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683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第17课一、选择题1(2014潍坊)苏联人萨哈罗夫1970年“呼吁”:“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除去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注定无效的。”材料中的“障碍物”主要是指()导学号69030433A斯大林体制B农业集体化C单一公有制D指令性计划【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依据“1970年”可知,当时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弊端日益成为苏联社会发展的桎梏。故选A项。C、D两项是斯大林体制的表现。2(2014乌鲁木齐)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一事件也影响到了中国。吴冷西在忆毛主席中这样写道:

2、“赫鲁晓夫这次揭了盖子,又捅了篓子”对“揭了盖子”解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69030434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束缚B破除了对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C苏联放弃与美国的对抗D苏联走上了全面纠正错误的斯大林模式之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改革以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叙述可知,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批判,但没有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也没有放弃与美国的对抗。故选B项。3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导学号69030435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C

3、【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为发展农业开展大规模的开垦荒地运动,以扩大谷物种植面积。4有的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的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导学号69030436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答案】B【解析】注意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和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影响。5某同学在书店看到一本赫鲁晓夫下台内幕,如果你是该书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概括当年赫鲁

4、晓夫下台的直接原因,应是() 导学号69030437A专断的作风在党内引起了严重不满B玉米运动的失败引起了农民的广泛不满C批判斯大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感D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赫鲁晓夫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了自然规律,在气候十分寒冷的苏联北部地区种植玉米,其结果只能是颗粒无收。他的这种专断的作风是其下台的直接原因,A项符合题意。61956年11月,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导学号69030438A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问题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C世界经济大国

5、地位的丧失D国民经济开始负增长【答案】A【解析】从题干“粮食很紧张”可知,当时苏联农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是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展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所带来的,故正确答案为A。7(2015新疆模拟)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69030439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要注意图示所给的时间1935197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0年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6、,在这个体制下,苏联进行了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五年计划”,苏联一跃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的一个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故D项正确。苏联原为一个农业国,A项错误。二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改革都未取得明显成效,B项错误。C项是二战以后的史实,与材料时间不符。8有学者这样描写一位前苏联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他”是指() 导学号69030440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注意材料的意思是把前苏联像剥

7、卷心菜一样给剥光,即使苏联解体了。导致苏联解体的苏联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导学号6903044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玉米运动”。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他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请回答:(1)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的开荒工作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玉米运动”推行后,许多地区种植的玉米不结穗,导致计划破产,原因是_。(3)赫鲁晓夫提出“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从政治学角度出发,它违背了_,你

8、得到什么认识?(4)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答案】(1)大规模毁草、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开荒地区风蚀、水蚀严重,土壤严重退化。(2)纬度偏高,日照期短、光照不充足。(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建设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4)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原有的体制只是小修小补;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一、选择题10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

9、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导学号69030442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取信息“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11(2014南京)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导学号69030443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10、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答案】C【解析】“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指的是赫鲁晓夫改革,C项属于这一改革中的措施。A项近似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措施,B项属于新经济政策中的内容,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12下表为“苏联经济增长情况表(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数据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69030444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2年社会总产值6.57.46.34.23.3工业总产值8.68.57.44.42.8A.“新经济体制”的推行B农业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11、C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D领导人过分追求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经济增长数据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此时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其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从上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变化可知,D项符合题意。13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导学号69030445A经济基础薄弱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D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答案】B【解析】生产

12、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导致苏联落后直至解体的根本原因。14(2015无锡)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的措施是()导学号69030446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

13、的行政命令,故A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措施,故B项错误;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也是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措施,故C项错误;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导学号69030447材料一我的俄国朋友告诉我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门路或后门进最好的学校,去度假胜地,使用公家汽车的门路或是进入为权贵开设的特种商店购货的门路。在这些商店里,一辆新的125型小汽车只卖1 370卢布,而不是通常的售价7 500卢布。”材料二“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

14、们不能把我们解雇”。材料三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以便能够长久使用。材料四尽管排队买物品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的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还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以上材料选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史密斯著的俄国人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苏联社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2)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为改变这些不足,苏联在20世纪6080年代进行了哪些改革?结果怎样?【答案】(1)不足之处:苏联官僚腐败(或者特权等级依然存在);苏联的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苏联的生活消费品奇缺。(2)主要原因: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容易导致政治腐败;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或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