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129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陆良八中19-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试卷历 史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第I卷(共60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C.思想史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2.公元前593年,雅典鞋匠斯比亚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在选举低级官员时,却被告之他只能选举却没有被选举权。由此判断,斯比亚可能属于()A.第一等

2、级 B.第二等级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3.崔丽娜在从群体决策的角度看雅典民主的弊端一文认为,在感情的驱使下,人们有时会陷入不理智的状态,这是人的本性使然。米提林暴动后,雅典人在愤怒驱使下,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第二天,当人们冷静下来,重新召开公民大会讨论对米提林的解决办法。这最能说明雅典民主的弊端是( )A民主的范围小 B原始的直接民主C民主决策中缺乏稳定性 D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4.“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5.春秋战国时期,右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

3、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6.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7.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A.鲜卑族的落后 B.统治者的腐朽C.战乱不断 D.汉族的反抗8.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 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 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 D对贪赃枉法的

4、官吏严惩不贷9.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剧了皇权的衰落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10.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造成这种统治的根源是( )A.统治衰退 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1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

5、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以下对材料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B.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C.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D.北宋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1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13.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 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C各种活动都

6、有明确的价格 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 14.2012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5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15.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 )A.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

7、帜B.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C.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16.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表明()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17.19世纪,一位俄国贵族说:“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竞,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据此可知,该贵族主张( )A.推翻沙皇专制 B.废除农奴制度C.维护农奴制度 D.对农奴制进

8、行改革18.之所以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由于它(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土地C.动摇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小前提: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结论: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20.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

9、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D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21.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A.把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作为主要斗争内容B.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D.与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22.海国图志是魏源于1843年编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

10、著作。此书后来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C.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D.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23.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C中下级武士已演化成资产阶级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24.伊藤博文于1882年3月去欧洲考察宪法,据记载:“留欧三个月便掌握了制胜自由民权派的理论和手段,他满怀信心的说:充分确立了巩固皇室基础,使大权不致旁落的大道理。”当时最符合伊藤博文意图的是(

11、)A英国政体中以国王为国家元首B英国政体中的责任内阁制C德国宪法所确定的联邦制 D德国宪法所规定的君主权力25.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废除身份制度实行形式上的平等B.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C.殖产兴业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26.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 )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27.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

12、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运动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大日本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28.资本输出是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资本输出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A.主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9.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

13、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B.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30.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二、主观题(共40分)31.(10分)公元前7前3世纪的古希腊和中国,都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涌现出梭伦和商鞅等大批的改革家,面对不同的社会危机,他们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对各自历史发展

14、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贵族)制度遭到了失败。”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1)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2)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3)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东西方文明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的形成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15、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2)材料二中孝文

16、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33.(10分)材料、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

17、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路径。(2)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3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订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

18、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材料二、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处。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

19、的日军优越”。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装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请回答:(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理由。(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据上

20、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陆良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答题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 主观题。(共40分)31、32、33、34、高二历史答案1.A 2.D在梭伦实行的财产等级制度中,等级越高,享有的政治权利越多,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可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公职。故选D。3.C 4.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

21、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5.C 解析图片给出的信息是铁器和牛耕,它们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不可能强化周王室的统治。6. D 试题分析:“薄恩礼,好生分”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陌生,而“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就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相互监视,从而造成关系紧张。故选D。A项是以军功的大小选官的制度;B项是鼓励农耕的措施;C项是加强思想领域里的控制。ABC三项均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关。7.A 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后,他们靠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风俗,很难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这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期产生一系列矛盾的根源,故选A。8.C 9.D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

22、“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故D正确。均田制没有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故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故A排除。均田制与皇权衰落无关,故B排除。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没有突出“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故C排除。10.D 北宋中期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当时,有诗描述道:“死者道路积,城市接田野,恸哭去如织”;而官府却“暴敛不暂息”,故选D。此时北宋的经济仍然继续发展,故A项说法是错误的;B项起义频繁是造反的表现而非原因;C项兵力不足说法不符合事实,此时有冗兵现象。11.B 材料强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不是强调措施,故

23、A项错误;由材料“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得出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故B项正确;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与材料“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官僚机构膨胀、军队不断扩充、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三个方面,故D项错误。12.D 13.D 14.B 15.C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的是清教,排除A;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是直接影响,排除B;英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巩

24、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有利于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故C正确;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早于题干时间,排除D。16.B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揭示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严峻背景,阶级矛盾激化,农民斗争风起云涌。为维护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改革,以维护统治。所以应选C。17.C【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俄国贵族认为俄国农奴制的存在为国家提供了经济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主张维持农奴制度,故C项符合题意,B项排除。A项,沙皇专制体现了贵族的利益,故贵族并不反对专制,排除。D项

25、,材料未提及改革农奴制度,排除。18.D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由于它从根本上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选D。19.C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不但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巨额的赎金而导致其濒于完全破产的境地。20.D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历 史问题的能力。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中下级武士 的处境日益恶化,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表明日本幕 府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

26、府 的一支重要力量,故选项D不能被反映出来。 21.B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客观上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材料中的“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更能证明这一点,读清材料的题意才能正确做题,材料的主旨是在论述太平天国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关系,而不是其他的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22.D从中日两国民众对海国图志的态度上来看,中国民众对此并不重视,而日本民众对此则十分看重,这说明两国的民众基础就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社会危机的

27、问题;B选项与此无关;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23.A明治维新。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力量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却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C选项是明治维新的产物,B、D两项表述不准确。24.D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学习的是德国的政治体制,德国1871年宪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的残余,赋予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日本学习德国的体制,也是保留了大量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残余,故选D。25.D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来改造传统封建文化,D正确;A属于身份;B是武士道精神;C属于D内容。26.C试题分析:

28、A项目标对于当时的日本还太大,日本当时的情况还不能直接跨越到这个地位上。B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与影响27.A由于明治政府的领导者出身于中下级武士和各藩大名,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故没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故A正确;当时日本没有形成完全的资产阶级,故B错误;人民是否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大日本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属于原因,故D错误。故选A。28.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主要是对华开矿、投资、办厂、贷款等。结合所学B、C

29、、D符合所学,A表述不当。故选A29.D【详解】根据材料“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擢小臣”可知康有为意识到改革阻力很大,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主旨是同封建势力妥协,不是在变法中讲究策略,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旧衙门和官员的问题,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仅体现了材料部分内容,故C错误。30.C试题分析:近代化主要指经济领域内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科学化、理性化,对比近代化概念,C项最佳。A项错误,维新变法最终失败,主导地位很快的失去;C项错误,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

30、宪而不是民主共和;D项错误,儒家思想并不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用。31.(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梭伦改革:贵族与平民的矛盾。(2)按照财产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资格决定公民享有的权利。(3)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农抑商。(4)商鞅变法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梭伦改革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32.(1)问题: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措施: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

31、家统一)奠定了基础。33.(1)西方:思想(精神)制度器物;中国:器物制度思想(精神)。(2)相同点: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手段上: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法。34.(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订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3)甲午战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人民进一步向西方学习,掀起爱国救亡运动。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