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9)如图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3(温州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9月联考,14)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解析:本题考查家庭
2、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农民享有土地的经营权,所有权仍属国家,A项、D项错误;C项包含于B项之中,表述片面,B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答案:B4(山东省潍坊市四县一校2012届高三期中,2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D反眏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
3、义探索。毛泽东“通过大规模的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指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故选C项。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A不选,二者都是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故B不选;D项也不符合题意。答案:C5(安徽省六校2012届高三9月测试,20)根据下图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B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乡镇政府政治体制改革C四川开始进行全面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政府的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把企业搞活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地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之
4、后进行了政治改革。答案:A6(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测试,11)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在改革中实践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这条道路是()A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大力推行联产承包 D限制农民进城打工解析: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来看农民们已经不是从事农业,而是进厂从事工业。但又并未进城务工,说明农民们是就地解决,进了乡镇企业。故选B。答案:B7(北京海淀区2011届高三测试,18)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经济
5、技术开发区D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在管理体制上、所有制结构上和分配上三个方面。所以,管理体制改革即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答案:D8(2012年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1969年”至“1979”可知C
6、项符合题目要求,排除A项中的“外交”,当然材料并未体现B项中“依赖外援”和D项中的“民间融资”。故选C项答案:C9(江苏省盐城市2012届高三摸底,1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解析:计划生产的产品和计划出口的产品以及计划管理的商品数量有大幅减少,说明企业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企业的自
7、主权扩大。答案:A12(山东省泰安市2012届高三期中,21)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A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指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故B不选;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不选;“1988年”,“私营企业
8、有所发展”但不能说明“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故D不选。只有A项符合题意,“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都是受改革开放的影响。答案:A二、非选择题13(杭州市萧山区2011届高三期中,29)阅读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
9、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20081015 中国国土资源报材料三两年前,小岗村开始了新型合作经济模式。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目前,小岗村耕地面积大约2000亩,其中60%目前出租流转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20081015 中国国土资源报(1)材料一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3)小岗村的新型合作经济特点是什么?有人对小岗村新型合作经济提出了质疑,认为将土地重新集中,是倒退回
10、到了人民公社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人民公社制度特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 实直接归纳出答案。第(2)问考查的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的理解。“改革模式”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分田到户、自主生产”可以得出结论。“过程”可以从萌芽阶段:自发秘密;确认阶段;政府肯定;发展阶段;全国推广加以归纳。“作用”可以从生产关系的调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角度加以概括。第(3)问考查的是对21世纪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直接概括出“特点”;第二小问首先亮明观点:不是倒退。
11、因为这样做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看起来没有侵犯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的自主权,并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答案:(1)集体消费;集体劳动;半军事化管理(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发秘密政府肯定全国推广。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不是倒退。新型合作经济下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的自主权,并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14(福建省莆田市2011届高三质检,26)“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概述“一五”计划
12、强调“工业增速”、“超英赶美”的背景。(2)结合史实分析“大跃进”与“大倒退”之间的必然联系。(3)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 “规划”。简述造成这一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4)“十二五”规划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相比,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解析:第(1)问从建国初经济形势以及国际形势背景来分析。第(2)问回答“大跃进”的危害。第(3)问1992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因此“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实际上是指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
13、义市场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第(4)问对比“十二五”规划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的主题内容获得认识。答案:(1)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基础差,底子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美苏冷战。(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2)“大跃进”造成“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破坏;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答出符合题意的四点即可。)(3)原因: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4)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到既重视经济增长又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发展方式、强调科学发展。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