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33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1高三语文(湖南专版)古代诗歌测评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新课标)配套测评卷高三一轮H南语文卷(十)古代诗歌【说明】本试卷共1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甘草子 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乱洒衰荷”中的“乱”字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4分)_(2)有人评价说“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别开生面,写出了新意。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_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8分)点绛唇 魏夫人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2、(1)此词中,“人归后”有何意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_(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简要赏析。(4分)_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16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_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

3、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_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_(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_6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涵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6分)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

4、东西南北风!石灰吟 (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_来源:学科网ZXXK_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山雨 (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山雨 (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2分)_(2)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_8阅读下面诗歌和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5、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 冯子振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注】诸葛亮曾隐居南阳隆中,抱膝长啸,好为梁父吟。(1)根据相关知识填空。(3分)杜牧是_代人,他的赤壁的体裁是_,题材类型是_;“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其中“正宫”是_,“鹦鹉曲”是_,“赤壁怀古”是_。(2)比较冯子振的赤壁怀古与杜牧的赤壁,简要评析冯子振的赤壁怀古在立意构思上的特点。(5分)_9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调笑令 (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

6、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调笑令 (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4分)_(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4分)_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寄韩潮州愈 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注

7、】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这首寄韩潮州愈诗。(1)贾诗中第三联的“悬”“浸”二字用得极为精当,请结合诗句对其进行赏析。(4分)_(2)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结句为“好收吾骨瘴江边”,贾岛的尾联却说“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些诗句各自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_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

8、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4分)_(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_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日即事来源:Zxxk.Com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

9、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分)_(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_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_(2)从全诗看,作者向

10、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_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钱起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注】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称。(1)此诗首联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_(2)前人评此诗时,认为颈联“最妙”,你认为妙在何处。(4分)_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小孤山 (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

11、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的妙处。(3分)_16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东阳道中 黄镇成出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1)这首诗的颔联主要写了什么?(2分)_(2)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十分精彩?试分析其

12、表达效果。(4分)_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禹庙 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注】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杜甫在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禹庙。四载:传说大禹治水到处奔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木累,合称“四载”。三巴:指四川的巴郡、巴东、巴西。(1)这首诗前四句中的景与情各有什么特点?(2分)_(2)有人认为这首诗用了“春秋笔法”,有借古讽今之意,试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_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绝句 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

13、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1)本诗用字非常凝练,请就“游子春衫已试单”中的“试”字或“怪来一夜蛙声歇”中的“歇”字进行赏析。(4分)_(2)本诗语句清新,体验真切,请就其写作上的突出特点进行简要分析。(4分)_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夏夜追凉 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_(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4分)_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14、。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 敧(q):倾斜。谙:熟悉。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_卷(十)1【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注意从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些具体意象入手;立足全篇,整合信息,对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有一个宏观把握;体味意境,梳理意象,在画面与氛围中体会主要意象的意义;联系作者的身世、阅历与志趣情操,体味诗句表达的感情。【答案】(1)“乱”字既生动地写出了雨溅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暗示了主人公凭阑凝神、寂寞无聊的纷乱心绪。(2)作者

15、不直写女主人公如何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是通过教鹦鹉学“念”对方的话来表现,由此传达出女主人公的寂寞无聊及相思之苦,这样写婉转含蓄,平添一种凄凉。同时,金笼中的鹦鹉也有象征作用:女主人公就如笼中之鸟,孤独而寂寞。2【答案】(1)“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归后”这三字,意脉陡转,气氛骤变,顿时给主人公带来了无限的寥落和空虚之感。“人归后”三字含蕴丰厚,既点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独留,从而引出下文对送者的描写。(2)此词写月夜送别,侧重写送者的忧思、月夜别后的伫望和凝想。而清风、明月、淡烟、疏柳等清丽秀逸的景物创造出的优美意境更加衬托出诗中的离愁别绪以及送者深情诚笃的心灵。【

16、赏析】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月夜恬静、皎洁、优美。此刻,一只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远方,空留一位女子倚着栏杆,凝神目送那一叶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的轻舟。“人归后”三字含蕴丰厚,既点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独留。“渐消残酒”将双方筵席间的缱绻叮咛,依依难舍之情,一并概括在内。下片起首两句,似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多少次的“聚散”都匆匆,其中包含着多少辛酸与忧虑,期待与不安,她凝神冥想,没有觉察到时间的流逝。猛然,远处传来隐隐的更鼓声,原来夜已深,回首遥望,只有残月下的几行疏柳,几缕淡烟依稀可辨。3【解析】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虚实、比喻、夸张、象征、衬托、拟人、用典等方面,在分析手法

17、的典型特征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无限丰富的想像空间及其它们跟作者情感的契合点。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

18、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4【解析】初入淮河四绝句是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进入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下的绝句,共有四首,所选为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河,似乎成了天然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来源:Z+xx+k.Com【答案】前两句实

19、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5【解析】(1)从题目中可知本词的内容是送别。本是送别人却说“浮天水送无穷树”,把送别写得含蓄,道出了惜别之情。“无穷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带雨云埋一半山”中“雨云”透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此郁闷。(2)从下片“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中可以看出。【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

20、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6【答案】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韧劲拔;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的形象。石灰吟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前者的代表人物有陶渊明、鲁迅等,后者的代表人物有屈原、文天祥等。理由略。7【答案】(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抒发惊异之情作铺垫。(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

21、,还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采用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抒发了诗人雨前心旷神怡、雨中喜雨、雨后“奇”雨之情。8【答案】(1)唐绝句咏史诗宫调名曲牌名题目(2)冯子振的赤壁怀古在立意构思上另辟蹊径。历代以“赤壁怀古”为题的作品,多以周瑜为歌颂对象,并且总要正面写到赤壁战争,如杜牧的这首赤壁。但这首元曲,却以诸葛亮为追怀对象,而且未写赤壁战争,而只着重评价诸葛亮的出处行藏。写诸葛亮也不同于他人的歌颂,而采取非议的态度,表现出了崇道非儒的思想,感情基调深沉。9【解析】戴诗写边地生活,“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诗的眼睛,很

22、容易看出诗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诗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答案】(1)同:都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2)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明月,

23、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10【解析】第(1)题要注意,这两字明写自然景色,实写韩愈的政治处境。第(2)题,把握韩诗结句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题和背景理解“好收吾骨”的意思。把握贾诗尾联的情感,要注意其借景抒情的写法。来源:学,科,网【答案】(1)“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有形象感。“峰悬驿路”,一个“悬”字极写路途之险;“海浸城根”,一个“浸”字写出了处境之苦。两字明写自然景色,实写韩愈政治处境险恶。在物景烘托中透露出作者对韩愈真挚的关切之情。(2)韩诗结句,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贾诗的尾联别开生面,借景抒情

24、。瘴气被一扫而光,皓月东升,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诗结句,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来源:学科网ZXXK11【解析】(1)本诗属题画诗。解答时,先读懂全诗,找出构成画面的景物,串联在一起,进行描述,再从整幅画面中体会其气氛。(2)画面往往展现的是具体的物象,为静止的事物。动的景物不能展现,如“水潺潺”和“秋风瑟瑟”。由物象所感知到的东西也不能展现,否则就没有想像的余地了。如诗中的“村”与“寺”。【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

25、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12【解析】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像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像。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

26、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应上“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像、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

27、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13【解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到元符元年(1098)之间,诗人是时隐居黄州。该诗从怀古开始,联想历史上的英雄借助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建立盖世功业,如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后四句写眼前实景,写悠闲的白鹭、高飞云端的鸿雁,直抒自己对垂钓轻舟生活的羡慕。(1)找出第三联中的传神字,即找诗眼,特别要注意其中动词的表现力。(2)作者

28、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要注意诗中意象闲适的特点。【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14【解析】送别类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9、,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解答时可采用以下方法:从主题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的本质;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领会诗词中所蕴涵的典故的意义;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从语言突破,如谐音手法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从构思着手,探寻其巧妙的寄情方式与匠心所在。【答案】(1)运用比兴手法,(1分)营造出朋友离别的依恋氛围,为下文具体抒写惜别深情作铺垫。(1分)(2)一是形式上,对仗精工奇巧。“诗”对“梦”,“成”对“尽”,“流水”对“落花”,“上”对“间”。(2分)二是内容上,转换自然贴切。此联由上文绘眼前景转至写手中诗,并由梦引出下联的“思”与“愁”,景情相生,象意互映,令人产生惜别的强烈共鸣

30、。(2分)15【解析】这是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大都时途经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的小孤山所作,借景抒情,寄托胸臆。前四句描绘了小孤山险恶的地势及其遮挡狂澜的作用。后四句借以抒怀,抒自己虽处在末世,身为孤臣,也要英勇杀敌,争取取得抗元斗争胜利的豪情。【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31、16【答案】(1)颔联写的是:由于堤岸崩坏,诗人不得不曲折绕路而行,在前方林木疏落之处,他终于欣喜地看到了住家的屋舍。(2分)(2)颈联中的“喧”和“枕”二字用得很精彩。(1分)这里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这个村落既静谧又充满生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之景的新奇之情。(3分)【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江南山道上所见的日暮景色:幽静、安详、清新而秀丽。出谷的苍烟、穿林的斜日、喧闹着的野碓、浅沙上的小桥都使人感到温暖亲切。全诗又处处从“道中”二字生发,写景即抒情,景美情真。17【答案】(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十分荒凉的禹庙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治水英雄的歌颂之情,情绪昂扬豪迈。(

32、2分)(2)禹庙的山“空”庭“荒”,正是当时唐代社会的写照。(1分)诗人借大禹治水这一神话传说,暗讽了当时祸国殃民的昏庸统治者,而寄希望于新当政的代宗李豫,希望他能发扬大禹“乘四载”“控三巴”的艰苦创业精神,重振山河,把国家治理好。(3分)【赏析】这首诗重点在于歌颂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希望新当政的代宗李豫发扬大禹的艰苦创业精神,重振山河。首联开门见山,写禹庙的森然、肃然之貌;颔联写庙内之景,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含着歌颂大禹的典故;颈联写庙外之景,画面壮观,透出无限的力与美;尾联意蕴含蓄,流露出敬佩之情。抑扬相衬手法的使用,将荒凉之景与昂扬豪迈之情统一了起来。18【答案】(

33、1)(示例一)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示例二)“怪来一夜蛙声歇”一句从听觉角度着笔,写出天气乍暖忽寒的情味。前两天天气乍暖,青蛙也欢欣歌唱;忽然天气又变寒了,青蛙顿时悄无声息。(2)此诗善于选择典型的人与物的形象,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受,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分别描写桃花、野梅、蛙声和天寒,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19【答案】(1)“静中生凉”是本诗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而用“不是风”三字精妙点出。既然不是风,那么“

34、微凉”从何而来呢?结合前面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等意象,可知所谓“微凉”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罢了。这样表达增加了诗歌的曲折意味。(2)这一句运用了白描、衬托的手法,以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树荫密密,竹林深深,虫鸣唧唧的夏夜图。竹深林密,衬托出环境的清幽,虫鸣更见其静谧。与下句形成因果关系,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为突出静中生凉的主旨作铺垫。【赏析】本诗的突出之处在于撇开暑热难耐之类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色,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还有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这一切很好地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诗人置身其

35、中,凉意顿生,所以结句才会引出“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石遗室诗话中说:“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这正是杨万里诗歌的特点,超出习惯性思维方式,巧妙地表达出静中生凉的旨趣。20【答案】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1分)在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2分)“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3分)【赏析】树叶纷纷飘落在香砌(香阶)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寂静,却有“寒声”,这是树上的落叶坠在阶上的声音。“寒”字用得极妙,既是词人对秋寒节候的感受,也是对自己孤寒处境的感慨,兼写物境与心境。玉楼观月的一段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然而骨子里却有一股清刚之气。接下来三句声情顿挫,骨力遒劲,情感上以景寓情已不足以表达内心感情,自然转入下片直接抒情倾吐愁思。下片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三句说明怀旧之情无法回避,时时萦绕心头、攒聚眉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