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4个字。2.能够正确读词语,初步理解了解短文的意思。3.培养多数学生从小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云云小手的能干与勤快。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培养多数学生从小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图片导入。出示图片,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胖乎乎的小手。二、新授(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手、爸、报、双。3.去掉拼音齐读生
2、字。(二)朗读感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些什么?说说云云是怎样一个小女孩?。(三)问题切入。A讨论:妈妈、爸爸、姥姥喜欢云云的小胖手吗?1.云云帮妈妈做过什么事?你是怎么知道的?2.你能读读妈妈的话吗?你认为妈妈说这话时心情怎样?3.你能把妈妈的心情读出来吗?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B.你还喜欢谁的话?为什么?你能大声的读一读吗?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2.你喜欢云云的小胖手吗?你想对云云说什么?3.全体有感情的读课文。三、练习1.扩词熟记生字。手( )( )( ) 爸( )( )()报( )( )( ) 双( )()( )2.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
3、会画,天天干活不吃饭。是什么? 课堂小结 四、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云云的懂事、勤劳,我们都要向她学习呀! 课后习题 五、作业1.背诵课文。2.你能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什么事情呢?“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
4、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板书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六、板书 胖乎乎的小手妈妈 洗手绢爸爸 拿报纸姥姥 挠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