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时双基练5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解析孙中山“革命”含义应从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来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民族即以暴力方式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民权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平等的共和国;民生即要消除贫富不均,故B项
2、正确。答案B2(2016杭州一模)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A自由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解析“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具体来说,土地国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节制资本,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答案D3(2016北京海淀区模拟)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对当时革命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对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A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B造成了民主自由思想的产生C促成了民主革命团体的形成D感召了立宪派转投革命阵
3、营解析孙中山于1905年民报发刊词阐述了三民主义,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产生深远影响,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民主自由思想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故B项错误;1894年兴中会为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早于三民主义,故C项错误;立宪派转投革命阵营则是在1906年预备立宪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A4(2016天津河西区质检)“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孙中山在1922年的这段话反映了()A孙中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联合苏俄,发动民众B孙中山
4、要消灭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C孙中山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D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解析“更多工人参加进来”说明孙中山思想的转变,提出了三大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消灭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目标,故B项错误;1922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C项错误;题目要求对史料的解读,而非评价,故D项错误。答案A5(2016济南模拟)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解析“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
5、意即是从中国社会中已存在的思想继承而来,只有民族主义,故A项正确;民权主义属于“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故B项错误;“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是指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6(2016金华十校联考)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A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完全接受了中共的革命主张C革命策略有所调整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解析孙中山提到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国富民穷,贫富差距悬殊的虚
6、假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即通过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改善民众的生活,确立了“扶助农工”的政策,革命策略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孙中山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认为中国的出路是资本主义,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7(2016揭阳模拟)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革命家
7、”实际上强调孙中山在某种角度重视下层民众利益,结合孙中山思想内涵可知C符合题意。答案C8(2016嘉兴模拟)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率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进行北伐战争解析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并没有在国内,没有直接领导起义,排除A;B中的中华民国约法说法错误,应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失败后,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发展,C正确;D “领导进行北伐战争”说法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9阅读下列材料
8、: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
9、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
10、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4)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而作的努力。第(1)问,第一小问把握材料一中的“维新”;第二小问中把握材料中“革命”即可。 第(2)问,把握材料三中的“妥协”“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等即可。第(3)问,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回答。第(4)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变化:维新变为革命。(2)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4)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崇高的革命精神。(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