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苏教版四年数学下册质量检测试卷一、填空。1、从3:15到3:30,分针将会按( )时针方向旋转( )。2、1201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32019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3、由3个千万,5个万、6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4、一个九位数的最高位是( )位。比最小的八位数少1的数是( )5、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6、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是(3,5),他同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7、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35,如果一个因数乘4,另一个因数不变,现在的积是( )8、一个表演方阵,每排人,有行,最外层有()人。9、一节
2、废电池在土壤里会造成周围大约140平方分米土地污染,六(1)班同学在环保在心中活动中,一天就拾起58节废旧电池,这样减少了( )平方分米土地污染。10、在一个三角形中,1=38,2=46,那么3=()这是一个 ( )三角形。11、王强是四()班的学生,学号是,他的胸牌号是20190306,李刚的胸牌号是20190215,他是()年级()班的学生,学号是()12、小明和小敏一共有38枚邮票,小敏比小明少4枚,小明有( )枚二、判断题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不可能小于60度。 ( )3、平移和旋转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 )4、一个五边
3、形的内角和是5180=900 ( )5、数对(4,X)和数对(4,y)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上。 ( )6、在所有的计算中,使用计算器计算都比较简便。 ( )三、选择题1、在8098880万中,里可以填()A、14B、59C、04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等腰三角形B、半圆C、平行四边形3、100粒大米大约重400克,一亿粒大米大约重()A、4000000克B、400000千克C、40吨4、下面哪一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A.3厘米、5厘米、1厘米B. 4厘米、10厘米、7厘米C.3厘米、3厘米、6厘米四、计算题1、直接写得数2620650133512147286+143201
4、93703042028187+10587-(36+44)2、用竖式计算750464039318558650603、怎样简便怎样算。9+99+999+3400-31-124-45203184924+24161251527132-7132五、解决问题。1、篮球每个120元,足球每个105,李老师买了5个篮球,8个足球,带了1500元够吗?2、有一块长方形花圃 长 25 米,后来因修路的需要,长减少了 3 米,这时花圃的面积就减少了 24 平方米。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一个农夫把篮子里鸡蛋的总数的一半多15个卖了出去,现在篮子里还剩32个鸡蛋。原来篮子里有多少个鸡蛋?4、姐姐买了一套衣服共
5、花了136元,上衣比裤子便宜28元,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5、客车、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速度是90千米/时,货车速度是80千米/时,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
6、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
7、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6、小婷准备花一周的时间看一本288页的故事书,前三天每天看3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才能按时完成。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