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调研卷一、计算题。1、直接写出结果。16040761914825236244=7602806404045015616321=2、用竖式计算。4813731545782342491896224600703、混合运算。475208907557208919(10078)(8654)28770(1421)4、简便计算。540451201954二、填一填。1、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 )情况。2、要使5348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要使5348的商是二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3、一瓶矿泉水大约有( )毫升, 一脸盆的水大约有( )升。4、72时( )日7000
2、毫升=( )升15升( )毫升5升200毫升=( )毫升5、不计算,在下面的()里填上或。252019 ()25201915010025()150(10025)24060 () 246823612() (8436)123082 ()30(82)96024 ()960836、计算27236时,先看被除数的前( )位,不够商1,所以它的商是( )位数。7、( )个26相加的和是468。721( )=201。8、条形统计图用2格表示20人,平均每格表示( )人,照这样计算,要表示120人需要画( )。9、用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可以看到( )种不同的图形。10、
3、=1616 ,最小是( ), 最小是( )。三、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个浴缸的容量大约有( )。A、 4升B、40升C、400升2、一道除法算式的余数是35,那么除数( )。A大于35B等于35C小于353、3548的商是两位数,被除数里的可以填的数有( )种情况。A 4B 5C 64、把200130=70, 1270=840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A 20013012B (200130)12C 12(200130)四、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一定是一位数。 ( )2、480(46)=48046。 ( )3、一脸盆水大约有100毫升。( )4、如
4、果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应调大。( )5、57040141。( )五、解决问题。1、学校综合楼建筑工地2个星期共用了182包水泥。(1)、平均每天用水泥多少包?(2)、照这样计算,把下表填完整。用水泥的包数234598工程施工的天数452、丽丽整理了四年级一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结果如下表。身高(厘米)120129130139140149150及以上人 数716128(1)这个班身高在( )厘米人数最多,( )厘米人数最少。(2)冬冬身高正好等于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他的身高大约有( )厘米。六、聪明屋。“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
5、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
6、一致。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小虎在计算40+2时,先计算加法,后算除法,得到的结果是50。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