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2 双基限时练17.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372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2 双基限时练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2 双基限时练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2 双基限时练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2 双基限时练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2 双基限时练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2 双基限时练17.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2 双基限时练17.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2 双基限时练17.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双基限时练(十七)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一、选择题1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A弥补财政赤字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原因和目的的认识。其中A、B两项易排除,可从时间和目的上对C、D两项进行区别,签订此合同是在1913年,正是国民党在议会中势力大增而引起袁世凯惊恐的时候。因此,袁世凯为镇压国民党的势力而签订该合同。答案C2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是()A对武昌起义后建立中华民国表示异议B为清朝专制统治辩护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反对黎元洪继任总统解析本题是限制性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

2、解题关键是准确记忆关于护国运动的史实,同时要注意理解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含义,抓住“国体”二字进行分析,联系袁世凯复辟帝制进行思考,应不难作答。答案C3在1912年底的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按照临时约法的规定,即可由国民党()A解散现任政府 B组织下任内阁C推荐下任总统 D修订宪法解析按照临时约法的规定,国会第一大党负责组织下任内阁。答案B4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而言的()A领导力量 B革命任务C革命性质 D斗争方式解析辛亥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确立共和制;二次革命的任务是反对袁世凯实行专制,巩固共

3、和制度,从革命任务上,两者一脉相承。答案B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违背这一思想潮流的事件是()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张勋复辟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而张勋复辟违背了这一思想潮流,最终以失败而结束。答案D6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是孙中山在什么事件后得出的结论()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 D反张勋复辟解析根据时间“1918年”即可得出这

4、是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被西南军阀排挤而被迫辞去大元帅之后得出的结论。答案C7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这样写道:“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哪方面的局限性()A革命规模 B革命过程C革命性质 D反封建程度解析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深入发动群众,对封建思想没有彻底批判,只是触及了表面封建帝制,反封建程度不深,故选D。答案D8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其原因是()A袁世凯篡夺了革

5、命果实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因而不能领导中国完成民主革命。故选C。答案C9“府院之争”的根源是()A黎元洪与段祺瑞的权力之争B总统府与国务院的参战之争C黎元洪与段祺瑞争夺日本贷款D美国与日本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解析帝国主义国家鉴于袁世凯死后出现的军阀割据形势,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各自寻找在华代理人以扩张自己的势力。答案D10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C美日争夺中

6、国的矛盾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解析宋教仁改组同盟会成立国民党,并在1913年的大选中获胜,希望通过政党政治,走议会道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遭到袁世凯刺杀,这体现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答案B11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解析“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

7、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成了众矢之的。答案A12以下对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表述中,不够准确的是()A号召武力讨袁,领导“二次革命”B发表讨袁宣言,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C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D成立护法军政府,倡导护法运动解析B项中的护国军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组建;A、C、D三项均是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史实,故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说:“鄙人原非如新进耳食家(指主张民主共和者)之心醉共和,故于共和国体(实际指政体)非有所偏爱,而于其他国体有所偏恶。鄙人生平持论,无论何种国体皆非所对,唯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故以为政体诚能立

8、宪,则无论国体为君主为共和,无一而不可也。政体而非立宪,则无论国体为君主为共和,无一而可也。今在共和国体之下而暂行专制,其中有种种不得已之理由,犯众谤以行之,尚能为天下人所共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材料二天下汹汹,徒为袁氏之故,苟可以去袁氏而借于兵,其道何由,固无所择。我师之起,职在讨袁非袁自退,黎大总统(指黎元洪)继任,不能罢兵。守此范围,无敢逾越。军务院考实材料三孙中山说:“保持民国,不徒以讨袁为毕事,讨贼之举当视其职志之究竟为何,其所表示尊重者为何,其策略由来与建设根本者为何,而后乃有牺牲代价之可言。民国前途始有依赖。”第二次讨袁宣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梁氏文中表明的对“国体”的立

9、场如何?其在文中阐述的对现实“国体”的主张有何基本特点?梁氏是否真正主张“共和”?为什么?(2)根据材料二,正文中阐述的出师北伐的斗争目标有何针对性?其一旦实现,能否达到护国的目的?为什么?(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看看两者的思想有何不同?孙中山的愿望是否能够实现?为什么?(4)根据以上材料,各派力量共同反袁,说明了什么问题?客观上对倒袁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主要考查护国运动,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一向鼓吹保皇的梁启超也主张维持现有政体,但他并不是真正拥护共和,而是以共和之名行立宪之实。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梁启超把矛头直指袁世凯,而孙中山则以恢复民国为目的,不独以推翻袁世凯为最终目的

10、。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各派人物主张的异同点,这样才能把握他们思想的本质。答案(1)梁启超是站在中立立场上评论国体。其主张是维持现行国体。不是,因其主张以共和之名而行君主立宪之实。(2)只针对袁世凯。不能,因其起兵是不得已的;只反袁而不反军阀统治。(3)材料二认为只要袁世凯退位、黎元洪继位即可,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不仅仅是去掉袁世凯,更重要的是恢复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不能,由于客观原因,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4)复辟帝制是没有出路的。加强了反袁力量。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拟定了共和的三策:(1)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2)由各军队联名要求共和。(3)用武力胁迫

11、要求共和。段祺瑞与皖系军阀材料二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亦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 材料三今日民智日开,民气日倡之世,而欲从一姓之威严驯服亿兆,尤为总理所万不能致。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与闻国事只是既已久服务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请回答:(1)材料一中段祺瑞联名要求共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决不多发一言”又说明了什么?(2)材料三中段祺瑞被“罢斥”的原因是什么?“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目的又是什么?(

12、3)根据以上材料,有人说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功臣”,对此你是否赞同?并阐述理由。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知,段祺瑞是在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上台创造条件;第二小问要从袁世凯众叛亲离的形势角度考虑。第(2)问实际考查府院之争的概况,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回答。第(3)问要明确段祺瑞是封建军阀的代表,其“三造共和”是各有目的,并分别论述即可。答案(1)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问题上,段祺瑞“不多发一言”,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不得人心,导致了众叛亲离。(2)段祺瑞被“罢斥”是因为他和黎元洪在是否参加一战问题上矛盾激化,被黎元洪免职。“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实际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3)不赞同。段祺瑞绝非真心拥护共和,材料一中的目的是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材料二中对袁世凯复辟“决不多发一言”是因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材料三中的目的是伺机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大权。他重掌大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就充分暴露了他以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的丑恶嘴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