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下列观点中与孟子观点哲理不一致的是()气者,理之依也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我在故我思物是观念的集合。A. B. C. D. 2.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
2、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材料蕴含的哲理是()真正的哲学能够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 B. C. D. 3.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A. B. C.
3、D.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的原因在于()A.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B. 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C. 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5. 关于命运,我国古代思想家有不同论述。论语颜渊中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知命”。墨子提出“非命”,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孟子主张“立命”,强调努力尽
4、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王夫之提出“造命”,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运。材料中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是()A. 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B. 墨子的“非命”和王夫之的“造命”C. 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D. 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6.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曾迎来一位特殊选手-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王峰。最终,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以3:2险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百度大脑”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与人拥有同样形式的智能“百度大脑”
5、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百度大脑”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延伸、放大“百度大脑”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利于认识发展A. B. C. D. 7. 2018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哲学大会深入探讨“人应该怎样生活”“如何培育人性”等面向人类、面向时代的命题,回应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这表明()A.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B. 哲学是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C. 哲学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D. 哲学对人类具有普世的实用价值8. 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包含着哲理,如“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
6、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这说明()A.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B. 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C. 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D.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说明新时
7、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终极真理直接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A. B. C. D.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A. B. C. D. 11. 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A. 机械唯物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客观唯心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12. 哲学史上存在
8、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同时体现这“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A. 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B. 天行有常与心外无物积叶成书与涸泽而渔C. 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D. 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13. “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莱,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与谬误并无明显的界限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9、确反映:A. B. C. D. 14. 2019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这一论述表明()人的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静止是物质世界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A. B. C. D. 15. 如图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运动的土体是物质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A. B. C. D. 1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
10、,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一深刻转变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主体差异A. B. C. D. 17.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
11、福人类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 B. C. D. 18. 数百年来人类关于黑洞的探索,终于得到影像印证。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国上海在内的全球多个地方同步公开了新照片,这是全球20多位科学家历时两年多首次成功捕获的世界首张黑洞图象,爱因斯坦百年猜想终于得到检验。这表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了新的有力证据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A. B. C. D. 19.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同样戴着眼镜观世界、看生
12、活,有人越擦越亮,有人却越抹越黑,关键取决于“在路上”的态度、“在路口”的抉择。更加积极地拥抱生活、更加主动地走向明天,面对我们的歌唱,世界也一定会报之以鲜花与掌声。由此可见()意识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和进程拥有积极的态度能更好地反映和改造世界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还能够改造世界发挥意识能动性是拥有鲜花和掌声的前提A. B. C. D. 20. 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从哲学角度看,小白兔的错误在于()A. 没有看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 没有看到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13、没有充分地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D. 没有真正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21. “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A. B. C. D. 22.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些诗句中蕴含的丰富哲理,会引发出你的激情
14、与感情充实着你的心。下列各句与上述诗句蕴含哲理相近的是()A.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D.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23. 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有时看到的“灯光”是星光、看到的“海洋”是陆地,有时对高度、速度、方向的感知都不正确。这种空间迷向效应,是导致飞机失事的一种常见因素,克服空间迷向,飞行员的做法是“不相信感觉,要相信仪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不相信感觉”是因为经验认识不可靠“要相信仪表”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看到的“海洋”是陆地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看到的“灯光”是星光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
15、 B. C. D. 24. 在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多样性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A. B. C. D. 25. 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真理
16、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 B. C. D. 26.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B. 实践出真知,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亲身的实践C. 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 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7.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
17、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对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伟大人物的意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A. B. C. D. 28.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们经过5年攻关,研发出高效的化合物诱导多能干细胞新方法,开发了一套“魔法药水”,用它依次为细胞“洗澡”,实现多种体细胞类型的“返老还童”,这项成果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一研究成果表明()“魔法药水”是实现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根本途径对干细胞的认识是实现细胞“返老还童”的基础我们确信人类的思维
18、和客观世界之间具有同一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A. B. C. D. 29.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这告诉我们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材料从一个角度说明()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条件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人们可以认识,改变和利用客观规律A. B. C. D. 30. 2019年4月10日,EHT项目和中国科学院与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了黑洞“真容”。该项目是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合作,通过“
19、甚长基线干涉技术”和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用于直接探测黑洞。此前,夭文学家都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来表明黑洞的存在。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表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日益精进的工具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揭示“黑洞”的奥秘是迟早的事D.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应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超越真理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律全会上强
20、调,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执政党广大干部和党员的家风建设,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传统的家规、家风、家训作为一种民间教化的工具,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钱氏家训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为框架并加以发展,使钱氏家族人才辈出,如号称“科技三钱”的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梁启超一生,唯一不变的是爱国”,梁启超的家规集中一点就是“爱国”,在这种家规的教育下,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报效祖国。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发挥家规、家风、家训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32. 2018年9月16日台风“
21、山竹”登陆我国,带来的强风、大浪、暴雨导致作物倒伏受淹、水产养殖业受损。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 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 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 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结合材料,请指出上述三人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今天的中国变成现实。十余次神舟起飞,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
22、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航天开始迈向空间站时代。“蛟龙”问世,历经了八年,经过了无数次试验,下潜深度不断刷新,实现从零到7062米水深的跨越,面对难以捉摸的天气和复杂海况,科研人员说:“我们要有冒险精神,但我们绝不是赌徒。”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无论上天还是入海,每一次试验都要限定严密的条件,依靠专家制定精细的预案;都要攻克通信、能源、控制、生命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
23、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攀登科学高峰,不断探索大自然奥秘,中国人从未停下脚步。请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科研人员“上天入海”如何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中国科研人员“上天入海”的过程,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治试卷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首先,“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意思是: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思想、领悟罢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其次,设问要求:“与孟子观点哲理不一致的是”,即要找出唯物主义观点: 符合题意,“气者,理之依也”,气是理念的依存,是唯物主义;
24、 不合题意,“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是唯心主义观点; 符合题意,“我在故我思”属于唯物主义; 不合题意,“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唯心主义 故本题选B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
25、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语是做好本题的关键,解答本题一是要能正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要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2.【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材料蕴
26、含的哲理是:真正的哲学能够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不合题意,材料也没有体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故选:B。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哲学与时代精神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矛盾普
27、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指导意义: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又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个性)。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
28、握,难度中等。3.【答案】C【解析】说法错误,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因此老马之“智”不是源于实践而是马自身的一种本能。 符合题意,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具体表现为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其中目的性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报有一定的目的。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在部队迷失方向时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形,利用老马的智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老马识途的功能在于老马对于路途的熟悉程度,路线在老马记忆中的客观存在是这个功能的客观实在性,人只
29、是发现了老马的这个功能。 故选:C。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4.【答案】B【解析】B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的原因在于坚持科学
30、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ACD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31、,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的再认,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5.【答案】B【解析】A不符合题意,孔子认为人的命运由上天决定,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孟子虽然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来改变命运,但却是从唯心主义角度谈命运的; B符合题意,墨子认为人的命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这否认了世界是神创造的,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王夫之主张人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把握客观规律,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 C不符合题,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分别具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倾向,不选
32、; D不符合题,孟子的“立命”具有唯心主义倾向,庄子主张安之若命,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属于唯心主义倾向,不选。 故选:B。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休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
33、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伟大的思想武器本题属于格言类的选择题,考查考生辨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正确辨析每位思想家的观点及其体现的哲学道理,然后才能正确作答,难度较大。6.【答案】D【解析】错误,“百度大脑”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不具有意识活动能力,与人没有同样形式的智能; 错误,实践主体是人,“百度大脑”只是人类智慧的物化
34、,不是实践的主体; 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人类最强大脑选手获胜,这说明“百度大脑”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延伸、放大;“百度大脑”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利于认识发展; 故选:D。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2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意识的生理基础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
35、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7.【答案】B【解析】A表述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B符合题意,材料中,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哲学大会深入探讨“人应该怎样生活”“如何培育人性”等面向人类、面向时代的命题,回应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表明哲学是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 D表述错误,“普世的实用价值”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本题以世界哲学大会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哲学的起源的认识,难度较小,启示学生夯实基础,牢记课本基础
36、知识。8.【答案】B【解析】A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B正确,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这说明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C错误,哲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没有体现哲学的作用。 故选:B。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本题考查学生获取
37、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9.【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错误,认识没有终点,终极真理的说法错误; 错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直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故选:B。本题
38、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
39、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创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2)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
40、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0.【答案】C【解析】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不合题意,所有的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故选:C。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
41、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11.【答案】B【解析】A不合题意,机械唯物主义把原子当成世界的本原,材料没有涉及该观点; B符合题意,“物是感觉的集合”把人的主观精神
42、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C不合题意,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材料中没有涉及; D不合题意,题目中的观点是唯心主义,不是唯物主义。 故选:B。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本题考查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12
43、.【答案】B【解析】AD不合题意,本题考查对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项体现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而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符合题意,“天行有常与心外无物”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积叶成书与涸泽而渔”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不合题意,该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不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故不选; 故选:B。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4、。 2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该题属于哲理对应题,用名人名言,古诗词、成语、典故为命题背景,既考查学生的人文功底,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平时要多收集古诗、谚语、成语等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13.【答案】C【解析】符合题意,“吃就吃新鲜的”,对黄花
45、莱,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说明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说法错误,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真理的含义。 故选:C。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的含义及分类 1、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6、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要正确对待错误。 2、真理的含义及分类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题考查有关真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说法错误的选项。14.【答案】C【解析】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人的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符合题意,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
47、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这一论述表明静止是物质世界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 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故选:C。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
48、、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15.【答案】C【解析】符合题意,漫画寓意揭示了某些人想将时间拉回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合题意,该项与漫画寓意及题意主旨不符; 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故选:C。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49、,都是错误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漫画信息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漫画题解题的关键是,漫画一般都带有讽刺意味或启发精神,一定要细品其标题,把标题与画中的文字、行为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6.【答案】C【解析】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
50、的、有条件的。 符合题意,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一深刻转变体现了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主体差异。 故选:C。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
51、成谬误。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5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17.【答案】D【解析】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 符合题意,“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体现了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说法错误,认识的发展进步并不是推翻原有的真理性认识; 符合题意,“人们就
53、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体现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故选:D。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会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于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认识的对象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
54、世界;从认识主体看,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从认识的基础看,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4)方法论要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难度不大。18.【答案】D【解析】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数百年来人类关于黑洞的探索,终于得到影像印证。这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了新的有力证据;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
55、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说法错误,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56、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19.【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同样戴着眼镜观世界、看生活,有人越擦越亮,有人却越抹越黑,关键取决于在路上的态度、在路口的抉择。”由
57、此可见意识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和进程;“更加积极地拥抱生活、更加主动地走向明天,面对我们的歌唱,世界也一定会报之以鲜花与掌声”由此可见拥有积极的态度能更好地反映和改造世界; 表述错误,意识本身并不能直接改造世界,意识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表述错误,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拥有鲜花和掌声的前提; 故选:A。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正确意识指导下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指导下,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该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
58、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观世界、看生活”的不同态度的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对接相关选项有针对性作答即可。20.【答案】D【解析】A不合题意,依据题意,小白兔看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但错误选择了鱼不喜欢的胡萝卜当鱼饵; B不合题意,材料中小白兔的做法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而不是没有看到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不合题意,小白兔用自己喜欢的胡萝卜当鱼饵,没有客观的考虑鱼喜不喜欢,小白兔没有充分地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D符合题意,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这是因为小白兔用自己喜欢的胡萝卜当鱼饵,没有客观
59、的考虑鱼喜不喜欢。这启示我们小白兔没有真正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故选:D。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21.【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窗”“景”“情”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不能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故项错误;借窗生
60、景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不是征服自然,故项错误;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根据固有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联系,故项正确;从矛盾的观点来看,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故项正确。故选D。22.【答案】D【解析】A不合题意,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其蕴含的哲理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合题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C不合题意,“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不合题意;“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 D符合题意,“天若有情
61、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意思是寒冷的冬雪在梅花的盛开中消融了,春风在嫩绿的杨柳枝上又回来了,这两句诗都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规律性。 故选:D。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要求 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
62、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3.【答案】A【解析】不合题意,“不相信感觉”不是因为经验认识不可靠; 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的空间迷向效应,是导致飞机失事的一种常见因素,克服空间迷向,飞行员的做法是“不相信感觉,要相信仪表”。“要相信仪表”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看到的“灯光”是星光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不合题意,看到的“海洋”是陆地体现了
63、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故选:A。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本题以“空间迷向效应”为素材,考查考生意
64、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的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另外,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24.【答案】D【解析】说法错误,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反复性; 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与此项无关,故排除; 正确,这则故事体现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故选:D。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
65、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本题以“生活故事”为命题立意,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到将哲学理论与材料有效信息有机对接。25.【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
66、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这说明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即认识的反复性; 说法错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可以达到真理性认识,只不过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同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符合题意,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
67、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故选:B。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会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于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认识的对象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从认识主体看,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从认识的基础看,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
68、断发展的。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26.【答案】C【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不在于强调意识的能动性; B说法错误,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即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传递获得的间接经验; C符合题意,“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这句话强调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 D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故选:C。本题
69、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即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传递获得的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27.【答案】D【解析】错误,该项属于唯心主义历史观,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错误,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符合题意,“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
70、能更好前进。”这说明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故选:D。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71、择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名言名句体现教材原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解答此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原理,然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道理与其相符合。28.【答案】D【解析】错误,由材料可
72、知“魔法药水”是实现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新方法,但未体现这是根本途径; 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符合题意,科研人员研发出高效的化合物诱导多能干细胞新方法,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故选:D。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1、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属于可知论。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73、等。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错误的选项。29.【答案】C【解析】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符合题意,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
74、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这告诉我们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材料从一个角度说明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条件,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客观规律。 故选:C。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
75、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30.【答案】B【解析】A说法错误,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B符合题意,该项目是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合作,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和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用于直接探测黑洞,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日益精进的工具。 C不合题意,材料主要探讨的是对“黑洞”的认识由猜测到亲眼所见,反映了认识
76、的发展历程,与真理无关。 D说法错误,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可以被推翻。 故选:B。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先进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也会延伸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满足客观、物质性的要求,能够成为检验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77、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31.【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家规、家风、家训在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实际历程中,一直是一种民间教化工具,并且有过许多成功的事例证明。发挥家规、家风、家训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符合中国社会实际; 意识能够指导我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积极指导作用,要重视意识作用。中国传统的家规、家风、家训中那些优秀思想观念,在今天道德建设中依然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 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在
78、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优秀的家规、家风、家训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是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发挥家规、家风、家训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学生,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然后调动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即可。具体如下: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家规、家风、家训在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实际历程中,一直是一种民间教化工具,并且有过许多成功的事例证明。发挥家规、家风、家训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意识能
79、够指导我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积极指导作用,要重视意识作用。中国传统的家规、家风、家训中那些优秀思想观念,在今天道德建设中依然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优秀的家规、家风、家训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是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纵观近几年政治高考哲学主观题,原因类试题考查频率相当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背景材料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贯特色;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设问一般以“为什么”、“原因”、“依
80、据”、“理由”等关键词为题眼,侧重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32.【答案】【小题1】(1) 甲的说法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认为神灵主宰一切; 乙的说法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形而上学地对待灾害,自认倒霉; 丙的说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2) 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
81、标准。【小题2】【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指出上述三人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体现类。解读题中材料,题中甲认为神灵主宰一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题中乙观点认为荒年已成定局,只有自认倒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题中丙观点认为灾害是客观的,但人还是有办法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本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属于分析说明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解答此问时,要根据第(1)问中涉及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是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回答,进而得出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82、: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哲学观点的正确分析和辨别,因此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时要根据材料中的三个观点并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对应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教材知识。夯实基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3.【答案】【小题1】(1)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上天入海”的成功是尊重科学,按规律办事的结果
83、。 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上天入海”的成功是科研人员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敢于冒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科研人员“有冒险精神,但绝不是赌徒”的做法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因而获得了成功。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次次科学实验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研人员在不断的探索实验中,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
84、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的不断成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攀登科学高峰,不断探索大自然奥秘,中国人从未停下脚步。【小题2】【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上天入海”是如何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规律,其次是尊重规律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可。回答时注意理论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要求回答材科中科研人员研究“上天入海”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属于
85、体现类的主观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切入点小,需要结合教材知识点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角度进行分析,再结合材料有效信息组织语言作答即可。(1)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2)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