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616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题分两个部分,卷为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卷为非选择题,共3题,52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1.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A. 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B. 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C.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需要D. 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答案】B【解析】由“舜其大孝也与”“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借助尧舜来宣扬孝悌的伦理道德,故

2、本题答案选B项;A项说法错误,儒家学说是春秋时期形成的;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题干主要强调孝悌等伦理思想;D项错误,孔子时期不是封建社会,不可能维护封建伦理秩序。【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正确理解“舜其大孝也与”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是借助尧舜来宣扬伦理道德的。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

3、为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战国前期各思想学派兴起,战国后期出现总结性的人物和专著,由此可知,此时各学派思想的综合和吸收成为发展趋势,故D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中“趋同”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的解读,判断各个选项是否符合这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排查。3.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这些观念A. 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B. 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C 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

4、D. 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这些理念的出现则植根于农业生产需要掌握自然规律,故是农耕经济的产物,B项正确。题干强调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不是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排除A。天人感应思想是董仲舒提出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题干强调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不是借天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4.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据此可知当时A. 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B. 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C.

5、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 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材料体现的正是天人感应对执政的影响,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该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天灾人祸对君主执政的影响,并非是当时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选项表述错误,中国古代社会并未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后汉书何敞传记载,东汉章帝时的

6、何敞,“及举冤狱,以春秋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这表明()A. 儒学开始成为统治思想B. 地方政府治理方法得当C. 基层司法审判较为公正D. 儒学具有社会政治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儒学在法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儒学具有社会政治效应,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材料以春秋决断冤案,说明基层司法审判存在问题,排除C。6.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

7、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解析】魏晋时期,斥责佛教人在指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危害的同时,强调“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正是儒家伦理的体现,也表现了佛教“四大皆空”与它的冲突抵触。【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儒佛道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三教合一)。7.高二文科班班学生在排练“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是( )A. 民为贵,君为轻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 宇宙是吾心,吾心即宇宙D. 君臣父子,天之常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提出了“宇宙是吾心,吾心即宇宙”的观点,选项C正确;选项A是孟子的主张,排除;选项B是

8、荀子的主张,排除;选项D是程朱理学的主张,陆九渊是心学,排除。8.“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 朱子高于孔子 ”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A. 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C.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D. 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答案】C【解析】【详解】朱熹吸收佛道思想,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学,是理学集大成者,因此朱子高于孔子,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朱熹和孔子的学说都不是科学的,排除;选项B未体现出朱熹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排除;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两者的贡献

9、大小无法量化比较,排除D。9.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A. 法家思想B. 程朱理学C. 道家思想D. 明清君主批判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蔺年十八,矢不嫁。”以及后来的表现属于列女传的典型,女子失去丈夫不能改嫁完全是受到程朱理学思想中“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纲常的影响,故B项正确。法家思想主张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崇尚自然思想,故C项错误。明清君主批判思想显然不符合材料中伦理纲常思想

10、,故D项错误。10.“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 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 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 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 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舞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汉字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B符合题干图片信息。汉字演变总趋势应是由繁到简,排除A; C说法绝对,排除;D是文人画的特点,排除。1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A. 是中国古代最长

11、的抒情长诗B.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C.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D.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排除A;由材料“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和“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见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选B;C是诗经的地位,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对祖国的爱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 12.对图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代科技

12、并非一直领先,A选项错误;依据图示可知,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B选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最高峰出现于14世纪末,不是公元前后,C选项错误;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并非走向衰落,只是发展缓慢,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概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材料表明王夫之A.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史学意识B. 擅长品评历史事件C. 评史侧重历史事件之间的不同D. 熟悉西域地区历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论史可以

13、“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从不任意评说”的做法符合唯物史观,A项正确;材料中王夫之从不任意评说与“擅长品评历史事件”观点不对应,只有王夫之基于汉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不同的一个观点,不足以说明其评史侧重区别事件差异,更不能得出王夫之熟悉西域地区历史的结论, BCD三项错误。14.宋代正处在天下分裂、动荡的环境之下,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理学家“与时偕行”,将大学中的“天下平”更改为“平天下”,意为用平均”的理念去治理国家。例如陆九渊就曾提出“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据此可知,宋代理学家A.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权威B. 具有强烈的济世精神C. 重构维护君主专制的道德观D. 追求个人道

14、德的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正处在天下分裂、动荡环境之下”、“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可得出宋代理学家面对天下分裂动荡,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强烈的济世精神,选B项。将大学中的“天下平”更改为“平天下”,只是凸显了社会责任感,并没有否定先秦儒学,理学继承与发展了先秦儒学,并没有挑战先秦儒学的权威,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理学维护君主专制,故排除C项。这是追求社会责任的完善,而不是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故排除D项。15.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 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

15、民众崇拜的形成B. 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 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 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故C项正确,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16.元代郭居敬编著的二十四孝图中讲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

16、故事:晋人王祥由后娘朱氏抚育成人。虽然朱氏待王祥刻薄,但在她染重病卧床后,王祥仍然在数九寒天,光着膀子卧在冰面之上,融化冰面,求得鲤鱼为后娘治病。这一故事的广泛流传表明A. 封建王朝倡导“致良知”B. 民众深受儒学道德观念影响C. 统治阶级重视文化修养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风俗改良【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道,说明民众深受儒学道德观念影响,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封建王朝的信息,排除A;材料也没有涉及统治阶级是否重视文化修养,排除C;材料信息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二十四孝图、“这一故事的广泛流传”,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

17、答。17.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A. 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B. 因离经叛道在民间广为流传C. 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D. 以讽刺程朱理学为思想主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信息可知,李贽认为自己的藏书叙述的是治平之事和用人之方,希望此书成为经筵讲读和科举取士的内容,这表明李贽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其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藏书被明清封建统

18、治者搜查烧毁,并未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B选项错误,藏书是禁书,并未在民间广泛流传;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藏书讽刺程朱理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8.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 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B. 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C. 此时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D. 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信息“中国古昔有

19、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说明中国古代有民权思想,故A项错误;“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说明西方有民权思想和制度,“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说明近代中国也有民权思想和制度,所以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故B项正确;“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体现出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故D项错误。【详解】19. 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

20、反映了孙中山A. 推崇民有民治民享B. 主张推翻专制统治C. 倡导进行社会革命D. 重视国民思想启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中明确提及“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 都反映出国民精神所受压迫奴役以及思想上的愚昧麻木,所以强调了思想启蒙的重要性, 故选 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重视国民思想启蒙20.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

21、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陈独秀A. 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B. 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C. 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D. 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答案】D【解析】天赋人权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是理论上存在的权利,材料没有体现天赋人权,排除A;“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作者主张摆脱束缚,获得自主自由,不盲从,故D符合题意,B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无法体现C,排斥。21.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

22、要是因为( )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 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 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D.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熟练掌握历史发展线索。西学的传入冲击中国传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思想,也冲击封建专制制度,求民主、反专制是近代政治潮流。而儒家思想维护的是没落的封建专制思想。A项与题干关系不大。B项有点关系,但只是皮毛,不能反映本质。C项也不是根源。只有D项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与转型,知识分子的救国思想逐步深入。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儒家思想地位下降(课标外)22.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

23、解中国情况。为此,他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 )A. 通过赎买改造资本主义的道路B. 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C.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D. 进行三大改造的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选项C正确;选项A不属于革命时期的内容,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三大改造是建国后的内容,排除D。23.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如社会、政党、政府、民族、阶级、主义、思想、观念、真理、知识、唯物、唯心、主体、客体、具体、抽象等。这一历史现象A. 是西学大量引入中国的产物

24、B.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高潮的到来C. 是知识分子群体壮大的结果D. 彻底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这些新名词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相关,故A正确;故A正确;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等,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中这些新名词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相关,与知识分子群体壮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的新名词不能产生彻底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的效果,并且D表述太绝对,错误。24.邓小平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

25、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 )A. 阐述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B. 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问题C. 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D.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认为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选项B正确;材料解释的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问题,而非方向问题,排除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选项D在材料中并未提出,排除。第卷25.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材料一 汉并天下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儒生)叔孙通说上曰:“夫

26、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与臣第子共起朝仪。”上曰:“可试为之.”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以尊卑次起上寿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司马迁史记叔孙通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朱子文集“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

27、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失黄宗羲“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顾炎武“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王夫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概括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关于“理”的内涵,说说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3)阅读材料三指出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哪些主张?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主张的认识。【答案】(1)原因:儒学的主

28、张利于维护君主权威和等级秩序;董仲舒倡导“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神化了皇权,使之进一步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倡导儒学、推行教化的主张。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地位开始上升。 (2)内涵:“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在社会上表现出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原因:重点从政治方面转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吸取了佛道思想的精粹,将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宋明理学上升到思辩化阶段,形成论证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哲学化的儒学。(3)

29、主张:批判君主专制,否定皇权;提倡经世致用;坚持唯物论; 认识:黄宗羲的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形成务实的学风;王夫之的主张有利于冲破理学唯心主义的牢笼。【解析】试题分析:(1)“以尊卑次起上寿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说明儒学的主张利于维护君主权威和等级秩序;“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体现君权神授,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董仲舒倡导儒学、推行教化,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巩固统治加强专制的需要,配汉武帝采纳。(2)朱熹关于“理”的内涵通过“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

30、,其纪之为五常”“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概括得出;原因可以根据“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信息分析归纳。(3)阅读材料三,抓住关键信息“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失”体现批判君主专制,“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提倡经世致用,“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体现唯物思想;对清初思想家主张的认识练习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是指那些以独立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有强烈

31、社会参与意识的一群文化人。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一片风雨飘摇的内忧外患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被抛到社会上,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分子社会”。晚清一代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蔡元培、王国维等人,既是中国历史上最末一代士大夫,又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时代的先驱。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新的一代知识分子崛起了,像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等,这是开创现代中国新知识范型的一代人。摘编自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从材料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知识分子与时代使命”提炼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1论题:康有为引

32、领维新变法运动阐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出版孔子改制考,实施“托古改制”。变法期间策划新政,力图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造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在当时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示例2论题:李大钊推动新文化运动转向阐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反动政治势力为复辟帝制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李大钊等人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思想逆流进行猛烈批判,在中国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通过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宣传十月

33、革命,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组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详解】根据“在一片风雨飘摇的内忧外患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被抛到社会上”“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新的一代知识分子崛起了,像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等,这是开创现代中国新知识范型的一代人”可提炼一个论题:李大钊推动新文化运动转向。然后,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分别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以及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及其影响进行阐述说明。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孟

34、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 当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从全球的范围内审视中国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理学统治的中国。近人所理解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学,要求被理学统治了一千年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以理学的眼光看待儒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这店里的东西恐怕很难有哪一件是真正属于

35、孔子的,“孔家店”实际上是没落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家店”实际上是理学店。摘编自李振纲主编中国儒教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地位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对此进行简要评述。【答案】(1)特点:重视传承与借鉴孔孟之道;思想体系具有杂糅性:辩证分析人的行为和神化君主。成因: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学思想之中;孔孟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为迎合汉武帝大一统,提升君主地位。(2)相同之处:促使儒学地位发生巨变;社会对儒学的看法发生逆转。评价:儒学地位的变化,既能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生命力,也说明其糟粕部分阻碍了社会进步;儒学对社会的影响,需结合不同时代的国情来进行辩证分析。【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从这些不变的准則出发”“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并结合董仲舒思想特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成因从董仲舒思想特点以及维护统治需要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二从儒学地位变化以及社会对于儒学看法回答;第二小问从儒学地位的变化以及儒学对社会的影响角度回答。【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