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04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 32 题,每题 1.5 分,共 48 分。答案必须填涂在机读卡上。) 1、成书于战国中期的黄帝四经是“黄老学”的代表作。下表为黄帝四经的主要内 容,由此可知道原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万物莫之能令经法道法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经法君正省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治之安也十大经观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A黄老学是以儒家为其内核的思想流派B黄老学反对道家“清静无为”的主张C黄老学为秦统一和

2、以法治国奠定基础D黄老学体现了对诸子百家的吸收融合2、先秦时期有学者认为:没有土地,可以设法开辟土地:没有政权,可以设法重新建立政权;如果失去人民,那就一切都谈不上了。该思想A包含了朴素的民主思想B反映了统治阶层对民意的重视C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D说明了民众是国家存在的根基3、先秦时期,道家主张圣人、侯王“抱一”、“得一”,儒家主张王者“定于一”,墨家主张天子“一天下之义”,法家主张君主“作一”,杂家主张王者、天子“执一”。材料表 明先秦诸子的主张A基本体现了专制思想B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C蕴涵着国家统一思想D实现政治思想的统一4、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学派主张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

3、能治理好天下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A重建政治秩序B变革政治制度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5、东汉灵帝嘉平四年(公元 175 年),议郎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外树立刻有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经书的石碑。历时 8 年,全部刻成。这些碑文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这一措施A表明儒家经典已成为国家教科书B推动了印刷术的创新发展C促进了各地学术文化的交流发展D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6、汉代法律规定“亲亲得相首暨”原则,即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除死罪听上请减免外,不负刑

4、事责任。汉代还多次减轻刑罚,基本上废除劓刑、刖刑,使得犯 罪者除了死刑外基本可以自全其身,尊重和保障了犯罪者的人身人格,这些做法体现了汉代 A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B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C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D儒道思想出现融合趋势7、宋初,词作为南方小国的亡国之音,是人人望而生畏的文化腐朽物,体现着南方颓废的文风和士风。后来,大量士大夫参与了词的创作,改变了其创作风格,如岳飞和辛弃疾等, 都写出了很多高亢嘹亮、心怀天下的词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文化重心的转移B诗歌的衰落C民族矛盾的激化D理学的影响8、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

5、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 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9、五代时的冯道,先后在 5 个政权中为 12 位君主服务,屡屡位居宰相。各种政论和史书均指责冯道不忠,而李贽不这么看,以冯道为吏隐(意思:虽为官,但犹如隐者)这表明李贽 的思想A符合道家的处世原则B与主流价值观相悖C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10、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A主

6、张废除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限制君权D反对王位世袭11、下列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出仕(做官)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天文学家出仕比例最高源于重农抑商 B.科学家做官主要得益于科举制的创立C.古代统治者选拔人才素来重理轻文 D.官僚政治对古代科技发展有较大影响12、1848 年,徐继畬刻印出版瀛环志略,首以“地球平圆全图”为引,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然后展示“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显示中国在亚细亚之东南。当时文人指出徐继畬 “一意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一现象说明了A民族意识得以觉醒B学术研究引起共鸣C中体西用流行于世D天朝观念亟待突破13、鸦片战争,中西会面。西人面对的是闭

7、塞的中国,国人面对的是陌生的西方。为此,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搜集资料,编写书籍。魏源称其为“以西洋人谭(谈)西洋”、“斯纯乎以 夷人谭(谈)夷地也”;徐继畲也说“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 西杂书”。这说明当时兴起的新思想重在A了解西方世界的情况B探寻求强求富的策略C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D追求民主科学的启蒙14、据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录统计,洋务运动期间,上海制造局译西书以兵学、工艺、 算学、兵制为最多;西学书目表所录江南制造局译刊的矿政、工政、兵政、船政类书籍多达 74 种,官制、学制等都无译书。这反映出洋务运动A排斥西方社科类著作B未能准确认识晚清困境C推动晚清出版业转型D以

8、发展近代军事为核心15、张之洞兴实业、办学堂、练新军,以“中体西用”口号使西学进入清朝官方的意识形态 体系。孙中山评价其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更有学者认为张之洞是清王朝的掘墓人。这反 映了张之洞A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背离B转变为资产阶级的代表C推动了中国社会制度的转型D促进实业救国思潮兴起16、近代学者王韬认定“中国为西土文教之先声”;李鸿章、奕等人反复论证西方算术中 的“借根方”脱胎于中国“四元之学”;郑观应也以“西学中源说”力证西学乃中华古文化 西传所成。材料折射出A中国人的盲目自大B中西文化联系紧密C学习西方阻力很大D全面西化思潮出现17、1902 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

9、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 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已经基本一致D梁启超适应时代步伐转变思想观念18、1888 年,康有为进京上书指出中国危机,提出“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向西方学习, 实行改革。但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这局面反映了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B政治近代化步履维艰C学习西方条件尚不具备D光绪因大臣阻挠被蒙蔽19、与同时代大多数的年轻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刚开

10、始倾心于康梁的变法维新主张。但在 赴日留学接触了大量新思潮后,面对国内封建复古思想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社会现实,他决 定办一个“思想革命”的刊物,“革中国人思想的命”,于是青年杂志诞生了。据此可 知,陈独秀A以维新思想为革命思想B在思想上推动革命发展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D积极倡导民主科学思想20、下表为 19201922 年新青年部分栏目简介。据此可知,新青年栏目活动俄罗斯研究专栏发表了许多真实介绍苏俄革命基本经验和建设情况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大量刊载介绍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和登载马克思主义著作翻 译出版的广告社会主义讨论专栏批判胡适派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各种 非马克思主义

11、思潮,捍卫和传播马克思主义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C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D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21、1924 年 1 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是因为A国共两党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B国共两党都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C改组国民党的现实要求D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22、1930 年,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发文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认为它违反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反映当 时A党内有人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12、B党内右倾错误严重C农民阶级成为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力量D马克思主义无法本土化23、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 13 年与改革开放 30 年一文指出:延安 13 年与改革开放 30 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延安 13 年”中国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现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C毛泽东思想体系日益成熟D确定了“和平”“民主”的方针24、1992 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

13、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结论提供历史依据是 A斯大林模式、日本明治维新 B赫鲁晓夫改革、日本明治维新C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D俄国 1861 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25、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的教育 制度,特别强调训练实用科学项目中的自然科学人员;同时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 20 个新的科技院校和 26 个新的工程研究所。这种教育变革的主要目的是A.与旧中国的教育彻底决裂B.为国家工业建设培养人才C.实

14、现文理科系统均衡发展D.与苏联联合对抗资本主义26、16 世纪末,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商船云集,欧洲的酒、尼绒、金属制品,东方的香料、粮食大都运到这里成交,每年输入的商品总价值高达 1600 万金克朗。由于贸易发达,市内银行林立,成为欧洲金融中心。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传统商路的恢复C疯狂的殖民掠夺D封建经济的衰落27、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 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娛乐方式,试图取 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 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A改变了人们的政

15、治地位B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加重了人们的工作强度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8、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到 1938 年时,几乎所有农民的土地都被合并到 242400 个集体农庄和 4000 个国营农场中去了。但苏联农业产量却令人失望,苏联农场用多出 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 10 倍的人力劳动,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造成苏联农业产量此时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远不如美国B计划经济不利于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C苏联对农业生产的各项投入严重不足D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农业快速恢复发展29、到 1933 年 3 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 18600 家银行

16、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 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破产”从本质上表明A.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B.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C. 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D.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下降30、1947 年 8 月,艾德礼工党政府通过了国内运输法,收归国有的有铁路、公路、内河和航空运输业,包括车站、码头、机场、港口、内河、铁路附属旅馆和大汽车站。1948 年 8 月,又通过了煤气法,煤气厂和煤气管道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这说明当时英国A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B致力于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运用社会保障政策以促进“福利国家”

17、D探索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混合经济”31、1870 年,英、法、美、德四国囊括了全球制造业生产额的近 80%。1913 年时,它们只生产了全球制造业生产额的 72%。据此判断,20 世纪初A英、法、美、德走向衰落B发达国家致力于第三产业发展C亚非拉地区进口工业品减少D世界其他地区工业化水平提高32、下表所示是 2020 年 4 月世界组织的相关报告(部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今世界A发达国家主导地位被严重动摇B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艰难性C进行经济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D传统国际经济秩序难以维系二、综合题(共 4 题,17+10+8+14=49 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 分)材料一 古

18、代中国人把其政权所能达到的地方称为天下,而不是称为国家。古代中国人所认知的“天下”之下的共同体是王朝,国家观念的核心总是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忠君即爱 国。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 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摘编自刘风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等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人们开始反省传统天下观,思考什么是国家。在一些报刊上系统介绍西方的国家观念,清议报有系列文章介绍西方国家学说。戊戌时期维新志士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出现了“国民立宪”的概念,并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国会请愿”活动,“公民”开始展

19、示自己的力量。传统天下观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民族国家观,由此催生了民族国家意识,国家主权观念凸显,民族主义勃兴。摘编自张春林解构与建构:近代天下观向国家观转变历程解析材料三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 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 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1)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国家观念的特点。(5 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形成的原因。(7 分)(3) 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

20、,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5 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材料一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 1921 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 3 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 1926 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 1913 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材料二柯立芝(

21、1923 年 8 月至 1929 年 3 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 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拔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 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 1930 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 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22、。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 1992 年南方谈话(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6 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意义。(4 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个简 单的故事不断丰

23、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 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时期和文本( 传奇、话本、小说、戏曲、影视作品)唐传奇李黄和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明代冯梦龙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清代方培成戏曲雷峰塔1924 年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 和1943 年田汉京剧白蛇传(1958 年修改)改革开放以来人物形象特点白娘子令人恐惧的蛇精向往世俗婚姻生活、贤妻良母、精通商道悬壶济世、自由婚恋、救济贫弱的“新女性”不同的文本对三个人物的描写各有不同,重视对人性不同角度的刻画,影视形象年轻化许仙出生将门或仕宦家庭经营药材生意、趋利避害、自私薄幸,法海收伏白娘子后表示

24、忏悔用于抗争、追求爱情的“战斗者”法海正义除妖人、慈悲渡众者封建势力的代表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 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 实准确)(12 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甲午战后,受战败的刺激,国人东渡留学的热情高涨。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开启了留日教育的闸门,地方督抚率先派遗了留日学生。维新运动时期,留学生作为新的社会群体有了崭新的形象。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强调教育要传授中国传统之学,再学习西学

25、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之不足,这受到清政府的赞赏并广为刊布。后留学日本成为时代潮流,带动了晚清留学教育的风起云涌。在此后很短的时间内, 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成为中国“存亡绝续”所仰赖的力量。摘编自刘晓琴晚清民初留学生社会形象及其演变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苏潮”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初, 百废待举,一个突出的困难在于建设和管理人才奇缺。在中苏友好结盟的条件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一支强大的建设人才队伍,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尽管“留苏潮”经历了潮起潮落、起伏曲折,但它对新中国建设事业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各种专门人才。摘

26、编自周尚文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的历史背景。(5 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形成的原因。(5 分)(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留学潮”的认识。(4 分)三、卷面分:共 3 分(要求:字迹工整 1 分,答题格式规范 1 分,不涂改 1 分。)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据材料“先德后刑”体现儒家,材料“法者,引得失以绳”属于法家,材料“上道高而不可察”说明黄老学是对诸子百家的吸收融合,故选D项;黄帝四经涉及多个学派,所以不是以儒家为其内核,排除

27、A项;材料“毋夺民时,治之安”体现“清静无为”的主张,排除B项;据所学秦统一和以法治国的基础是法家学说,材料黄老学涉及多个学派不仅仅法家学说,排除C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如果失去人民,那就一切都谈不上了”可知,该学者强调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故选D项;民主思想强调人民当家做主,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作者强调人民的重要作用,并未反映统治者对“民意”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反映该学者思想的社会影响如何,且“广泛认同”过于绝对,排除C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道家主张圣人、侯王抱一、得一,儒家主张王者定于一,墨家主张天子一天下之义,法家主张君主作一,杂家

28、主张王者、天子执一”,可知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蕴含着统一,故选C项;专制是法家的思想,排除A项;儒家代表旧贵族的利益,排除B项;实现政治思想上的统一属于法家的思想,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材料中“以德治国、以道治国、以爱治国、以法治国”都体现了“治”,即治理好天下,构建稳定的政治局面,故选A项;据所学,儒家不提倡变革,排除 B项;材料(法家)“制裁民众”没有体现民本,排除C项;官僚政治重要的特征是官员的任命和选拔不再依据血缘,材料体现是各家的治国主张,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据材料“议郎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外树立刻有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经书的石碑。历时8年,全部刻成。

29、这些碑文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可知儒家经典受到官方重视,并得到了广泛传播,故选D项;汉武帝时儒家经典就已经成为国家教科书,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碑刻和抄写,不属于印刷术,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儒家经典受到欢迎,但并没有提到交流发展,排除C项。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汉代法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亲属之间容隐犯罪行为,依据法律不应当追求刑事责任;另外汉代多次减轻刑罚,尊重保障犯罪者的人身人格,这些做法体现了在汉代的法律中渗透了儒家的价值观念,故选B项;对儒家价值观念的强化通过的是法律手段,不能说明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国家法律制定的影响

30、,并未体现儒道思想的融合,排除D项;材料内容是汉代法律的发展,不能说明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7、【答案】D【解析】题干体现的是词的创作风格从颓废变为高亢嘹亮、心怀天下,这种变化是由于理学所提倡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被士大夫吸收并表现在其词作中,故选D项;题干只写到宋初和后来的变化,但是并没有体现词作是否是南方士人的创作,所以没法体现文化重心是否转移,排除A项;题干仅仅说到词的创作变化情况,与诗歌的创作与发展无关,排除B项;民族矛盾激化是词的内容更为丰富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词的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个体意识由抑制到肯定,从本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1、,市民阶层的发展,个体意识的增强,体现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故选C项;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排除A项;儒学危机出现于魏晋时期,排除B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内部的分歧只是表象,但在本质上都是儒学的新发展,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各种政论和史书均指责冯道不忠,而李贽不这么看,以冯道为吏隐”可知,主流价值观都认为冯道不忠,而李贽则认为冯道是“大隐”,不顾传统封建君臣之节,以保国安民为务,表明李贽的思想与主流价值观相悖,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李贽对冯道的评价与当时主流价值观相悖,并未反映李贽的处世原则,且李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道家的消极出世的处事原则不符,

32、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李贽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且结合所学,李贽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有限,传统理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李贽对冯道的评价与当时主流价值观相悖,并未涉及对孔子权威的挑战,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皇权专制下,继承者一旦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统治危机,因此黄宗羲认为宰相制度的存在能够补救这一漏洞,即通过宰相制度来限制君权,故选C项;作者主张恢复宰相制,排除A项;老子倡导无为而治,黄宗羲是儒家学者,排除B项;黄宗羲主张用宰相补救皇帝能力的不足,不反对王位世袭,排除D项。11、D12、【答案】D【解析】徐继畬客观的介绍却受到文人们“轻重失伦,尤伤国体”的批判,说明当

33、时文人仍坚持天朝上国的心态,但当时已爆发鸦片战争,因此这一观念亟待突破,故选D项;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文人们并未意识到民族危机的到来,故无法说明民族意识的以觉醒,排除A项;当时文人们对徐继畬的介绍并不赞同,因此无法体现“共鸣”,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流行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据材料“国人面对的是陌生的西方。为此,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搜集资料,编写书籍”“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杂书”可知,当时兴起的新思想重在了解西方世界的情况,故选A项;洋务运动探寻求强求富的策略,排除B项;地主阶级的开明人士没有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排除C项;新

34、文化运动追求民主科学的启蒙,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据材料“译西书以兵学、工艺、算学、兵制为最多,矿政、工政、兵政、船政类书籍多达74种,官制、学制等都无译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学习西方实用科技,未涉及政治政治,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未意识到封建制度的阻碍作用,故选B项;依所学,洋务运动期间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并未排斥社科类著作,排除A项;材料主要围绕洋务运动期间所翻译的西方书籍门类,而非促进晚清出版业,排除C项;洋务运动期间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先后创办军事企业与民用企业,因此并非以发展近代军事为核心,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张之洞的初衷是以“西

35、用”来维护“中体”,结果却成为了清王朝的掘墓人,可见其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不完全一致,存在一定的背离,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排除B项;张之洞兴办实业的目的是以“西用”来维护“中体”,并不是要推动社会制度的转型,排除C项;材料是关于张之洞的行为及他人对其评价的,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据材料近代学者王韬认定“中国为西土文教之先声”;李鸿章、奕诉等人反复论证西方算术中的“借根方”脱胎于中国“四元之学”;郑观应也以“西学中源说”力证西学乃中华古文化西传所成。材料折射出学习西方阻力很大,故选C项;各位学者对西方文化的论证说明了中国人

36、对于西学的逐渐接受,排除A项;各位学者都认为西学中源,说明中西文化还是有隔阂,排除B项;西学中源说说明了学习西方的阻力大,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变法改革,但是材料“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体现的是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说明其适应时代步伐转变思想观念,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思想的变化不是清政府危机,排除A项;据材料“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说明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不是民主革命,排除B项;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与革命派的主张并不完全一致,排除C项。1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888年,康有为进京上书指出中

37、国危机,提出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修明内政”,但当时全京师的人都不认可,不为代达,这种局面反映在中国变革内政的艰难性,故选B项;依据材料,康有为提出改革内政,但当时并未得到时人认可,所以不能称之为社会共识,排除A项;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魏源已经提出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已经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所以不能说学习西方条件尚不具备,排除C项;材料反映康有为提出变革主张,为得到时人认可,与光绪帝无关,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新思潮以及国内封建复古思想的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社会现实让陈独秀认识到只有思想革命才能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表明陈独秀意识到思想革命的重要性,并通过创办青年杂志,在思想上推

38、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故选B项;陈独秀在刚开始时倾心维新思想,后来发生了变化,排除A项;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不是陈独秀,是整个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材料没有涉及,材料表明陈独秀从思想上来推动革命的发展,排除D项。20、【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201922年新青年大量刊载介绍马克思等人的著作,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说明新青年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19201922年新青年大量刊载介绍马克思等人的著作,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不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革命结合,排除A项;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B

39、项;李大钊已于1918年率先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排除D项。21、A2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意,当时党内刊物发文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认为其违反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反映了当时党内有些人没有从实际出发,犯了教条主义错误,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选A项;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并不是右倾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反映出农民阶级的主导作用,排除C项;根据所学,此时已经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述及的“延安13年”指的就是从1935年到1948年,属于抗日战争

40、和解放战争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该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等,这些文章的发表“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日益成熟,故选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排除B项;确定“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也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排除D项。24、【答案】C【解析】据材料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邓小平结论提供历史依据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

41、罗斯福新政,故选C项;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一个名词概念不属于史实,明治维新是政治的变革,排除A项;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制改革,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无关;计划经济是名词概念而非史实,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完全改为市场经济,不符合邓小平讲话提到的两者结合,排除D项。25、B26、A27、D28、B29、C30、A31、D32、B33、(1)特点:有天下意识,无国家观念;国家等同于王朝;国家观念深受儒家理念影响;家国一体。(5分,任答3点即可)(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国内舆论及有识之士的推动;清末立宪运动的影响

42、。(任答4点即可,7分)(3)新内涵:世界意识。(2分)意义: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3分)34、(1)同:都采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政策;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国家治理精神或都突破了原有的观念的束缚。(每点1分,共2分)异:苏俄由全面严格控制到实行部分经济自由(国有经济为主、自由经济为辅),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实行部分国家干预(自由经济为主、国家干预为辅),冲击了原有国家治理体制,行政权扩张。(俄(苏)美各2分,共4分)(2)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

43、;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制度;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共4分。)35、示例1:从许仙形象看时代演变论述:许仙在唐朝传奇和宋代话本中是出身将门或仕宦家庭,而到了明清则是经营药材的生意人,商人成为明清小说的主人公,而且许仙趋利避害、自私薄幸,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白蛇故事的世俗化发展。这表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社会上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松弛的趋势,商人地位相应提高,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地位的认识。社会价值观出现了逐利、崇尚经商致富的风

44、气;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一定程度上启导了明末个性解放的潮流;但从许仙“忏悔”和法海始终是“正义除妖人”的形象特点来看,明清文学中的白蛇故事体现的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主题,对民众的教化意味更浓。近代时期,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自由平等,反帝反封建逐渐成为一些文学创作的主题,到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宣传,这一主题进一步得到深化,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革命史观指导下,白蛇故事更多地被赋予革命者反抗封建势力的内涵,与古代流传的白蛇故事“因果善报”主题已有明显不同,许仙的“战斗者”形象是无数旧社会革命者的化

45、身,以衬托出新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各种新思潮的涌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更多地是为满足个人情感的需要,因此,不同的作家对白蛇故事进行了个性化的改造以适应不同人群的精神需要,许仙形象也呈现出多面的特色。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答案示例2:从白娘子形象看时代演变答案示例3:从法海形象看时代演变(强调古代程朱理学社会思潮的影响)36、(1)历史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剧;维新运动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西学传入促进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留学生形象向好;地方官员的支持;张之洞劝学篇起推波助澜作用。(5分,任答3点即可)(2)原因:建国初期对各类建设人才的需求;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新中国实施“一边倒”外交;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5分,任答3点即可)(3)认识:“留学潮”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起落受中国国内政治变化、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从热衷于留日到留美、留苏反映出中国近现代思潮的变化。(4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