不同,突出新颖的园林构思,急迫地奔涌而出。每每到路途困窘险恶的地方,就

25、穷尽心思考虑,表现在梦寐之中,就有了另辟的境地,好像是天设的一般。因此兴致更加振奋,趣味也更加浓厚。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奇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都不认为是苦。两年以来,囊中一贫如洗。我身体也病了好,好了再病,这是开园的痴癖啊。园子全部拥有山的三面,山下有平田十多亩,水和石各占一半,房屋和花木各占一半。其他轩与斋以类相从,但深幽宽敞各尽其情趣。室与山房以类相从,但高的、低的分别揭出,共显佳妙。与那些桥、榭、径、峰,高低不齐,略加衬托、装饰。大抵虚的地方充实它,充实的地方使他虚空;聚集的地方使它分散,分散的地方使它聚集;危险的地方使它平坦,平坦的地方使它险峻。就像良医治病,克

26、制和滋补互相下药;就像良将率兵,奇兵、正兵兼用;就像名手绘画,不让一笔不灵巧;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园开于乙亥年的仲冬,至丙子年孟春,草堂宣告建成,斋与轩也完成了。等到到了这年仲夏,又开始经营构建。总共一百多天,弯曲的水流流过窗下,池沼的水珠飞溅,飘拂到几案上,绿色映衬着红色的栏杆,青绿、朱红流动和浮现,色彩鲜明艳丽,这才可以称为园林。这是开园的时间。至于山园外山川的秀丽,古时称为万壑千岩;园内花木的繁茂,不只是七松五柳这些隐者宅中的树木。四时的风景,都可以泛月迎风;三径小路,自然可以呼云醉雪。这些美景我也没有空暇详尽地叙述它们了。21(2012湛江模拟)阅

27、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及善,洺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末,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竞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今足下恣行残忍,窃为足下寒心矣。”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从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君愕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累迁左奉裕率。太子之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

28、。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臣之礼。及善数奏抑之,则天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骸骨,不许。圣历二

29、年,薨,年八十二。废朝三日,陪葬乾陵。(选自旧唐书列传四十)【注】掷倒:翻跟头。搜辟:搜査清除道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窃为足下寒心矣为朕卧理此州B以父死王事 以卿忠谨C太子之居春宫 恐非殿下羽翼之备D乃留拜内史 乃上疏乞骸骨,不许解析:选C。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A项,介词,为,替;B项,连词,因为;D项,连词,于是。参考译文:王及善,是洺州邯郸人,父名君愕。隋朝末年,并州人王君廓侵掠邯郸,王君愕前往游说王君廓说: “如今天子丧失统治权力,英雄竞起,应该安抚招纳被遗弃的百姓,占据有利地势,按兵不动以观察形势变化。现在足下肆行残忍,所

30、到之处劫掠抢夺,我私下替足下寒心。”王君廓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屯驻在井陉山。恰逢义师进入并平定关中,他便和王君廓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降,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和高丽在驻跸山交战,王君愕率先冲敌陷阵,力战而死,太宗非常哀痛并怀念他。王及善十四岁时,因为父亲为国事而死,袭爵邢国公。在高宗时,王及善多次升官至左奉裕率。太子住在春宫时,因聚宴而命宫僚翻跟斗,轮到王及善,他推辞说:“殿下自己有乐官,臣只应属守本职,翻跟斗不是臣的事情。臣如果接受此令,恐不合辅弼殿下的本意。”太子道歉并让他离去。高宗听说后专门加以赏赐安慰。不久授任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因为卿忠诚谨慎,所以授给卿三品要职。其他若非带人搜索清道

31、保卫不得来到朕的住处,卿佩大横刀却身在朕的身旁,你知道此官的尊贵吗?”后来契丹反叛,山东形势不稳,他被起用授任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边境逆贼反叛,卿虽有病,可带着妻子儿女同行,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到达那里,躺在床上为我治理滑州,来隔断逆贼过河之路。” 于是向他咨询朝廷政事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治理乱世之策十余道,武则天说:“防边贼作乱是小事,朝廷根本是大事,卿不应出行。”于是留在朝中拜授内史。当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掌管刑狱,经常用各种难以想到的灾祸陷害良善。后来来俊臣因犯罪被捕入狱,有关官员判他死刑,武则天想赦免他。王及善固执地陈奏说:“来俊臣凶恶狡猾图谋不轨,臣认为不除掉元凶,恐怕会动摇朝廷,祸

32、患将从这里开始。”武则天采纳了。王及善在官时总是凭着清廉正直得到皇帝的知遇,遇事不轻易改变主张,很有大臣气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恃恩宠,每次参加宫内宴会,毫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进奏裁制,武则天说:“卿年事已高,不适合再侍从游宴,只管关中之事就行了。”王及善于是上疏请求退休,武则天不答应。圣历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二岁。停止朝会三天,陪葬乾陵。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

33、: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注】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下文的然明也是郑国大夫。(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不知木兰是女郎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是吾师也ABC D解析:选B。为“这”;表示判断,“是”;为“对,正确”。(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选D。D项和题干句都解释为“在”

34、;A.“对”;B.“比”;C.“与”“同”。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35、3)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1)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A遂而则B乃而故C乃以则 D遂以故解析:选B。乃:竟然;而:连词,表承接关系;故:所以。(2)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惟其言而莫之违援琴撞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A BC D解析:选D。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是助词“的”。(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36、一项是()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D“释之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解析:选D。A.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B.三个“于”均为介词“在”之意。C.两个“也”均为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D.“释之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

37、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收起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者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警告。”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

38、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选B。A.代词,它(燕国);宾语前置的标志。B连词,表目的“来”。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D.介词,引出后面的“此”;介词,从。参考译文:齐国人进攻燕国,战胜了它。齐宣王问孟子道:“有的人叫我不要占取它,有人叫我占取它。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只五十天便攻下了它,如果不是天意,人力无法取得这样的成就。若不占取它,必定会天降灾祸。我占取了它,怎么样啊?”孟子回答说:“如果占取它,燕国的民众高兴

39、,就占取它,古代的周武王便是这做的。要是占取它,燕国的民众不高兴,就不可占取它,古代的周文王便是这样做的。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们用筐装着饮食、壶盛着饮水来迎接您大王的军队,难道还有别的用意吗?不过是想避免再过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啊。如果燕国被占取后,老百姓蒙受的灾难更加深重,那他们也会转而去欢迎他人了。”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也,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赵括既代廉颇

40、,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尝与其父奢言兵事B括母问奢其故C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D分断其军为二解析:选B。B.“其”是代词“其中的”,其余三项均为代词“他的”。参考译文:赵括从年少时就学习兵法,同人家谈论军事,自以为天下的人都赶不上他。有一次同他父亲赵奢讨论起来,他父亲都驳不倒他,然而他父亲并不认为好。他母亲就问赵奢其中的缘故,赵奢说:“用兵是危险的事情,他看得太容易了。赵国将来不用他作大将倒也

41、罢了,如果用他作大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等到赵括要统兵出发了,他的母亲就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作大将。”赵括已经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奇兵,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括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赵军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1)(2)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

42、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1)下列句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词有“魁伟之文”之语C其重之也如此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选D。A.代词,指代黄庭坚;B.代词,他的;C.代词,指代苏轼;D.指示代词,那。(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学甫而不为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而庭坚于

43、文章尤长于诗樊哙覆其盾于地C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解析:选D。A.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表因果,译为“因而”。B.于:介词,表比较,译为“比”;表地点,译为“在”。C.以:介词,译为“把”,译为“因为”。D.都是表停顿的语气词。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认为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比诗更擅长,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

44、自己,推荐他词中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乎?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高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遂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且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

45、?”秦君以为然,乃案兵而辍,不攻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夫君子善用兵也,不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天,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已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吾安敢不轼_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_野人之用兵,鼓声则似雷_答案:怎么用,拿就(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为”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仆曰:“君何为轼?”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C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解析:选A。A.介词,其余三项均为动词。

46、参考译文:魏文侯经过段干木所住的巷子时行轼礼(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扶着横木行礼),他的随从说:“您为什么要行轼礼?”魏文侯说:“这不是段干木所住的巷子吗?段干木,是个贤人,我怎么敢不行礼呢?况且我听说段干木从来不肯拿自己的位置和我的位置交换,我怎么敢在他面前傲慢呢?段干木因为品德好而出众,我因为土地多而出众;段干木富有仁义道德,我富有钱财。”魏文侯就拿出百万的俸禄给段干木,经常派人慰问他,魏国人都很高兴,相互庆贺说:“我们的国君喜欢大道,因为段干木被他尊敬;我们的国君喜欢忠义,因为段干木被他隆重对待。”没过多久,秦国举兵打算攻打魏国,秦国的司马(官职名)唐且规劝

47、秦国国君说:“段干木,是个贤人,而魏国国君很尊敬他,天下没有谁不知道,恐怕不能对魏国动兵吧?”秦国国君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按兵不动,一直不敢攻打魏国。魏文侯可以称得上善于用兵了。曾听说君子用兵,看不到实际情形,他就已经取得了成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浅陋的人用兵,把鼓声敲得就像打雷,号呼声震动大地,尘土满天,飞箭如雨,扶着伤员载着死者,踏过死者的肠子和鲜血,没有罪的百姓,他们死亡的数量可以填满大河,就算这样国家的存亡,国君的生死,也依然无法预料,那样的话离仁义也就太远了!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

48、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即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选自王定保唐摭言节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市之,而命洗刷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

49、尸合B泰怃然久之顷之,烟炎张天C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将家于义兴乃设九宾礼于廷解析:选C。A.而:均为连词,表顺承关系。B.之:均为音节助词,可不译。C.且:为副词,“暂且”;为连词,“尚且”。D.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参考译文: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孙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之前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姐妹俩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姨母去世后,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有人不解问起这件事,孙泰说:“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

50、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去还给卖主。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孙泰看到一个老妇人痛哭了好几声,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把她叫过来问话。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别墅成了别人的了,所以我才伤心!”孙泰怅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说:“我刚好收到朝廷的公文,已经给我另外任命了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个地方暂且先让你的儿子掌管吧。”说完,孙泰就解开船绳坐船离去,不再回来了。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