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一、认真思考,填一填。1、欢欢平均每分钟打75个字,他1小时打( )个字。2、估算3249时,可以把32看作( ),49看作( ),积大约是( )。3、200平方分米= ( )平方米50000平方米=( )公顷3平方千米=( )公顷0.95元=( )角( )分4、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可以剪( )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5、在()里填上 、 或。5.02元()5.20元3.5米()35分米2平方千米()2019公顷8959()54003443()44335608()560426、你出生于( )年( )月( )日,那一年是( )年,全年有( )天。7、这个超市
2、从上午( )时( )分开始营业,到晚 上( )时( )分停业,一天营业( )小时。二、火眼金睛,判一判。1、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2、小明班平均每人为雅安灾区捐款28元,小明一定捐了28元。 ( )3、平年和闰年下半年的天数是一样的。 ( )4、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 )5、如果积的末尾有一个0,则因数末尾至少也有一个0。 ( )三、开动脑筋,选一选。1、王大妈带900钱要批发12件单价是75元的上衣,她带的钱( )。A有剩余B不够用C正好2、从720里连续减去( )个8得0 。A9B90C703、小丽的爸爸今年因公出差离家62天,正好是连
3、续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A3月和4月B6月和7月C7月和8月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 cm,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2 cm,则面积增加( )cm。A28B12C4四、又对又快,算一算。1、直接写出得数。6603122077770401005230239038342024030450(33)7.80.48.36.710.44.20.510.50.2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789704872372.40.93、脱式计算4046377576817(728222)5“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
4、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五、生活问题,解一解。要练说,得练看。看
5、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罗老师要批改35本作业。他从上午900 开始, 到下午几点才能批改完?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