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1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密码原创)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析:“被轰出中世纪”后,中国逐步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D项是错误的。答案:D2.(2012福建泉州)“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

2、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A.整顿吏治B.禁止吸食C.严惩贩卖D.断绝外贸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根据题干信息“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后面叙述了官员腐败的种种表现,因此体现了林则徐整顿吏治的观点。答案:A3.(2012广东汕头)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的理解,不正确的是()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C.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D.太平天国运

3、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解析:从图中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即1840年后,米价上升而地价下降,C项“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说法不正确。答案:C4.(2012广东湛江)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从时间1854年判断,此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南京条约已经签订。从材料“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也可看出是中英双方签订的条约,符合条件的是南京条约。答案:A5.(2012河南郑州)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

4、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 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解析: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涨。到了1864年,天平天国运动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定”,原来在租界“避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答案:B6.(2012湖

5、南常德)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D.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儒家伦理纲常思想,因此没有体现出比清政府的进步。答案:A7.下图两部文献有其共性的一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6、)A.都反对封建地主压迫,但都没有真正地落实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强烈要求土地的愿望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民主政治为奋斗目标解析:图片所示分别是太平天国前、后期的革命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是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C项是资政新篇的意义;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两部文献。两部文献都反对封建地主压迫,但因文献自身的空想性、战争环境等因素都没有真正地落实,故选A项。答案:A8.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B.客观地评

7、价太平天国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旧式的农民起义,其矛头指向清王朝,仍没有摆脱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答案:B9.(2012山东聊城)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

8、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答案:C10.(密码原创)史学家评论说:“欧洲列强对于在中国出现一个新的租界竞争对手极为不满。因此,俄国、法国和德国联合提出将战略要地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要求,日本勉强接受了这一要求。”下列关于这一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三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在中国的利益体现了三国的仗义执言体现了列强在侵华上的矛盾和斗争A.B.C.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三国干涉还辽的目的材料说得非常清楚,不是出于仗义执言,而是在华利益使然,故的说法错误,排除即可。答案:C11.

9、(2012浙江衢州)阅读下表,对该表中外国在华设立银行数量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有()1913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年代英美法德俄意比荷日合计1894年前121211618951913541211141812985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直接有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B.C.D.解析:表格反映的是外国在华设立银行数量增多的现象。设立银行是列强资本输出的一个手段,故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正确;反映的是资本输出的危害,故正确;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不正确。答案:

10、A12.(2012山东潍坊)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根据相关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给列强沉重打击,使八国联军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在1901年辛丑条约中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答案:C13.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于10月11日凌晨1时就把这一消息电告国务院,称:“顾临(John Green)来电,二天前在汉口俄国

11、租界抓到几位革命党人,昨天5人被处决,昨晚随即发生数名士兵兵变,他们焚毁汉口对面的营房。”电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金田起义B.义和团运动C.武昌起义D.南昌起义解析:从材料中的“汉口”可判断是武昌起义。答案:C14.(2012福建福州)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这一观点的是()A.1689年权利法案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1701年王位继承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美国的联邦宪法主张的是民主共和制和三权分立制,而A、C

12、两项是君主立宪制,可以首先排除;B项是议会制总统共和制,与美国的联邦宪法有区别;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仿效美国联邦宪法制定的,故D项符合材料意思。答案:D15.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C.它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

13、一致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解析:本题解题入手应从材料中所体现的民主思想与民主原则开始。分析材料可知,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体现了三权分立、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答案:C16.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任凭什么人,尧舜呢,桀纣呢,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温、袁世凯呢,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下如此断语,是因为他()A.认识到帝制的危害B.经历过帝制的腐朽C.正确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D.片面地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解析:据题干中“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

14、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的信息可判断正确选项为C项。A、B、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C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口述史是记录历史的古老形式,唐德刚给口述史注入了新的因素,树立了活的范例,如唐德刚的成名作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本人口述占15%,其他的85%是从报纸、图书馆到处搜求资料补充、考证而成,这本书至今是现代口述史的代表著述;设定了具体的标准,让人们知道,现代口述史学不是一种辅助性的秘书工作,而是以史学工作者为主体的历史研究;相比较而言,从以细节见长的口述史学中,可以更多地感受历史的丰富性,这也是他对现代口述史学的一大贡献。材料二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认

15、为中国全部文明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中间经过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从战国时期到秦帝国,大概经过二三百年,转型完成即创建了农业大帝国的定型。近代的大动乱是从中华帝国到现代国家的第二次转型,“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德刚口述史的研究对现代史学的主要贡献。(2)结合有关史实,试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2 000多年前中国的第一次转型是如何实现的。(3)为什么说中国的“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这次大转型有哪些表现?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和中国古代、近代的社会转型。第(1)问,从材料的关键词查找可得;第(2)问,2 000多年前的转

16、型就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容易解答;第(3)问,第二次转型就是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解答即可。参考答案:(1)从传统口述史学发展为现代口述史学;坚持在严格考证的基础上吸收口述材料;从辅助性的秘书工作发展为以史学工作者为主体;以细节见长,增强历史的丰富性。(2)政治上,废分封,立郡县,确立封建中央集权制;经济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思想文化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原因: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现:政治上倡导民权,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如洋务运动、发展民族工业;思想文化上,宣扬西方思想,如学

17、习西方、新文化运动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

18、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4)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解析:第(1)问中主要是考查对辛亥革命影响的掌握,回答时注意全方面把握。第(2)问,仔细阅读材料找到双方的不同点: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

19、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双方评价事物的立足点有所不同。第(3)问,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其实也就是结合知识谈谈为什么说共和政体并没有失败?失败的其实只是一代人,即失败的只是资产阶级这一代人?材料二指出中国建立的共和政体是建立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并非是共和政体不行。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第(4)问,结合历史研究的功能回答即可。参考答案:(1)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

20、精神的约法;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2)不同: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原因:分析评价的着眼点不同。(3)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救亡道路(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把握历史发展进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汲取历史智慧(体会孙中山的爱国精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