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81300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师: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些气球,奖给表现最好的小组。特别是上课听得认真,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这些气球漂亮吗?谁告诉大家有几只?生:8只。你是怎么知道的? 4+4 3+1+

2、4 (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机动方案: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二、新知探索(一)教学连加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操作2:又来了1只。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 5+2+1=8,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

3、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练习;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二)连减教学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生:又去玩了,走开了。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

4、或圈出来表示。反馈: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三、巩固深化完成练习十一第1、2、5。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四、全课小结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

5、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可以运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