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301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 启用前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第卷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25.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2、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建立D官吏待遇下降26.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该思想强调()A官员和将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B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C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D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验27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C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3、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28.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29.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

4、”的特点。这表明()A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B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C文化兴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30.宋代是词的发展高峰期。词的特点是强调韵律乐调、句式参差不齐、题材内容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都是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宋词繁荣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B.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C.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31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

5、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32.表1显示了186519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部分),该表反映了() 表1 年代进口(万两) 出口(万两) 平衡(万两) 1865年5571 5410 -161 1875年9780 9890 +ll0 1895年17169 14329 -2840 1905年44710 22788 -21922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加深B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C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33.清人戴鸿慈

6、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B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C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D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34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骤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35“官办汉阳

7、铁厂于光绪二十二年交盛宣怀招商承办,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呈部注册,遵照奏定商律办理”190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平均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总产量为12万余吨(其中出口量约五万余吨),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A该铁厂创办于清末新政的大潮之中 B于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一C改变了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 D以官办为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缩影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中央财政收入不断萎缩,而财政支出却不断膨胀。到1850年户部仅存银412万余两,根本不能维

8、持这个庞大帝国的开支。就在清政府为解决财政问题而痛苦挣扎的时候,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了。清政府迫切需要开辟新的财源,在这种危机的形势下,清咸丰三年(1853年)厘金作为一个“筹款助饷”的重要手段应运而生了。厘金实质就是征收过路费和交易税。 摘编自张立武厘金对晚清时期工商业及国家财政的双重影响 材料二“近来内地局、卡林立,往往数十里之遥,其间多至数卡过一卡有一卡之费,经一卡抽一卡之厘。”(郑观应集)“各省厘局,但有厘局之名,实则抽分抽钱,有加无已。凡水陆通衢以及乡村小径,皆设奉完抽厘旗号,所有行商坐贾,于发货之地抽之,卖货之地又抽之,以货易钱之时,以钱换银之时又抽之。资本微末之店铺

9、,肩挑步担之生涯,或行人之携带盘川,女眷之随身包裹,无不留难搜括。”(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卷三七遵议整理厘捐章程疏)。官员在征收过程中,随意勒索,如山东高达20%,而其他省份也在5%甚至10%之上。 摘编自李小庆谁才是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幕后黑手? 材料三诚如时人所云:“中货有厘金,而洋货全无之,于是洋货之价日贱,中货之价日昂,价贱则购用日多,价昂则销售日少”。 广东三水、佛山等地本是手工业发达的地区, “工艺之目,成萃于此”,但“军兴以来,创设厘税,遇卡抽验,勒索万状。自三水设厘卡,而市面为墟矣。佛山一埠,而百行亏折矣”。 摘编自张宏关于近代中国厘金制度的思考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厘金制度

10、产生的原因及特点。(1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征收厘金产生的影响。(10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主要内容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6l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前往美国、欧洲。1875年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1880年设立南北电报局。1881年设立开平矿务局。表二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时间主要内容1901年

11、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商部。商部在各部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随后颁布奖励实业措施。1902年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一镇,约12500人。后进一步扩编成北洋新军6镇。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由于庚子赔款后政府财政紧拙,结果清末改革中的留学生计划犬都留学日本。至1907年,留日学生总数达一万五千人。1905年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究政。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责任内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又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比较表一、表二,提取两项有关晚

12、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4【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公元前119年,汉军与匈奴主力再次决战,与此同时,山东发生重大水灾,七十余万饥民无以为生。桑弘羊和张汤向汉武帝提议,向全国有产者征收资产税,是为“算缗”。根据颁布的“算缗令”,凡属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不论有无“市籍”,都要据实向政府呈报自己的财产数字。两年后,武帝又颁布 “告缗令”,鼓励举报不主动申报的有产者,对于敢于告发的人,政府赏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告缗令”一出,中产以上的家庭几乎都被举报,社会秩序顿时大乱。朝廷内部对这一法令颇多非议,武帝不惜用杀戮的办法来对付所有的反对者,

13、时任长安行政长官义纵不愿严格执行“告缗令”而被处死。武帝委派张汤、杨可等酷吏严格落实“告缗令”。这场举报运动持续推行三年后政府没收了难以数计的民间时产连皇家园林上林苑里也堆满了没收来的财物。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颁布“算缗令” “告缗令”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算缗与告缗政策的特点与作用。(7分)4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汉文帝时期的大臣张释之以严于守法,乘公执法而闻名。在担任公车令时张释之因遇见太子与梁王入朝时违反宫卫令,而向汉文帝弹劾太子和梁王。文帝只得向薄太后赔罪,自责教子不严。

14、张释之如此严厉执法,让文帝刮目相看,既而任命他为中大夫,后升至廷尉。在张释之担任廷尉期间,有人因偷窃高祖庙里的玉环被抓获:汉文帝非常愤怒,责令诛其九族。张释之却按照相关法律定罪量刑,判处偷盗者死刑,并同文帝在朝廷上据法以争。汉文帝和薄太后商议良久,才准许张释之的判决。司马迁称赞张释之:“守法不阿意”,班固也在汉书 张释之传中记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张释之因此成为古代执法者之典范,赢得后世清官廉史的效仿与尊崇。摘编自陈良鉴古知今:张释之秉公执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释之勇于秉公执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释之被后人称颂的原因。(9分)试题解

15、析部分2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中孔子对赵鞅“铸刑鼎”的态度“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得出孔子极力维护传统的“周礼”,故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等级秩序,不是说明青铜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严刑峻法的思想,故B项错误;公元前513年中国处于春秋时期,这时并未建立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 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官吏领取报酬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而代之以粮食多少作为区分俸禄和等级的标准。此现象说明西周以来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臣下、层次分封及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崩溃,故选B。A所述仅为次要问题,但不能反映本质,故

16、排除;C、D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2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材料中韩非子主张“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体现了韩非子强调文武官员来自于基层有利于增强业绩和加强管理,即突出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验,故选D。A、B、C所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2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材料反映了春秋初期齐国相管仲在农业生产方面主张将土地租给农民、分户经营,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业生产的收入,可见此经济思想主张变革生产组织形式,故选B。春秋战国时期租佃关系尚未确立,

17、故A错误;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故C错误;管仲经济改革的措施是在维护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的前提下实行的,故D错误。 2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科举制。分析材料信息可见,钱穆认为唐朝前期许多高门大族的子弟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同时,依靠家教熏陶,会很快适应政治活动,而到了晚唐多数穷书生只熟悉文选诗赋或经籍背诵,对政治传统基本一无所知,可见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与人才培养脱节,故选D。A、B、C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2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材料中宋代出现了大量才子、才女的现象,且其分布区域都呈现了“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的特点,此特点

18、与南方及京城经济发展相关,反映了南方及京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兴盛,故选C。A、D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合,B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词的发展。材料反映了宋词强调韵律乐调、题材内容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都是作者的个人情感的特点,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相关的社会背景应是商业发展、城市繁荣,故选B。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秦朝统一前后,中国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错误。 3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在发财致富后,将大量的财富或投入官场,或大量购田置地、修祠堂、立家谱等非生

19、产领域,可见此商品经济发展并不能推动新的经济形式的产生、发展,说明明清时期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故选B。战国时期以来至清末中国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低下,故A、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3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分析表格信息可见,18651905年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口、出口数据均不断增长,且贸易逆差总体上不断增长,反映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的加深,故选A。此时期中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额均有增长,反映了列强在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的同时,并未减少原料的输入,故B错误;材料显示1875年中国对外贸易一度出现出超的现象,故C错误;民族工业的“短暂的

20、春天”出现于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故D错误。 3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材料反映了清人戴鸿慈在参观英国伦敦博物馆的见闻。“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即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件相关。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近代国人的民族意识,故选B。A、C所述均与鸦片战争的影响相关,排除;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故D错误。 3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据材料“咸丰元年(1851年

21、)”可知,这时是“太平天国运动”。江苏、安徽两省市太平天国革命军与清军对垒的主要战场。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自武汉沿江而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三月二十日占领南京,五月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致使所到之处社会动乱、人口流失,即A。而B、C、D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故选A。 3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铁厂创办于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不是清末新政时期,故A项错误。“汉阳铁厂年均总产量为12万余吨”中“出口量约五万余吨”,所以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三分之一,故B项错误。列强在这一时期并未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

22、局并未改变,故C项错误。汉阳铁厂是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缩影,故D项正确。 40【答案】(2) (1)原因:晚清政府财政危机;为解决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军费。(2)特点:征收厘金的关卡较多;重复征税严重;抽厘过重;征收官员贪污勒索;极大的随意性;只征土货,不征洋货。(2)(2)影响:暂时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为各级官员私饱中囊、横征暴敛提供了便利;增加了人民经济负担;阻碍了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提高了外国商品竞争力,有利于列强对华商品倾销;中国迅速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解析】本题考查晚清厘金制度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3、第(1)问,依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中央财政收入不断萎缩,而财政支出却不断膨胀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了。清政府迫切需要开辟新的财源厘金作为一个筹款助饷的重要手段应运而生了”概括得出晚清厘金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由材料二“近来内地局、卡林立,往往数十里之遥,其间多至数卡”“各省厘局,但有厘局之名,实则抽分抽钱,有加无已所有行商坐贾,于发货之地抽之,卖货之地又抽之,以货易钱之时,以钱换银之时又抽之”“官员在征收过程中,随意勒索,如山东高达20%,而其他省份也在5%甚至10%之上”“中货有厘金,而洋货全无之”概括归纳厘金制度的特点。第(2)问,依据材料三“军兴以来,创

24、设厘税,遇卡抽验,勒索万状。自三水设厘卡,而市面为墟矣。佛山一埠,而百行亏折矣”,联系三则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概括晚清征收厘金产生的主要影响。 41【答案】示例如下:变化一:清政府逐渐废除科举制。说明:科举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西学传播和新式学堂的兴办;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各种实用人才。变化二:清政府由重农抑商到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说明: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的需要;列强经济侵略加深;遏制革命以挽救统治危机。变化三:清政府由进行器物变革到进行制度变革。说明:列强侵略加深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自身统治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变化四:晚清留学生由留学欧美为主变为留学日本为主

25、。说明:日本距离中国近;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政府财政更加困难。变化五: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说明:辛丑条约规定;适应列强侵略的需要;适应清政府统治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改革措施的发展和变化。材料中表一反映了洋务运动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设立总理衙门、创办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改革科举制度等;表二反映了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奖励实业、编练新军、裁撤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留学生出国及废除科举制等。解题时首先阅读材料信息,认识与理解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其次,通过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即分析比较两个表格,类比同一内容或同类问题,概括总结出

26、此改革措施发展变化的主题,或重农抑商的终止,或科举制的变迁、或总理衙门的废立、或中国近代留学的变化等,然后依据相关的所学内容分析说明其变化的原因;再次,先概括出变化的主题,后依据相关的时代背景及具体知识,分析阐释上述变化的原因,表述成文。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类型的试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44【答案】(1)与匈奴作战的军费大增;需要增加财政收入来紧急救灾;防止有产者隐瞒财产;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2)特点:强制性(或答以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作用: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巩固了汉武帝的统治;为后世财政政策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抑制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27、。【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行算缗与告缗政策的原因、特点和作用。第(1)问,依据材料“公元前119年,汉军与匈奴主力再次决战,与此同时,山东发生重大水灾,七十余万饥民无以为生”“鼓励举报不主动申报的有产者,对于敢于告发的人,政府赏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结合时代背景及汉武帝实行的主要经济政策的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汉武帝颁布“算缗令”和“告缗令”的主要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武帝不惜用杀戮的办法来对付所有的反对者,时任长安行政长官义纵不愿严格执行告缗令而被处死。武帝委派张汤、杨可等酷吏严格落实告缗令”概括得出汉武帝推行算缗和告缗政策的强制性的特点;根据材料“告缗令一出,中产以上的家庭几乎都被举报,

28、社会秩序顿时大乱”“这场举报运动持续推行三年后.政府没收了难以数计的民间时产”,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概括总结上述政策实行的历史作用。 45【答案】(1)汉文帝开明,虚心纳谏;汉初黄老之学治国理念;张释之个人品质(追求公正,刚正不阿)。(2)百姓对于清廉公正、执法为民的官员的期待;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明德慎罚”的思想影响;历代史学家们对张释之刚正不阿形象的有力塑造。【解析】本题考查对汉文帝时代名臣张释之的评价。第(1)问,依据材料中张释之秉公执法的事例及得到文帝重用的结果、影响等信息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及汉初政治特征等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思想背景和个人品质方面概括归纳张释之勇于秉公执法的主要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中司马迁及班固对张释之的评价“守法不阿意”“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结合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特征的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张释之被后人广为称颂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