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77029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一、问题的提出一段时间以来,数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数学的目的单一,在方法上不会变通、更缺乏创造性;教师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过程教育和人格塑造。一方面,学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存在,他不仅是一个特质上的存在,也是一个精神上的存在。另一方面,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人的完善与和谐发展。人类开始思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教育进入了“科学人文教育”时代。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科学人文教育的措施1.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数学史教学一般采用如下措施:(1)结合数学符号谈其发展概况,那些看起来十分精炼的数

2、学符号,往往要经过许多数学家的长期努力,才得以形成,如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的符号,这些符号形成的历史实际上也包含了数学思想发展的历程和数学家严谨的态度。(2)在进入某一数学分支的教学之初,首先介绍该分支的形成及发展历程,某一重要概念的提出及演变过程,某一重要定理的历史背景及曲折的推论过程,某一数学方法的发现对于数学发展乃至于对于科学、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等。如在讲函数的概念时,可以介绍函数的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近现代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主要标志等。(3)讲述教材中出现的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结合发明创造的命名谈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地位。如,在讲到勾股定理时,不仅讲“勾

3、三股四弦五”和三国时期的赵爽在周牌算经中运用出人相补证明勾股定理。而且还讲到西方文献中以毕达哥拉斯命名,以及毕达哥拉斯学派为庆祝这个定理的发现而宰杀百牛庆祝,所以俗称“百牛定理”。在讲到微积分部分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历史上的“微积分发明权之争”等。2.发挥数学教材“阅读材料”的科学人文教育功能数学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材料”来理解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达到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巩固知识的目的。例如,利用“有关储蓄的计算”中的知识来巩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通过对“柱体和锥体的体积”中有关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柱体、锥体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解题过程的应用。另外,“阅读材料

4、”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在数学过程中要实现从单纯传授知识到注重发展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融入到“阅读材料”的教学之中,有计划地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步骤,善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演绎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要领,提高能力。3.利用数学美,对学生进行科学人文教育(1)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教学过程是信息交换过程,若学生能对所学的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信息的传输与接收将会达到最佳状态,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学生对美的感受是愉悦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因而,数学美

5、的教育可以进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数学学科的严谨与缜密和数学的和谐统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求数学的和谐统一美,对培养学生的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正确地应用数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3)追求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中应揭示教材中潜在的关系因素,使学生自觉地认识到数学的美。教师应当采用发现法教学。从审美的角度提出问题,创造思维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渴望求得具有美学特征的新知识情感之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发现中体验美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去作进

6、一步的发现,从而自然延伸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与灵感。4.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顺利进行,提高活动效率,教师需要在活动时提供一套指导,教师可以鼓励小组成员相互提问以下问题:(1)你们小组是否至少找到了解决该问题或任务的一个方法?(2)小组内部的每个成员是否都理解这一算法或解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3)理解清楚的同学是否能给出逻辑清楚的解释或论证?(4)对这个问题还有其他可能的算法或解法吗?(5)在这些算法或解法中,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方法?说说你的理由。“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

7、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6)对这些问题或任务,你们是

8、否发现它们存在某种联系?或发现其中的规律?等等。5.利用数学开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开放题的特性决定了开放题教学的开放性,因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是以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这就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去体验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深切领会数学的实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掌握数学的灵魂,即数学思想及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以及成人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做准备。开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机制,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