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育种方式与众不同的是()A高产青霉素菌株 B太空椒C“黑农五号”大豆 D中国黑白花牛解析:选D。A、B、C均采用辐射等方法诱导基因突变产生新的性状,D项是两种不同性状的牛杂交经驯化形成的良种,属于杂交育种。2(2009年高考上海卷)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病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C花粉离体培养 D转基因解析:选C。诱变育种遵循了基因突变的原理,可以产生新基因;高产不抗锈病和低产抗锈病小麦品种通过细胞融合、转基因工程均能获得高产抗锈病品种的小麦;通过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属于新品种。3.(2008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多选)()
2、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解析:选BCD。本题考查不同育种方法的原理。利用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A项对;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的基因,能够形成新的基因型,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D项错误;当四倍体植物与二倍体植物杂交就能形成含三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就是三倍体,C项错误。4(原创题)随着现代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家畜养殖业已在全国广大农村蓬勃兴起。
3、家猪的品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例如,精瘦短腿型的这一品种就深受市场的欢迎。兴农养猪场打算用精瘦(隐性aa)长腿(显性BB)与肥胖(显性AA)短腿(隐性bb)两个原有品种通过杂交培育精瘦短腿型新品种。根据杂交育种的原理可知在杂种第代中即可得到纯正的这一新品种。()A一 B二C三 D四解析:选B。因为精瘦长腿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肥胖短腿的基因型为AAbb,故杂种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肥胖长腿。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让杂交一代自交,在杂种二代中即可得到基因型aabb,表现型为精瘦短腿的纯正新品种。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
4、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解析:选C。解答此类题目需明确以下几方面知识:(1)基因操作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2)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3)运载体是基因的运输工具。(4)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5)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的目的是为了表达生产目的基因的产物,因此能够快速繁殖是选择受体细胞的重要条件之一。6(2009年高考上海综合能力测
5、试)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体内获得成功表达。图示a处为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DNA结合的位置,它们彼此能结合的依据是()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半保留复制原理C基因分离定律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析:选D。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相结合的部位是由同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的相同的黏性末端。黏性末端的连接靠的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2009年高考广东卷)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幼苗。(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
6、是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获得纯合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杂交,如果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解析:(1)花药中含有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其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幼苗易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符合生产的新类型;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抗除草剂。(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纯合的抗除草剂植物。(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敏感性植株杂交,如果后代全部为敏感性植株,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表明抗性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才表现为抗性,其他基因型表现为敏感性。答案:(1)单倍体(2)使幼苗产生突变抗除草剂能力(3)数目加倍抗性植株(4)敏感性植株F1个体全为敏感性植株该抗性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且两对基因均隐性纯合时,植株表现抗性,其余表现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