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二部分考点四遗传的基本规律高考预测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常考点,且常考常新,高考命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考点:(1)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3)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分析。预测体验1下图所示为四个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C甲、丙、丁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是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C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不能用丁图表示;家系乙中若为伴性遗传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基因携带者;红绿色盲遗传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不能用甲、丙、丁
2、图示表示;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是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1/21/8。2(2014孝感统考)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中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代中雌果蝇与亲代中雄果蝇的眼色相同,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的眼色相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亲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都存在等位基因B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3/4C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各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相等D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不是与亲代的相同,就是与F1的相同答案B3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2和3婚后生下一个性
3、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B此家族中,3的基因型是XHXh,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C若2和3再生育,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D若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D2不患病,其性染色体异常原因不是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由于III2患病,则1的基因型不可能是XHXH;若2和3再生育,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8;1基因型为XHXh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21/21/4。4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一
4、种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杂合子也会出现患病症状,但症状会轻于此病的纯合子。下图示该病的遗传图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4和5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有差异B此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C5和6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D若5同时为红绿色盲携带者,6色觉正常,则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4C从图示看出,4和5的遗传信息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5和6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21/4;若5同时为红绿色盲携带者,6色觉正常,则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8。5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
5、眼(e)为显性。基因型为Ee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不可能是()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BEee的基因型可能是Ee精子和e的卵细胞形成的,精子的异常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造成的;也有可能是E的精子和ee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卵细胞的异常在减数第一次分离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都有可能。6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动物个体的生殖方式完全相同B图中a、b、c三种细胞的产生方式,仅c为有丝分裂C动物个体的产
6、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经过一定的处理也可回复到类似受精卵时期的功能D动物个体之间在性状上也不完全相同,动物个体在性状上跟c也不完全相同,可能的原因均有基因发生突变或由环境条件引起等A是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为个体,是细胞核移植形成重组细胞产生新个体,ab是精子和卵细胞它们是减数分裂产生的,c是有丝分裂产生的。7(2014潍坊模考)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1)该物
7、种基因组测序应测_条染色体,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个四分体。(2)基因型为BBEE和bbEE的植株杂交,应选择基因型为_的个体作母本,得到的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3)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_,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4)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可供选用。实验步骤:_;_。结果预测:如果_,则该植株为纯合子;如果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解析(1)该植物为二倍体,基因组测序时,从每对染色体中选一条即可。体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故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5个四分体。(2)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bbEE个体只能作母
8、本;BBEE和bbEE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为BbEE,F2的基因组成(表现型)及比例为1/4BBEE(野生型)、1/2BbEE(野生型)、1/4bbEE(双雌蕊)。(3)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_ee个体败育,占1/4;可育个体必须含有E,纯合体为BBEE和bbEE。(4)双雌蕊个体的基因组成bbEE或bbEe,和BBEE个体杂交,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观察F2中是否有败育植株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答案(1)55(2)bbEE野生型双雌蕊31(3)3/4BBEE和bbEE(4)让该双雌蕊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没有败育植株出现F2中有败育植株出现8图1所示为人的一
9、对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1,2片段),图26是该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X、Y这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应该发生在_期;交换的部分位于_片段。人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_片段上。(2)若致病基因是位于1的显性基因,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系谱是_;若致病基因是位于1的隐性基因,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系谱是_,这时6的致病基因来自_;若致病基因是位于2的基因,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系谱是_。(3)图5中若致病基因位于上,则10、11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是_;如果10、11号再生育一
10、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发病率_(是/否)存在性别差异。(4)图2和图5家庭中都不携带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若1不携带该家庭的致病基因,则3与12婚配,其后代不患病的概率是_。解析(1)同源染色体之间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发生交叉互换,互换发生在同源区(即片段)。(2)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父病女必病,只有图3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病父必病,图2和图3都符合。若7、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Y、XAXa则9号也患病,因此图4也符合。伴Y遗传是传男不传女,图4符合。(3)图5所示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其基因型可能为XAXa和XAYa或XAXa和XaYA。10、11的女儿
11、不患病,基因型为XaXa,所以10、11的基因型应是XAXa和XaYA。10、11号再生育一个孩子,孩子的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女孩的发病率为50%,男孩的发病率为100%。(4)由于3携带致病基因,在12体内只有相应的显性正常基因,而12未携带该家庭的显性致病基因,故他们所生的孩子全部正常。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1(2)图3图2、图3和图44和5图4(3)XAXa和XaYA是(4)100%考点五遗传的细胞基础高考预测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热点之一,常结合遗传规律进行综合考查,分析近年来高考命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考点:(1)减数分裂过程及配子的多样性。(2)基因随染色体的传递规律。预测
12、体验1图一为某二倍体生物(AaBb)细胞不同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二表示其中某一时期的细胞图像,正确的选项是()A图一若为减数分裂,则A与a的分离和A与B的组合发生在cd段某个时期B图一若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图二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图二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A图一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de段代表着丝点分裂。图一若为减数分裂,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而A与a的分离和A与B的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图一若为有丝分裂,则ef段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
13、可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B错误。图二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图二细胞中1与2、3与4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2甲丁为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B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1C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D乙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B由图示看出,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丙、丁为减数分裂无连续性;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1
14、;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有多种,AaBb为其一;乙不是初级精母细胞,丁可能是极体。3如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B若在复制时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则该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C若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则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D如图基因N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出现异常A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均异常,通过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若在复制时没有发生差错,且无交叉互换,则该细胞将产生2种类型的精细胞;若染色体1和2发
15、生部分片段的交换,则会发生基因重组,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如图基因N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1/4出现异常。4(2014黄山七校联考)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动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B性腺中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能够发生基因重组的是乙D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D从图丙看出,该动物为雌性,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性腺中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丙细胞为次卵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5如图的甲、乙为染色体配对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丙、丁是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现象,至是对这些现象出现的
16、原因或结果的解释,其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图甲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缺失图乙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倒位图丙会导致染色体片段重复图丁会导致基因重组A BC DD图甲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图乙为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图丙为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不会导致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图丁为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6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据此所作判断正确的是()A该患儿致病基因来自父亲B卵细胞21号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了
17、该患儿C精子21号染色体有2条而产生了该患儿D该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症婴儿的概率为50%C21三体综合征患儿是染色体数目异常病,题意中给出的标记基因,不是致病基因,由于患儿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所以其致病原因是父亲精子21号染色体有2条,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症婴儿的概率不能确定。7下图甲是基因型为MmNn的某动物个体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2)图甲所示细胞,其分裂过程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有_个核DNA分子,有_对同源染色体。(3)在图甲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
18、基因M与M、n与n的分离发生在_,M与N或M与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4)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请在图丙中画出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的示意图,并标出相应的基因。解析从题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来看,应属于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M、m及N、n等位基因分离,M和N(或n)及m和n(或N)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M与M、n与n属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应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图乙中有一条含M基因(即黑色)的染色体和一条含n基因(即白色)的染色体,则图丙中应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另一条。答案(1)初级精母细胞(2
19、)40(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如图所示8(2014龙岩质检)下图甲表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未按分裂顺序排列),图乙表示细胞分裂示意图(部分染色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c柱表示_。(2)据图乙分析,A、C细胞分别对应图甲中的_时期,A细胞有_个染色体组,B细胞中1、2染色体所含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3)图甲中,_(用图中字母表示)时期对应的细胞内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4)一对夫妇,妻子表现正常,丈夫患色盲,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色盲的儿子。可能原因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图甲中的_时期发生异常,该
20、变异类型称为_。解析(1)图甲中、不含c,可确定c为染色单体。(2)图乙中A、C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别对应图甲中的和;A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B细胞中1、2染色体是由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所含的基因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3)图甲中,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V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细胞内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4)丈夫患色盲,基因型可用XaY表示,儿子也患色盲,基因型为XaXaY,可能原因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甲中的时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该变异类型称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21、。答案(1)染色单体(2)、4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3)、(4)染色体(数目)变异考点六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预测遗传的分子基础是高考命题的常考点,分析近年来高考命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考点:(1)DNA的结构特点。(2)DNA分子复制。(3)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预测体验1(2014枣庄模考)有关图示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转录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翻译过程中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C病毒复制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只能用图中的虚线表示DDNA复制、转录及翻译的原料依次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B翻译过程中转运R
22、NA上的反密码子与信使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项错误。病毒复制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有翻译过程,C项错误。DNA复制、转录及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项错误。2(2014辽宁五校联考)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B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
23、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只能得出S型菌中有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因子,此实验并没出现DNA、RNA,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B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C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D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BDNA复制时四种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两个DNA分子;DNA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4下列关于下图中、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24、多选)()A为DNA,在正常情况下复制后形成两个相同的DNAB为tRNA,一种tRNA可携带不同的氨基酸C遗传信息位于上,密码子位于上D和共有的碱基是A、C、GAD图中、所示的分子分别为DNA、tRNA,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的两个DNA分子是一模一样的;tRNA具有专一性,也就是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是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不同的tRNA来转运;遗传信息位于DNA上,而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DNA和RNA具有相同的碱基A、C、G,而DNA特有的碱基为T,RNA特有的碱基为U。5下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
25、千个脱氧核糖核苷酸B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白眼基因与其它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D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的区别是部分碱基对的不同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的区别是基因突变导致部分碱基对的不同,而白眼基因与其它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6对DNA分子的碱基进行数量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其中某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来推断其他碱基数目及其比例。假如检测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数目为x,其比例为y,以下推断正确的有()A碱基总数量为x/yB碱基C的数目为x(0.5y1)C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x/(1y)D碱基
26、G的比例为(1y)/2A根据题意知,Ax,则Tx,它们所占比例均为y,则碱基总数量为x/y;CGx/yATx/y2x,则CGx(1/2y1);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2x(x/y2x)y/(0.5y);碱基G的比例为(12y)/2。7(2014汕头测评)图示人体生长激素基因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该基因中碱基T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该生理活动可发生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B与结构的区别是所含的五碳糖不同C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改变均导致基因突变D所产生的中C至少有(m/2nm)个答案B8下图表示“神经肽与细胞膜通透性关系”的实验过程和部分结果。请据图回答。(1)实验一的结果说明乙种动
27、物胃细胞膜上具有与神经肽结合的_,这种大分子物质是_;从实验二的结果,可推测甲种动物卵母细胞的核中,没有控制该物质合成的_。(2)在实验三的四种物质A、B、C、D和过程甲、乙、丙、丁中:能发生半保留复制的物质是_;碱基组成与功能相同的物质有_和_(用图中字母回答)。有解旋发生的过程是_,有逆转录酶参与的过程是_,会发生碱基序列UAC和AUG配对的过程是_。(用图中标号回答)(3)实验四,若B注入同样的甲种动物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加入神经肽会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吗?试说明理由_。解析神经肽应与受体蛋白结合才能引起膜通透性改变,由实验一、二可知乙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甲细胞膜上无受体蛋白。图中甲是由
28、mRNA生成DNA的逆转录过程,乙是转录,丁是翻译,真核细胞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答案(1)受体蛋白质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基因/DNA)(2)BAC乙甲丁(3)不能,因为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转录必须在细胞核内进行考点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高考预测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常考点,分析近年来高考命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考点:(1)生物不同变异特点及在育种中的应用;(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预测体验1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则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A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D射
29、线处理导致控制茎颜色的基因发生突变C从图示看出,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2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状)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病抗倒状小麦,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B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D育种中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D培育抗病抗倒状小麦可通过单倍体育种,利用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
30、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进行,也可通过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获得,也可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育种中筛选过程是人为因素,不是自然选择。3(2014南通模拟)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项错误。自然界中新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
31、终达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但人工培育多倍体时不需要地理隔离即能实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B、C项错误。4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也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图中显示了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种群产生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32、的结果,有利性状个体保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表示若干次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5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头部和后冀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D从题
33、意看出,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与普通蜣螂相比,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其头部和后冀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只是外表发生的变化,不能说明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
34、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基因的频率大于取决于自然选择;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小于女性群体。7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种种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C在使
35、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其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是因为有抗药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了D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反而升高,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并不一定进化;生物进化了则种群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8(2014厦门质检)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回答:(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
36、组含有_条染色体。(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图中的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_。(3)在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培育出可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的后代。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描述选育雄蚕的过程。解析(1)二倍体家蚕体细胞中有56条染色体,其生殖细胞中有28条染色体,则其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8条染色体。(2)由图示可知,家蚕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利用的是杂交育种。图中的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是aaZWA。(3)可以用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杂交,其后代中无斑纹的都是雄蚕,有斑纹的都是雌蚕。答案(1)28(2)结构变异杂交育种aaZWA(3)如图文字说明:后代中有斑纹的均为雌蚕,应淘汰;无斑纹的为雄蚕,应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