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政治 必修14.10.1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
2、标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16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
3、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目标明确,阶段清楚。在新世纪,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任务,可以分成以下三步:一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未来50年的第一步。由于进入小康社会时,广大的农村和一部分居民还不能达到既定的小康生活水平,广大居民在奔小康的进程中还面临一系列遗留问题,而且,这时的小康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所
4、以,到2010年,是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适度快速和健康发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尤其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广大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这是整个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二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是小康社会的中期阶段,也是未来50年的第二步。党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根据这一战略思想,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在整体上全面进入宽裕阶段,城镇居民进一步走向
5、比较富裕,这时,中国将完全建成宽裕型小康社会。三是未来50年的第三步,时间大体从2020年到2050年,这是小康社会的后期阶段。党提出的总目标是,到21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小康一词最早源于礼记礼运,古人将其与“大同并列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或社会理想。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尽管“小康之家、“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但古人眼里的小康社会,归根到底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状态。随着中国步入
6、现代化建设进程,“小康概念的内涵也开始发生变化,并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深化和充实,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战略蓝图。从邓小平于上世纪年代末首先用“小康”来概括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到党中央提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再到“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小康”的内涵在不断深化。现阶段,“小康”实现程度
7、及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反映我们国家历史进步的一把标尺,成为衡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55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25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到20
8、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按国际公认标准,我国已走出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这是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有了一个新的、更加坚实的基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异同比较概念比较内容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同点不同点计算时间计算内容表现形式计算范围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货币货币本国常住居民为标准国界为标准(在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外国居民(2)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
9、,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2)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经济体系方面的目标(3)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的目标(4)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目标2、经济建设的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
10、区域经济研究部“十一.五”计划基本思路研究课题组 经济主题 第一项指标: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这一目标,GDP必须保持年均7.2%的速度。根据改革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有关预测,这一目标是可能实现的。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长9.7%。考虑到增长条件的变化,未来20年,GDP增长速度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是,保持GDP年均增长7.2%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综合考虑,我们建议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GDP目标设定为25000元。按照汇
11、率法计算,这一水平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币值变动等因素,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到5000美元之间。第二项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一条普遍的规律。1980-2000年,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年均0.94个百分点。如果未来20年劳动力仍以这一速度向非农转移,那么,2020年非农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应达到70%左右。但是,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对于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似乎不能做如此乐观的预期。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力非农转移速度较快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大致为1982-1988年)。这个时期,广大农村
12、劳动力就近转移到劳动密集程度高、对劳动者技能要求比较低的乡镇企业中就业。第二个时期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致为1992-1996年)。这个时期,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空前繁荣,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从事各种低技术的劳动。1998年之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基本上保持在50%的水平上。这说明,近年来经济增长对于劳动力转移的拉动没有结构偏向性,或者说,非农产业就业的增长不快于农业就业的增长。主要原因是:第一,经济增长较前一阶段有所放慢;第二,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导致对于低技术劳动需求增长的减缓。在未来20年的发展中,如果这种增长方式不改变,那么,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
13、提高将面临极大困难。当然,应该注意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广泛参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有力地促进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非农就业比重可以达到60%左右。1890年,美国的人均GDP3396美元(1990年国际美元),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2.7%。1870年,英国的人均GDP3263美元,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7.2%。综上,我们估计,2020年,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望达到60%以上。第三项指标: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等于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一
14、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尔系数越小。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在30%上下。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居民生活状态的变化情况,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建议用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以及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作为描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目标的重要指标。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1980-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56.9%下降到39.4%,年均下降0.9个百分点左右;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61.8%下降到49.1%,年均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将继续
15、下降。根据国际经验,我们估计,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可以将到3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以降到40%以下。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保证最低收入人口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为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除了有反映全体居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外,还应有反映最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关注最低收入15人口的生活状况,是国际上通行的研究社会公平状态的做法。鉴此,本指标体系选择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作为反映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性的重要指标。2002年,城镇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50%以下(为46.0%)。我们认为,到2
16、020年时,全部人口中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至少应降到50%。第四项指标:城乡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1980-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4%,分别低于GDP年均增长速度4.0和3.5个百分点。事实上,在过去的20多年中,人均收入翻两番所需要的时间不仅长于GDP翻两番的时间,而且也长于人均GDP翻两番的时间。1997年,我国的人均GDP比1980年翻了两番。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980年的3.0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80年的3.5倍。在未来的20年中,GDP年均增长速度将慢于前20年。如
17、果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维持不变,那么,居民收入增长将更加缓慢。考虑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思想和“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将得到贯彻落实,居民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差别有望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相对差距也有望缩小。可以估计,在2020年GDP翻两番之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是2000年的3倍左右,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2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是2000年的3.5倍,按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8:1下降到2.5:1左右。社会主题 第五项指标: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
18、度的指标。基尼系数的取值在0和1之间,取值为0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取值为l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国:促进公平的经济增长提供的数据,1999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37。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在0.45以上,收入分配不甚合理。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我国将加大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可以预计,在未来20年中,我国的基尼系数将呈下降之势,2020年,有可能下降到0.4以下。第六项指标: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工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为全体国民提供
19、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基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2020年,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应达到100%。第七项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 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从总体上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受教育情况和人口素质,我们认为,选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比较合适。国际上一般选用15岁和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判断国民受教育水平的依据。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人类发展报告的资料,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4年。同年,世界高收入国家为10年,美国为12.1年。我国一般选用6岁和6岁以
20、上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作为判断国民受教育水平的依据。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2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将全面实现9年义务教育,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同时,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也将得到较快发展,2020年,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10年。第八项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指标,既能反映社会、经济的进步状况和医疗水平的发展状况,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2000年低收入国家的出生时预期寿命为59岁,中等收入国家为69岁,中
21、低收入国家为64岁,高收入国家为78岁,我国为71.4岁。我国的预期寿命显著地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估计,2020年我国的预期寿命可达到75岁。第九项指标: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影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条件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文化产业覆盖众多不同的行业。目前,国际上,对于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明确的一致的界定。根据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联合建立的北美产业分类方法(NAICS),大致地说,文化产业包括娱乐业与电子传媒业、印刷业与出版业、旅行与旅游业。在我国的统计体系中,还不存在对于这类产业
22、的系统统计。因此,我们选用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反映文化产业的代行指标。2000年,我国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文化产业比较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文化产业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将得到较快的发展。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达到10%。第十项指标:犯罪率 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国际上,一般选用“暴力犯罪率”作为反映居民生活安全环境的逆指标。这里,我们选择刑事犯罪率作为反映居民生活安全环境的指标。2000年我国平均万人中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29起,2020年应降至15起万人以下。第十
23、一项指标:日均消费性支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 日均消费支出小于1美元(购买力平价值)的人口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贫困状况和公平状况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缺乏类似的统计,但有关于城乡人口的贫困标准,可以根据这些标准设计这一指标。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贫困线为2310元人,农村居民家庭贫困线为627元人;城市最低救助标准应为每人每日6.3元,农村最低救助标准应为每人每日1.7元。这些标准是保证贫困人口基本生存需要的最低标准。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认为,2020年,城乡贫困人口日均消费支出均不应低于按目前价格计算的5元。因此,我们设定,2020年我国日均消费支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应降到0。
24、环境主题 第十二项指标: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能源消耗的总量及其结构直接影响着环境质量。为了反映经济增长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以及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我们选择能源利用效率作为环境主题方面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选用千克油当量的产出(购买力平价值)作为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由于对于购买力平价方法存在争议,还由于我国统计年鉴上只存在标准煤的数字,我们在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提供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汇率法的换算结果,以及油当量和煤当量的换算关系。估算了相关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1998年,我国千克煤当量的产出是0.65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2.32美元,低收入国家0.58
25、美元,中等收入国家1.4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1.82美元,日本是5.87美元,美国是2.66美元。2000年,我国千克煤当量的产出是6.8元(相当于0.82美元),比1998年有所提高,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按2000年的价格计算,我国千克煤当量的产出可达到20元(相当于2.4美元),与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相当。第十三项指标:使用经改善水源人口比重 能够使用上经过改善的水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国际上,用能够使用经过改善的水源的人口比重(为简化起见,此处称安全卫生水普及率)作为评价居民用水状况的指标
26、。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2000年我国安全卫生水普及率为75%,世界平均水平为81%,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I大于3000美元小于9400美元)为87%,高收入国家为100%。根据国际经验,2020年,城乡居民的安全卫生水普及率可达到90%左右。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至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安全卫生水普及率应达到100%。这一水平虽然高于目前上中等国家的水平,但是,是应该也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第十四项指标: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环境质量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国际上通常选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作为评价环境质量的逆指标。本文建议采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作为反映环境质
27、量状况的指标。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是将大气、水质、噪声等污染状况综合起来对环境质量进行考察的指数。现在,国内有关方面正在研究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断标准。制度主题 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规则和组织。制度涉及许多方面,但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廉政建设和政府管理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前者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政治文明发展的状况,后者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第十五项指标:廉政建设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由设在柏林的世界性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设计的腐败指标来评定公共机构的腐败状况。这种方法计算复杂,与调查对象的主观判断关系密切,客观性不太强。结合中国国情,同时考虑到
28、可操作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建议用全国检察机关直接立案的贪污贿赂和渎职案件数与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人数之比作为反映廉政状况的代行指标(姑且称之为“廉政指数”)。2000年我国万名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人员中检察机关立案的件数为41起,至2020年,应降至10起万人。第十六项指标:政府管理能力 政府管理能力涉及公共财政管理、国家储备状况、法律法规建设、社会秩序维护等诸多方面。为体现小康指标体系的简洁性和易操作,我们选用非正常死亡率作为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中评价政府管理能力的一个代行指标。这一指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非正常死亡包括因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死亡人数。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用交通事故和火灾死亡人数的比重估计非正常死亡率,2000年为15,2020年应降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