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893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必修4).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纲考点解读】明确考纲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课程标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备考指要1.从考查的内容看,本课是高考哲学的重点内容

2、,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从题型来看,本专题主客观题都有,近几年主观题出现的非常多,需要同学们高度重视。3、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及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原因。 【考点精讲精析】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知识梳理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二者的含

3、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2)二者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特别提

4、示(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性质是不同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区别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

5、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作出了不同回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历史唯心主义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它在历史观中的表现是:认为历史发展由人们的意志决定的,特别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天命”、“神”或“绝对精神”决定的。4.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1)原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在实践中展现的。实践的观点是辩

6、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践观点。二、典型例题1.(2011天津卷)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 B. C. D. 解析 A。本题考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绝对社会意识,人们的幸福感以物质财富为基础,体现了这点,符合题意,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致,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

7、独立性,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有确与错误执法,所以 不能笼统的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说法错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的社会意识的变化。本题答案选A。2.(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

8、,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解析】 第(2)问要求运用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本问知识要求明确,问题指向比较集中,解答时应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把知识和材料结合起来。要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稳独立性、妈祖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妈祖文化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考点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他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学会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生产

10、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考点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学会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两者的含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1、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结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要注意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上层建筑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机构。其中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意识

12、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意识形态的范围比社会意识要小,它专指那些与特定生产关系有关的社会意识现象。风俗习惯、科学等社会意识现象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考点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

13、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典型例题】(2011浙江

14、高考卷)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 B. C. D. 考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对人民群众含义的理解。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是劳动群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15、。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算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2、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

16、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典型例题】(2009广东卷40)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

17、空气污染,物种退化。材料2: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结合材料2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答案要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

18、要意义。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知识拓展】1、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贯彻和应用。依据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

19、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后,才出现了真正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这个历史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也称为唯物史观。2、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也叫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3、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生产力。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是由人(劳动者)和物(生产资料)这两个因素构成的,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在生产力中,具有一定生产

20、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首要因素。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力是社会生产方式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4、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生产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即分配形式。在这三个方面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方面,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产品的分配形式。5、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指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

21、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复杂的。在每一个社会形态里,都有一种生产关系占主要地位,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特征,也规定着这个社会上层建筑的主要特征。6、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所谓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这个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面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现实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0/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考纲考点解读】明确考纲(3)时代精神的精华哲

22、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示与建议: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方社会进步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毛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备考指要从以前高考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考点涉及较少。但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进一步强调要繁荣和发展哲学

23、社会科学以及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本部分内容不可忽视。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运用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个知识点,说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考点精讲精析】考点3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知识梳理1.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

24、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易混易错点】 哲学并非都是时代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的作用(1)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

25、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科学发现。(3)理论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26、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

27、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

28、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典型例题1. (2010盐城模拟)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告诉我们( )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 B. C. D.【解析】马克思的话体现出哲学思想与时代、人民的关系,所以选D。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答案】D2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

29、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解析】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表明哲学的作用。ABD说法错误。【答案】C3(2010江苏卷)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答案】A4(2009江苏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30、。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其他的哲学也是这样。故的说法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的,排除含的选项,本题选B项。【答案】B5(2009苏南四校模拟)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是对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丰富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是哲学发展的颠峰A. B. C. D.【解析】材料中心旨在揭示科学发展观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这说明,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看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当选。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表述错误。【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