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3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知识点一农耕经济的发展1农业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手工业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成就制瓷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丝织业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3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

2、币作用增强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对外贸易发展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一些丝织业中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缓慢原因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5一条鞭法背景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赋役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税收不足,只能于额外加征派纳,从而加速了小民破产的过程,大量农民抛弃田产,

3、逃移四方,政府控制的户口锐减。人口的流移反过来又加重了国家征收赋役的困难,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赋役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内容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意义一条鞭法上承唐宋两税法,下启清代“摊丁入亩”,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将赋、役合而为一,简化了征收项目和手续,抑制了豪强漏税和官吏贪污役银从以户、丁为征收对象变为以丁、田分担,有利于赋役的均平,也使商人减轻了负担赋役征银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相对减轻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因此,一条鞭法的推行既是统治阶级解决财政危机、稳定社会经济的需要,也适

4、应了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点二阻碍农耕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4)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消极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2开放与海禁(1)明朝时禁时开:海禁自元代开始,中国就不断遭受来自海上的倭寇之患。明初,方国珍、张士诚余党亡命海外,

5、勾结倭寇侵扰大陆沿海。朱元璋下令废撤市舶司,禁止商船出海贸易,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开放明成祖时恢复市舶司,从事官办贸易,并派郑和率庞大船队出海贸易。郑和船队规模虽然浩大,但对当时中国与沿途国家的商贸往来并无多大裨益,终因徒耗钱粮,于国无益而成绝响海禁仁宗即位之日就下诏禁止下西洋诸蕃国宝船,宣德年间,不仅不再建造远洋巨舶,下西洋的档案也被销毁松弛嘉靖中后期戚继光平息倭患后,海禁政策才又有所松弛,私人出海贸易得到默许,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使民间海上活动成为明代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清朝闭关锁国:原因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军事政治上:防范外夷侵犯和

6、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表现清朝初年,清政府将沿海居民内迁。台湾统一后,清政府部分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为外国商人来华通商口岸。康熙后期,只允许外国人来华,不许中国人前往贸易,闭关自守的政策正式开始。乾隆年间,规定只保留广州一处通商影响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虽然在短期内保障了沿海社会的安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外来侵略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主题一近代前

7、夜的发展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史料一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探究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提示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史料二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

8、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探究史料中反映的生产关系是什么?提示史料反映了“机户”和“机工”之间、“店主”和“居民”之间实际上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的典型现象。史论形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1)城市继续繁荣和商业市镇兴起。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2)农产品商品化和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品及其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3)商品流通的活跃和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全国性的市场网络进一步形成和整合。农产品、手工业品大量投放市

9、场,国内市场空前扩大,地区间商品交换空前繁荣,联系加强。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及其缓慢发展(4)依然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虽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史料一(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史料二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探究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

10、展的原因有哪些?根源何在?提示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地主和商人大量买房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政府设关卡,征收重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根源: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史料三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论明清的金融机构探究根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提示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遭受打击。重农抑商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金融创

11、新力度有限,业务单一,难以对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商业模式缺乏创新,商帮仍是传统意义的家族商人。史论形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及缓慢发展的原因1主要特征(1)从地域上看,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要素主要出现在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2)从行业上看,只出现在一部分手工业的生产部门。(3)从地位上看,中国的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史中始终处于被支配地位。2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1)封建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2)地主、商人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3)政府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4)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使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失去

12、了有限的海外市场。主题二近代前夜的迟滞“海禁”和闭关锁国明朝“海禁”政策史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提示背景:明朝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史料二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

13、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探究依据史料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危机。提示从内部来说,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史论形成明朝“海禁”政策后果(1)“海禁”政策使沿海渔民不能出海捕鱼、商人无法出海经商,以海为生的人群失去了衣食之源,生活困苦。 (2)“海禁”政策阻隔了与海外诸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削弱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关系,降低了明王朝在海外的威信。“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比较(3)明代初期实行的“海禁”政策,大大减少了朝贡贸易的规模、数量,中国的物品不能输

14、出,海外的特产和奇珍异宝不能输入,使中国和海外国家的经济不能互补,双方均得不到发展。史料一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探究依据史料一观点,解释“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因。提示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史料二探究漫画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提示史料说明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与目的都是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史论形成比较“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不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实施时期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

15、会明清时期目的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内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命题视角感悟视角一 主流价值观引领考1徽商讲究商业道德,讲道义,重诚信,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成为明清著名的商帮。从中可以看出徽商发展壮大的原因是 ()A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B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C惠而不费的勤俭作风D团队经营的乡土意识解

16、析:选B题干中“讲道义,重诚信,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体现出了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故B项正确。2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驰解析:选C材料“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说明晋商的商路是在官道基础开辟的,故C项正确。视角二社会热点隐性考3(2017黄冈质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

17、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解析:选B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B项正确。4(2016梅州二模)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解析:选A材料中江南市镇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

18、资本主义萌芽及因此而导致的人们的财富观念变化(重视商业而淡化农业)的结果,故A项正确。视角三学术成果创新考5(2017武汉重点中学考试)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载:“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 620 吨流入了中国(约占世界银产量的一半)。”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彻底废止海禁政策B拥有先进的手工业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D积极进行殖民扩张解析:选B材料表明明末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材料中现象得益于中国对外贸易中输出产品即手工业产品的精美,市场竞争能力强,故B项正确。6(2017南京摸底)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

19、“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人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从而使商品经济发展受阻,使得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故C项正确。仿真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大庆一模)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

20、。”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朝更替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民起义的破坏 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解析:选D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后,土地私有合法化,土地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实现土地所有制的流转,故D项正确。2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选A按照图片所示,当地工场工人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3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生产

21、遭到严重破坏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解析:选B由材料“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可知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故B项正确。4(2017昆明摸底)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对外贸易发达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商业城市兴起解析:选C松江地区所需的棉花主要来自北方,芜湖染料来自福建,说明当时我国各地已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故C项正确。 5史书记载明朝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了 ()

22、A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B宗法血缘关系的破坏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解析:选A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材料中“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宗族传习不齐”的意思是陈氏家族传授和学习的技能并不统一,这和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与材料中“工商经纪,悉从便业”不符,故D项错误。6(2017河南八市联考)16世纪末期,由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以及消费市场集中于各级政治中心,无论中国人的描述还是外国人的描述,大城市给人的印象总是富庶的。下列说法与材料符合的是 ()A大多数城市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

2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团体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国内贸易有巨大突破解析:选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江南部分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明末各级政治中心往往也是经济繁荣之地,表明明末大城市商业经济的发达,商帮的出现是商业经济发达的表现,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会造成地方的灵活性减弱,不能说明地方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明末经济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自然经济,国内贸易不可能出现巨大突破,故D项错误。 7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明初海禁令

24、受西方入侵的影响解析:选A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的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故A项正确。8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雍正 17211740 40 19 21乾隆17411760 81374417611780 934350178118001314883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A案件增多说明农村阶级矛盾尖锐B雇工数量增多说明清朝人地矛盾突出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清朝小农经济有破产趋势解析:选C中国农村并未酝酿资本主义萌芽关系,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9(20

25、17张家口期末)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A是自然经济决定的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C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解析:选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与材料中“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相符,故B项正确。10(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C民间海外贸易活

26、动有了合法地位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取代解析:选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与材料“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相符,故C项正确。11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当时该地区植棉、摘棉多由妇女完成,而轧花、弹花多是由男子来承担,农闲男子纺纱织布也不足为奇。所以上海四邻又有“男纺女织”之说。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出现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解析:选B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是以男耕女织为劳动分工,材料中体现出“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

27、”的变化,故B项正确。12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丝织业中心所在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解析:选D读图可知在秦汉、唐宋时期丝织业重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西南地区,到了元明清时期丝织业分布在苏州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说明丝织业中心转向东部地区,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熙(16541722)时,“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这些商人从江南地区收买棉布、丝绸、食盐、粮食、竹木、茶叶、染料、棉花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

28、,贩往各地,加强了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他们一般自称某省某府人,讲着家乡的方言这些人背井离乡,常年奔波于道途之中,需要成群结队,以相互照应;尤其是因为商业的竞争,而必须形成团队的力量,所以一般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又以同乡关系为背景,结成团体,俗称“客帮”。这种客帮商人在全国范围内长途贩运货物,形成了各自的商业网络。为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商业利益,他们在经商的城镇建立会馆,他们还与当地官场、民间密切往来,以取得当地政治、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贸易规模和市场的扩大打破了中古社会自给自足、封闭的自然经济。贸易的发展最重要的结果是造就了一支新的社会力量商人阶层,并逐渐

29、在西欧社会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提高商业效率和收益,商人在贸易实践中还创造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如合伙制、特权和特许公司,股份公司等。15至18世纪是商业居主导地位的时代,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不仅对商人至关重要,它尤其与民族国家的繁荣联系起来。贸易发展的结果是商人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阶级的兴起,依靠经济实力,商人阶级逐渐成为一支最具影响力的新兴政治力量,开始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政治生活。商人还热心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通过资助公益事业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爱,借此赢得良好的声誉,进而提高其社会地位。 摘编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中国“客帮”与西欧“商人阶级”的特点。(13

3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在社会转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12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二中的省略号分层,抓住材料一中省略号前后两层含义分析总结中国“客帮”的特点;抓住材料二中三个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分析西欧“商人阶级”的特点。第(2)问,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客帮”代表的是封建的商人群体,受自然经济的影响,因此对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有限,而西方的“商人阶级”有利于推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西方国家向近代社会发展。答案:(1)“客帮”特点:封建商人群体;主要从事贩运贸易;地域色彩、血缘色彩浓;重视协调社会关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商人阶级”特

31、点:新兴政治力量并逐渐主导国家政治生活;采用新的商业组织形式,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热心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关爱社会。(2)作用:“客帮”是封建性的商人群体,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其财富大多没有转化为资本,也没有投资到生产领域,而是用来买田置地或其他用途。因此,他们没有冲出封建的藩篱,也没有形成新的政治力量,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商人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形成,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产生,推动了人文主义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深入。因此,“商人阶级”在西欧社会的最初转轨中发挥了主体作用。14(2017黄冈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

32、初,明太祖发布诏令禁止白银流通,但是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 但是,历来国内采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 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材料二明清之际就有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其中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

33、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白银货币化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或观点),并就所拟论题(或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解析:根据材料一“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得出观点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材料一“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得出观点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材料一“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得出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很大的风险性。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论述这三个观点。答案示例:观点:白银作为主要货

34、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很大的风险性。 论证:(1)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具有较大的价值。比其他金属铸币拥有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比纸币的购买力更加稳定。事实上,明代民间贸易冲破政府的禁令,既有前述原因,也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选择。(2)白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必须与经济总量相适应。当市场上的商品丰富而白银总量较少时,它显得特别贵重;反之,白银总量较多而商品供应不足时,白银就会贬值。因此,白银的购买力也是随着商品数量和白银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是十分稳定的价值尺度。(3)明代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有大量白银流入。表面上看,这是对外贸易顺差的表现,值得肯定,但是中国以外来的白银为主建立了银本位制,实际上中国市场上的白银主要依赖外国的输入。一旦外国减少或停止对中国的白银输入,必然造成国内白银的缺乏,从而造成中国经济的损失,加大中国经济的风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