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458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4北京西城)“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这形容的是()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 D六部制【答案】A【解析】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

2、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由此分析符合材料含义的是分封制。2(2014乌鲁木齐一中质检)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立军功者受重赏,封官加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卿世禄制,使“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C、D无体现。故应选A。3(2014潍坊)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

3、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以西周的分封制为主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在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前,中国的奴隶制政权都不是中央集权制度。由材料中的“未有君臣之分也”可知是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度。4(2014浙江六市六校联盟)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A禅让制 B世袭制C宗法制 D分封制【答案】C【解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传子不传女”等信息体现了重视血缘关系,这是受到了古代

4、宗法制的影响。5(2014丰台)“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是诗经大雅中记载的有关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史料,其译文为“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该史料反映了西周()国家的管理方式 血缘家族的特点官僚政治的特点 实行分封制的目的A BC D【答案】C【解析】诸侯是国家的屏障说明分封的目的;大宗是国家的主干说明血缘家族的特点,因此在题干中都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之一,都体现了国家的管理方式这一整体概念。故选C项。6(2014江西师大附中)西周以来继承制度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而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

5、、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表明()A分封制的瓦解B宗法制的影响削弱C中央集权的强化D清朝彻底改变了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可知西周的继承制度完全依照宗法制实施,而到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可知继承制度淡化了宗法制的作用,即削弱了宗法制的影响。故选B。7(2014兰州一模)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

6、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秦朝时期,为巩固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内容主要有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其突出特点就是中央集权、君权至上、以国为家。材料中行政官员又是掌管皇家事宜,可知B项正确。故应选B。8(2014江西联考)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 D世官制度【答案】C【解析】由“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即可知涉及的制度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只有丞相

7、制度不看重这一点,故选D。9(2014江苏联考)“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体现了秦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历史,C项正确;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是加强,排除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10(2014顺义)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

8、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位高权重,掌控决策C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答案】A【解析】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相权,A项正确;B项“掌控决策”不符合史实;C项错在“取代相权”;D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1(2014丰台)国学家钱穆指出“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是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A宗

9、法制 B郡县制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依据“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大一统,并“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千年之久而不败”可知是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项。12(2014山师附中一模)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C【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

10、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材料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13(2014淄博一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答案】B【解析】秦朝开始,史书中写到皇帝时用“上”代称。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等同于“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皇帝”,全国的军政事务,无论大小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帝独裁,故选B。14(2014福建霞浦一中调研)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

11、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答案】B【解析】材料提及刘邦称帝之后与其父的两种关系,一是父子关系,也即宗法关系,一是君臣关系。从“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可看出材料强调的是应以君臣关系处之,说明在强化君权面前,宗法关系应服从君臣关系,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树立君主权威。故本题选B。材料并非突出A项,C、D项说法材料未体现。15(2014交大附中、西安中学、长安一中一模)“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

12、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答案】B【解析】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其依据是宗法血缘;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打破了原来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16(2014乌鲁木齐)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武将的权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束缚,宋朝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武将的权力严

13、格限制。故选C项。17(2014海南中学)“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三公制确立于秦汉,故可以排除A项;三省制建立于隋唐,故可以排除B项;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年间,而材料中给的时间是明朝,故D项也可以排除。只有C,废除丞相制从时间上来说是合适的。故此题应选C项。18(2014乐山)贞观政要载:“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

14、,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材料表明()A太宗坚持法家思想治国B唐朝君主权力明显加强C太宗注重维护司法公正D唐朝政权内部斗争激烈【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分析可知,太宗注重维护司法公正,C项正确。19(2014湖州)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B选官任人唯亲C选官局限在士族、庶族范围内D容易埋没人才【答案】B【解析】“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

15、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体现了在九品中正制下,选拔人才重视家世门第,这容易埋没人才,D项正确,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20(2014日照)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其选官原则本质上说明()A唐以后不再以门第选官 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C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拔 D科举制存在缺陷【答案】D【解析】张九龄重视拟任官吏需具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原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这从另一角度体现了科举制只重视考试成绩的缺陷,故选D项。21(2014河南省新乡)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

16、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A【解析】材料中“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说明了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所起的目的在于分割弱化地方官员的权利避免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所以A项说法符合题意,B、C两项是元代行省制所起的作用不是目的,D项表述不够准确,行省制并不能减少财政开支。22(2014徐州)嘉靖年间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明何良

17、俊四友斋丛说)这套体现在鞠躬拱手上的礼节变化直接反映了明代()A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现实B宰相权力持续遭到削弱C宦官与内阁首辅矛盾尖锐D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礼节上的变化,表明了明朝嘉靖年间宦官的地位不断的提高,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故选A项。23(2014济宁)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凡奏不得先禀告中

18、书省”,这实际上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怀有戒心,力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D项。24(2014新乡)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C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排除A、B两项;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其内阁大臣没有掌握决策权,排除D项;材料仅仅体现了内阁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最终决策权属于皇帝,C项正确。25(2014日照)清雍正时,川陕

19、总督年羹尧有谢御书陆贽奏议叙文折。朱批:“览卿奏谢,知道了。此事当具本奏,令众知不私。此篇文朕先已发出乾清门,满汉大臣看过。本上文意可另斟,着特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奏事密折直接呈送皇帝B一般事务奏事另有途径C提高了军机处办事效率D皇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皇帝与地方大臣的往来方式,并没有涉及到提高军机处办事效率的内容,故选C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计50分)26(2014济宁)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

20、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

21、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请回答:(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3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4分)【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

22、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地方行政制度。(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27(2014九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

23、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注:“南人官北,北人官南”是明初任官的基本原则。清代不但完全袭古,而且较前朝扩大了回避范围,有了进一步发展。雍正时期还对亲属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回避作出了特别规定。)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材料二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权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

24、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政治科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中的选举要求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2分)【答案】(1)特点:回避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严格。影响: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官员与地方势力勾结,加强了中央集权;限制和防止官员利用亲属关系拉帮结派,徇私舞弊,整顿了吏治;帮助官员摆脱各种宗法

25、关系、裙带关系的羁绊,保证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官员转换还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2)不同:中国古代强调地方官员的本籍回避,不得在本籍为官;而现代西方国家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是本地居民。被推崇的原因:“土官”更了解本地情况,更容易赢得本地民众的支持,更愿意为本地民众服务。(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8(2014中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秦汉时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海内

26、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胡如雷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材料二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制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西方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已经是全世界的选择。美国的南北战争,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欧盟的建立更体现了欧洲为了应付对外竞争和内部协调在政治制度上正在进行的重大调整。陈申申中国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形态与法制结构(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在西方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选择?(4分)(3

27、)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联合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有何异同?(6分)【答案】(1)作用:有利于减少动乱,维护社会稳定;便于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2)原因:进入工业时代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对国家的统一稳定提出要求;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需要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3)同:减少内部的矛盾与战争;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异:中国中央集权的形成,是在统一战争后通过权威力量推行的;欧洲的联合是通过成员国协商由条约来维系的。中国的中央政权较欧盟对地方具有更强的执行力。29(2014德州)中外政治发展历程中都注重监察制度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28、料一秦汉以前,监察机构的监察重点一般是官吏个人,对政府机构、部门的监察则很少有过。唐代御史台分察六部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韦贞伯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监察机构监督官吏的史实,依据材料一分析唐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的。(4分)材料二道德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守法。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

29、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英国的反腐败机制(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3分)(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唐朝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与中国唐代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何进步之处。(6分)【答案】(1)史实:秦朝设立御史大夫,汉朝在地方设立刺史,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发展:唐朝由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到重视对机构的监察。(2)特点:方式多样;注重道德教育;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注重立法建设。(答出3点即可)(3)共性:注重设立有效机制加强监察,防止腐败;注重对公职人员和政治机构的监督。进步之处:中国唐代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以法律规范监察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