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36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最早改变世卿世禄制的是A. 管仲改革B. 魏文侯变法C. 吴起改革D. 商鞅变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文侯变法采取的措施之一废除奴隶主官爵世袭制,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使地主阶级的代表得以牢固地掌握政权,是中国古代最早改变世卿世禄制的改革,B选项符合题意。管仲改革改革未涉及到改革世卿世禄制度,A选项排除。吴起改革和商鞅变法在魏文侯变法改革之后,CD排除。2.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A.

2、“相地而衰征”B. “废沟洫”C. “尽地力”D. “为田开阡陌封疆”【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变法内容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A项“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的管仲改革的内容,意思是根据土地制度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B和C项“废沟洫”、“尽地力”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也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D项“为田开阡陌封疆”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所以答案为A。3.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大大加快了各民族人民融合进程的是 ( )A. 推行均田制B. 实行三长制C. 整顿吏治D. 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

3、,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A属于土地政策,主要是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以缓和阶级矛盾,排除;B是基层管理制度,排除;C是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缓和阶级矛盾,排除;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汉文化,加快了各民族人民融合,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有关A. 奖励军功B. 奖励耕织C. 焚烧诗书D. 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可知,秦人怕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故人情显得特别淡薄,D项符合题意

4、。奖励军功、奖励耕种、焚烧诗书都不会使人际关系变得淡薄,排除AB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意思,解答历史题需要严格遵循材料的意思。5. 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B. 北方民族的南侵C. 对西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D. 财政入不敷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过度集权导致地方积贫积弱局面,故A项正确。北方民族的南侵属于外因,故B项排除。对西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是积贫积弱局面的消极后果,故C项排除。财政入不敷出是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排除。考点:

5、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集权【名师点睛】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至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6.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A. 推行青苗法B. 实行募役法C. 颁行农田水利法D. 推行免役法【答案】C【解析】【详解】农田水利法是北宋鼓励农民兴修水利、耕种土地的

6、措施。王安石新法之一,“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正是这一措施的影响,C正确;A主要是贷款问题;募役法(免役法)规定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B和D错误。7.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 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 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 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 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答案】C【解析】【详解】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都因为变法改革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7、改革者在推行改革时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故选C项;“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改革的风险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不是注意保护自己就能解决的,故排除B项;“彻底镇压”的说法过于绝对,也不利于改革的推行,故排除D项。8. 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 )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 创立的加尔文宗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加尔文有关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故正确。他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

8、标准,故正确。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也属于加尔文,故正确。加尔文宗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错误。故正确,故选A项。错误,故B项排除。错误,故C项排除。错误,故D项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9.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A.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 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C. 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D. 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答案】D【解析】【详解】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他的改革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不光是技术;彼得一世改革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说法本

9、身正确,但不能作为其改革性质不属于资产阶级的依据,错误;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不符合史实,错误。10.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B. 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C.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D. 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无能,所以在此之后1861年俄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故选C。考点:历史上

10、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1.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前者天皇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 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C. 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 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答案】C【解析】前者和后者在本质上都是近代民主政治,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前者君主权力的确是至高无上的,后者君主权力的确是受宪法制约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前者天皇是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是超过了国王,因为主权在与议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11、;前者内阁大臣的确是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的确要对议会负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着土耳其、英国和马木路克三股外来势力B. 日本倒幕派联合外来势力推翻了幕府统治C. 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展开的D. 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幕府统治是日本倒幕派推翻的,未联合外来势力,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ACD选项表述正确,排除。13.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说法,不正确

12、的是A. 在政府开放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B. 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C. 日本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D. 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是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向西方学习,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在政府开放的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的说法正确,A选项排除。明治维新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的说法正确,B选项排除。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D选项排除。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 平城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差B. 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

13、政权C. 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D. 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设问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地理环境看,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故A项正确,排除。从军事安全看,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故B项正确,排除。从经济生产方式看,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故D项正确,排除。征伐南齐,不是迁都洛阳的原因,故C项错误,符合题干要求,选C。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迁都洛阳1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

14、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意图是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梁启超记载俾斯麦认为日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日本人到欧洲讨论学业和研究官制,中国之所以弱小是因为中国人到欧洲仅仅是为了购买便宜的舰船,这说明中日双方对西方不同层面的学习导致了两国的差距不断加大,其主要意图是为了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A正确;材料未涉及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B排除;材料未涉及对洋务运动的批判,C排除;D仅是材料的表象,梁启

15、超主要是为了论证中国制度变革的合理性,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1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

16、靠赎罪券。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2)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答案】(1)共同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不同: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原因:西欧资产主义兴起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兴起,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民族教会。(2)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

17、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1)由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和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可知两人都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即“因信称义”;而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则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原因”结合时代背景从动摇天主教神学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角度分析归纳。(2)从思想、宗教、民族与国家、经济、政治等多角度分层次去阐述,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等。17.根据历史重大改革回眸相关内容,中外近现代

18、史上的改革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第四,改革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请根据以上四个方面选择一个方面简要说明。【答案】第一方面:欧洲宗教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第二方面: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第三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近代化第四方面:埃及穆罕默德国阿里改革,一度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解析】【分析】【详解】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对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作用可以归纳

19、为四种情况,选取一种,通过举例进行评述这个观点,主要从改革的性质和作用方面思考即可。如选取第三方面“改革时封建色号和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根据所学主要有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选一个回答即可。如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近代化。18.风俗习惯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相关知识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北魏孝文改革中,是怎样着手进行风俗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2)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如何评价其变革?【答案】(1)改革: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

20、,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评价:这些改革措施,革除了鲜卑族陋习,适应了统治需要。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2)彼得一世改革:强行推广西欧生活风俗,改用西方的服装,并强行剪掉胡须,还推行西方的社交风俗。这些做法有利于学习西方,革除了俄国人的陋习,但其推行又是野蛮的、带有强制性的,有绝对化的倾向。明治维新: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方面学习西方。这些做法改造了日本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却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解析】【详解】(1)改革:根据孝文帝改革内容从汉化方面来回答内容;评价: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从汉化对加快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等方面回答。(2)彼得一世改革:主要从强行推广西欧风俗、服装、社交风俗等方面革除陋习。评价从有利于学习西方,但是在推行中具有绝对性、强制性和野蛮性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内容:主要从吸取西方思想和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等方面回答。评价:从促进文明开化的同时保持着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