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59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文化和思想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科技文化和思想史专题一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考点揭示及大纲要求考点要求:总体上看,本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成就、特点、影响。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分析。科学技术和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中的重要一环。热点关注:工业化问题。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三次科技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轻工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

2、体的国家工业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欧美国家工业化程度大大提升。城市化问题。西方国家的城市化与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工业与科技革命加速了欧美国家的工业化,伴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欧盟、亚太经合组织、欧佩克、东盟等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或多或少的与三次科技革命存在着联系。一、三次科技革命之对比、开始时间及条件:(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

3、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主要成就和特点:()第一次科技革命成就: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

4、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特点: 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以轻工业为主导;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第二次科技革命 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特点: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5、特点: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主要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 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对中国影响: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二次科技革命 影响:促使生产力迅速

6、发展; 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 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对中国影响: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

7、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技革命的哲学启示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思维拓展】在三次

8、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把握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清政府内外交困,于是对科技革命的态度由排斥到只引进技术,如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是为了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发展,很快就失败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愿意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第三次科技革命时,19451949年中国正处于解放

9、战争时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1949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维护独立、提高国际地位,在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把发展科技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对待第三次科技革命采取了引进吸收的态度,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流,于是中国政府重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开展科技创新,重视科学体系的建设,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后由于“左”倾思想泛滥,文革十年使中国失去了一个科技发展的好机会;改革开放后,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综合分析与知识归纳(一)地理学科知识分析与归纳1、三次科技革命对工业的影响比较表技术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10、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电气化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新兴工业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电子、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激光工业等工业分布趋势及布局特点由分散走向集中,煤铁复合型进一步趋向集中,煤铁复合型为主,日本出现了“临海型”由集中趋向分散,出现了“临空型”工业布局主要投入要素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资源高科技、资金生产方式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中小批量、定制生产代表性工业区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日

11、本硅岛、德国慕尼黑2、难点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使工厂远离了河流峡谷,使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集中分布于煤铁资源丰富和交通方便的地区;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于煤铁资源丰富地区,并形成世界性的工业地带,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和巨型运矿船出现,出现了临海分布;第三次科技革命由于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的出现,以及能耗少的电子工业的兴起,进一步使工业摆脱了原料和能源的地域限制,由集中趋向分散。(二)历史学科知识分析与归纳1、科技革命的特征及后果比较技术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前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特征第一次工业革

12、命从英国开始,并率先完成。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使人类从工艺时代跃进到机器时代。在几个国家几乎同时进行。个别国家两次革命交叉进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将人类由“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大,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更快。科学和技术密切配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引起社会结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城市化进程开始。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兴起,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并掀起了瓜分殖民地的狂潮。政治经

13、济发展不平衡,争夺世界斗争日趋激烈。资本主义各国政党政治日趋完善。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完成。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知识经济出现。(三)政治学科知识归纳与分析1、科技革命的哲学启示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实践决定认识,但是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次科技革命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特点,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三次科技革命一次比一次在层次上更深刻,在范围上更广泛,

14、说明了认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各不相同,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新的科技革命从国家来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技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从经济学上讲,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的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认识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哲学上讲,要充分认识到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技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

15、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为重要的。从政治学上讲,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认识到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的重点。(四)三次科技革命中分别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出现的典型的工业中心(区、带)及工业布局的趋势1、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出现了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区与以伯明翰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工业布局的趋势是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轻工业发展迅速。2、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出现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6、原苏联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为中心的欧洲工业区。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出现了美国西南部的斯坦福工业区(硅谷)、日本九州岛(硅岛)、英国苏格兰电子工业基地、德国慕尼黑工业中心。工业布局总体趋势是分散,发达国家以分散为主,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五)“世界工厂”的形成和三次转移17世纪至1830年,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为标志,英国出现了产业革命,工具机和动力机发生变革,带来了纺织、冶金、机械制造、煤炭、交通等整个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出现历史性进步,人类的生产由手工作坊发展成工业,建立起机器制

17、造业,继而形成工业体系,并使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被誉为“世界工厂”。 此后,经历了三次转移。()“世界工厂”的第一次转移 1851至1900年,德国的哲学革命使德国开创并发展了合成化学技术和工业,由合成染料带动合成纤维、制药、油漆、合成橡胶、造纸、酸碱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合成化学时代和人工制品时代。到1895年,德国的各个产业全面超过英国,实现了工业化。 ()“世界工厂”的第二次转移1879至1930年,发生在美国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使美国通过电力工业技术体系的完成,建立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三大产业,并利用和发挥石油开采技术优势,发展了化纤、塑料、橡胶等石油化

18、工产业及汽车、飞机制造产业,成为石油化工技术王国和人类科技和制造中心,也使人类进入航空时代。 () “世界工厂”的第三次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了以计算机、通讯、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群,利用核能的新能源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等。美国一直占据着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由于战后日本着眼于引进、利用各国技术之长,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的综合发展技术之路,实现了产业转型、结构升级,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钢铁、汽车、半导体、家电、机械设备、电子信息产品以及机器人等高技术产品的制造技术、产量、质量方面都位居世界先进水平,引导世界潮流,成为又一个

19、“世界工厂”。三、近代时期,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1)17世纪解析几何学与微积分学的创立标志着以变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高等数学的诞生;(2)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3)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它为人类开启电力时代的大门创造了条件;(4)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促进了化学的飞速发展,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则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5)17世纪早期血液循环学说的建立成为现代生理学的起点,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成为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生物学的两大成就;(6)19世纪末电子和元素放射性

20、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的认识得以深入到微观世界。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提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促成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附: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硬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随着文艺复兴正蓬勃开展,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

21、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在天体力学中,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1632年,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论述了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的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这一时期主要是在收集材料,积累经验,进行分门别类的初步整理。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写了自然系统一书,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

22、完整的系统(植物分类法)。在化学领域,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德国科学家斯塔尔提提出燃素说来解释化学反应,燃素说作为化学的理论成果统治了化学界近100年。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不过,许多技术发明大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但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理性思维脱颖而出。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19世纪是科学时代的开始。在天文

23、学领域,科学家们开始论及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在化学领域,原子分子论被科学肯定;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并成为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在文中,门捷列夫预言了十一种未知元素的存在,并在以后被一一证实。世纪最重大的科学成就是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1820年7月,丹麦教授奥斯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他指出磁针的指向同电流的方向有关。这说明自然界除了沿物体中心线起作用的力以外,还存在着旋转力,而这种旋转力是牛顿力学所无法解释的,这样,一门新学科电磁学诞生了。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法拉第在831年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

24、,1845年他还发现了“磁光效应”,播下了电、磁、光统一理论的种子。但法拉弟的学说都是用直观的形式表达的,缺少精确的数学语言。后来,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克服了这一缺点,他于1865年运用矢量分析的数学手段,提出了真空中的电磁场方程。以后,麦克斯韦又推导出电磁场的波动方程,还从波动方程中推论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刚好等于光速,并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把电、磁、光统一起来了,这是继牛顿力学以后又一次对自然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存在。利用赫兹的发现,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俄国的波波夫先后分别实现了无线电的传播和接受,使有线电报逐渐发展成为无线电通讯

25、。所有这些电器设备都需要大量的电,这远远不是微弱的电池所能提供的。1866年,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问世使电流强度大大提高。70年代,欧洲开始进入电力时代。80年代还建成了中心发电站,并解决了远距离输电问题。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继蒸汽机之后近代史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磁学的发展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正当古典物理学达到顶峰时,却出人意料发生了一系列震惊整个物理学界的重大事件。古典物理学再次受到严重的挑战,第三次面临重大的危机。 世纪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能穿透金属板使底片感光的X射线。不久,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受贝克勒尔启发,发现了钋、镭的放射性,并在艰苦的条件下提炼

26、出辐射强度比铀强200万倍的镭元素。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这就为量子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对电磁效应和时空关系的研究中相对论产生了。爱恩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将力学和电磁学理论以及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联系了起来。这是继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学以后的又一次物理学史上的大综合。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促成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发展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技术发明大都是延长人的四肢与感官功能,解放人的体力,而电

27、子计算机却是延长了人的脑的功能。它开始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物化并放大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现在更是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1、造纸术: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2、印刷术: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 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毕升发明

28、活字印刷术。 元朝出现锡、木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3、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4、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古代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

29、的日食和月食记录。 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时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2、秦汉: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了勾股定理的特例。 西汉九章算术中许多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ll00多年。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定了子午线的长度。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

30、洲早800年。 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5、宋元: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还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 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

31、60年。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隋唐: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先行公历同,但早于先行公历300

32、年问世。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春秋:九九乘法表。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一书。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辑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史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300多年,比欧洲早600多年。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的基础

33、。清代:蒙古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还出土了石砭镰等医疗用具。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医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

34、多年。隋唐: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0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二)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及其特色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1、春秋诗经:相传由孔子编订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0多篇,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2、战国楚辞:屈原采用楚国的方言,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称为“楚词体”,其代表作为

35、离骚。此时,先秦诸子的散文写得都很出色。庄子的秋水、逍遥游等都是古代文学名篇。3、两汉乐府诗:乐府诗流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赋的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两都赋)。4、三国“建安文学”:代表作有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和蔡文姬的悲愤诗等。5、东晋田园诗: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归去来辞等。6、南北朝乐府诗和骈文:乐府诗最为流行,同时一些文人继承汉赋的某些特点创骈文文体。7、唐朝诗歌和传奇小说:最主要的文学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体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初唐的王勃、陈子昂,盛唐的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等。同时出现了适

36、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传奇小说”。8、宋朝词:南唐后主李煌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苏武、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是宋词的代表人物。9、元朝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关汉卿是元代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10、明清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蓬勃发展的阶段,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美术春秋战国:a.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b.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表明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两汉: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汉代帛画的精品。山东嘉祥武梁祠等地的画像石,四川、河南地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三国两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彩。

37、著名画家有三国时期的曹不兴、东晋的顾恺之。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杰出的画家有初唐的阎立本(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和盛唐的吴道子(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等。北宋a.随着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b.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北宋东京汴河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音乐战国: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三国两晋南北朝: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了天竺乐、高丽乐等。隋唐:隋唐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隋

38、代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著名乐曲有秦王破阵乐。雕塑夏商周:商周两朝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顶峰。商朝青铜器早期就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这时期青铜艺术的杰作。秦汉:精品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奴婢伎乐俑和动物俑三类。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也是富有艺术价值的陶塑艺术。青铜铸像水平高超,代表作有秦陵彩绘铜车马、武威铜奔马。三国两晋南北朝: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石门石窟等石窟艺术。隋唐: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文字书法半坡氏族:出土的陶钵口沿上刻有符号二三十种,可能是原始文字的

39、最早起源。商周:a.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与今天汉字基本相同。b.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青铜器多以钟、鼎为代表,故又称钟鼎文。在金属器物上铸刻,习称铭,金文又称铭文。商朝青铜器上文字很少,一般仅有极少的人名或族名;西周开始有了长篇铭文。秦朝: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又出现了隶书。东汉: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书法家有蔡邕。三国: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王羲之地楷书达到独立完美境地,他还擅长行书、草书。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著名书法家有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

40、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了“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怀素等。宋代:著名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三)古代的教育发展和史学成就古代教育发展概况春秋: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他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举贤的思想;他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秦汉: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用统一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汉武帝创建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建立起中国封建官学制度,以儒

41、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学时废时兴,私学成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倍受重视。少数民族和落后地区教育同时起步。儒、玄、道、佛各类学派共占教育殿堂。隋唐:唐太宗和唐玄宗重视发展教育。官方在京师办有国子学、太学,在地方办有州学、县学等,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典。专科学校开始建立,如律学、书学、算学等。除官学外,私人聚徒讲学也很兴盛。两宋:由于印刷术的普及等原因,宋代教育超过前代,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王安石变法时曾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私人讲学的书院在北宋时兴起,南宋时大盛,有书院20余所。明朝:中央官学初名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学生称监生,地方有府、州、县学,体现出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适应

42、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明中期以来,书院较兴盛。清朝:沿袭明制,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概况春秋: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尚书是夏商周三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相传也由孔子编订。两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代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私家修史之风盛行,仅撰写晋史一项就有20多家。刘宋范晔的后汉书和魏晋时期陈寿的三国志,编撰水平最高,被后人列入“前四史”。唐朝:我国开始确立官修正史的制度,修史规模超过前代。突出成就有刘知己撰写的史通,这

43、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著作;还有史学家杜佑撰写的通典,这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通史。两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上起战国,下至五代,记述了1300多年的历史。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该书的特点是将编年与纪传两种体例合而为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编纂学的新体例。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我国史学领域中开创的新体例。专题三 世界思想发展史一、古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发展变化(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概述:传统中国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官方化、经学化、神学化,魏晋、南北朝至

44、隋唐时期与玄、释、道教相互批驳与相互渗透,宋元明清时期理学化,至五四运动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演变:(1)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并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因而受到冷遇。(3)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宣扬“大一统”。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

45、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魏晋:出现了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学是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被奉为经典,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等。(5)唐朝: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的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6)两宋: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南宋朱嘉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

46、存天理,灭人欲”。(7)明朝:明朝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其正统地位动摇。()“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之一。()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有所提升,成为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认识:(1)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学之所以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秩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

47、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另外,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纷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

48、质和立场。(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同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而言:“德治”有它的合理性,“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一个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规范来维系。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积极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

49、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等。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对有些内容可以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的有用的思想要素。如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可以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50、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等。(二)对道家思想的认识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状态;道德经包含有辩证的思想,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成为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道家思想是一种消极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回避。但在客观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道家思想中所包含的辩证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三)对法家思想的认识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

5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社会变革;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法家是先秦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四)对墨家思想的认识战国初期鲁国人墨翟创立墨家学派。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墨家的思想符合平民的利益,是进步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五)进步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1、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2、东汉:王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代表作是论衡,他反对天人感应说,

52、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3、南朝:范缜著神灭论,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4、唐朝:柳宗元认为天地没有意志,不可能赏罚,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人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并非“圣人”所定。刘禹锡探索天与人的关系,认为天与人各有其特点,“人能胜乎天者,法也”。他说当是非颠倒、法制不行时,人们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之与天命了。(非考点)5明朝:李贽是明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

53、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6明清之际: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他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他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踏实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王夫之: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知识归纳】()道、儒、墨、法等学派思想与封建正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长

54、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正统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虽然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封建正统思想是上述各种思想主张的有机结合: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西汉中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科举制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儒家提倡礼治和仁政,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有强大的

55、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难以用儒家思想实行全国的大一统,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大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萧条,应该实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思想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扶助,兼采道家之长,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的治国圭臬。()儒、法、道家思想的特点:这三派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

56、化;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二、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演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洋

57、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20

58、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

59、动前夕。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其间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强烈的反封

60、建、反侵略性质。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如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推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民主和科学的提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

61、建设强大中国的思想武器。、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1)“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因此,它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革命的胜利。(2)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6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三大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它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主要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实践证明:(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只有实现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在中国得到进

63、一步发展,才能化作革命和建设的内在需要,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之途,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教条化必将导致中国革命和建设受挫。(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三大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它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主要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

64、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三、世界近现代的思想文化1、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1)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其中文艺复兴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突出强调人性、人文主义,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因而被称为是“人的发现”。文艺复兴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在宗教神学控制下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促进了欧洲近代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力量还比较弱小,这一时期的斗争仍披着古典文化或宗教的外衣。(2)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

65、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去驱散封建教会的黑暗,它猛烈抨击腐朽落后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完整的政治构想议会制度、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启蒙运动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对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3)19世纪初19世纪末,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社会政治方面的三大思潮。19世纪中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对当时的工人运动和以后的无产阶级运动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自由主义思想日趋衰退,主张扩大国家职能的新思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想占了上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认识:思想文化的变化,正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要从不同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去寻找一定思想文化出现的根源。思想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资产阶级进行了若干斗争。一定的思想文化形成后,往往超越时空限制,发挥巨大的作用。如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革命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