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82384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一、填空1、1950403800读作( ),改写成万作单位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2、2吨=( )吨( )千克3时20分 =( )时1.04公顷=( )平方米3、0.75=12( )=( ):12=( )。4、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平均数是m , 这三个数是( )、( )、( )。5、一个圆,把它割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增加了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周长( )。6、大西洋是太平洋面积的一半,太平洋面积比大西洋面积多( )7、一组咬合的齿轮 ,大齿轮48个齿,每分钟转60周,小齿轮16个齿,每分钟转( )周。8、含糖率40的糖水中,糖和水的比是(

2、 )9、a3=b5,a和b成( )比例,3:b =( ):( )10、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比甲数少10,乙数是( ),把乙数分解质因数是( )11、一个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周长24厘米,三条边的长度比是2:3:4,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2、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后体积减少圆柱的( )二、判断。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 。( )2、半圆的直径5分米,面积是19.625平方分米,周长是12.85分米。 ( )3、一段路修了一半,还剩800米,求修了的列式为800(1-0.5 )。( )4、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是1,两内项一定互为倒数。 ( )5、测量病人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条形统

3、计图。 ( )三、选择。1.在下面各组数中,( )能组成比例A.4、5、12和15B.2、3、4和5C.1.6、6.4、2、52.把一个棱长为a米的正方体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 )A.8 a2B.6 a2+ a2C.无法确定3.一份稿件,甲打字员15天能打完,乙打字员3天能打甲的, 丙打字员每天能打甲的,( )工效最快。A.甲B.乙C.丙4.一个小数。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就多9.45,原数( )A.94.5B.1.05C.10.5四、计算直接写得数2.4-0.571.432.52.5+10.62-0.52-0.62631.25381(1-0.5)67+3

4、33625五、列式不计算1、一件工作,单独做甲要6小时,乙要4小时完成。甲做完后,乙才来,乙来后做几小时完成?2、小东把300元压岁钱存三年定期,年利率为5.40 要缴纳5的利息税。到期时得到利息多少元?3、一个数的20比它的少1.8,求这个数。(方程解答)六、应用题1、根据算式补充条件学生食堂买大米2019千克,_,面粉多少千克?(1)201940(2)201940(3)2019(1+40)(4)2019(1+40)2、一只杯子高10厘米,底面直径8厘米,一袋牛奶498毫升,这只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吗?3、学校栽有月季花240棵,比丁香花的2倍少16棵。丁香花有多少棵?(两种方法)语文课本中的

5、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

6、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4、把一块棱长10厘米的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是2厘米的圆锥铁块。这个圆锥大约有多高?5、两个修路队修一段路,甲队从南向北修每天6千米,乙队从北向南修每天比甲队多修。两队同时开工,经过16天完成,这段路多少千米?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

7、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6、学校楼前摆放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摆放8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