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186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两船并行”与“八音齐奏”明朝永乐年间的兵部尚书陈洽,自幼聪明过人。据说他八岁那年,一次随父亲到河边散步,看见两船驶来,有帆的一只比摇橹的一只行驶得快,父亲即景出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陈洽正思索下联时,忽然传来了悠扬动听的牧笛声,于是高声念道:八音齐奏,笛清莫若箫和。上下联各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各有什么含意?答案:此联构思奇巧,巧妙地用了谐音手法,使历史名人在联语中出现。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重点是什么?考查重点是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

2、表现手法技巧,结构手法技巧涉及得较少。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新课标全国卷在2015年、2014年考查了表达方式技巧,2013年考查了表现手法技巧,其他省份的高考对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涉及了很多。2高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有哪几个角度?其中常考角度有: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手法技巧。3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哪些方面入手?(1)仔细审题,看清题干要求。看清题目设置的鉴赏角度,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中的哪一个角度。(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将鉴赏表达技巧的常用

3、术语熟记于心,做到表达规范。(3)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4)规范基本的答题步骤。注意结合诗句分析。1(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既然是写景艺术,那就要先将所写景物找出来;再思考所用手法,回忆类题解答时所用术语(也可结合写景散文的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推测有铺陈描写、移步换景等;最后考虑艺术手法,联想(想

4、象)或虚实结合等。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 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蒙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

5、技巧的能力。此处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不需君赐,本属闲散之人。词人壮志未酬,自然心生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词人借贺知章求皇帝让他回家乡当道士的典故,寄寓对皇帝的不满之情。答案:此处用贺知章的典故,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重点突破诗歌表达技巧的三种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和托物言志是诗歌表达技巧中常用的三种手法,理解这三种手法对解答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就着重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对这三种手法做重点讲解,希望能对这一节的复习有所助益。一、借景

6、抒情1. 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前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2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如:“千里莺啼绿映红

7、,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抒情。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向往。3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4写景与哀乐之情(1)以乐景写乐情: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美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和平宁静

8、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2)以哀景写哀情: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凄凉景象,抒发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3)以乐景衬哀情:如“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谢浑谢亭送别)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4)以哀景写乐情:如“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以漂泊流离的哀景反衬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二、虚实结合

9、“实写”: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1)写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里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2)写已逝之境。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实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3)写想象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离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

10、而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三、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所托之物:诗人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既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例如明朝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初看,这首诗

11、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鼓舞和激励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 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

12、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虽是咏梅,但目的并不在此,而是借梅花来表达

13、自己的节操。因此解答此题时,一方面要先答出手法,另一方面要具体分析。答案:托物言志。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一、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1

14、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1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19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2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答案:1.虚写(想象)、夸张2.设问、借代3.对偶、对比4.拟人5.象征6.反语7.虚写(想象)8.象征、比喻9.对比10.侧面描写11.对偶、反衬12.衬托13.对比、借代14.反问、用典15.互文16.用典17.用典、虚实对比18.动静结合、反衬19.借古讽今20.反衬二、(2014天津卷)阅

15、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2122题。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2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答:解析:分析“暮”字的字面意思,它体现了晚春的特征,回答时应结合诗句把晚春的景物表现出来,如抓住“落花”“柳绵飘白”“叫子规”等意象。答案: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22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解析:结合这两首诗对比分析诗的意境,可以看出,暮春描写的是三月的景色,春意阑珊,花儿凋落,心情不禁悲凉起来,诗人伤悲失落,可以看出诗人的伤春之情。而暮

16、春山间中,诗人似乎非常闲适,一个人静静地在山间闲走,山中的一景一物都会给他以感慨,桃花飘落小溪中,随春水而去,诗人不禁驻足观赏,并津津乐道,可以看出他的闲适情怀。答案: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情。三、(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324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一句。23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

17、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我们先从两首诗中找到其共同采用的形象,不难发现李诗中有“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的诗句,徐诗中有“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诗句,可以看出两首都写到了猿猴的啼鸣。而且要注意题干的隐性要求,即用一个名词性的词语或短语来回答。答案:猿声24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题干中明确要求分析抒情手法的差异。首先要了解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最主要的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手法主要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等。其次结合注释通读全诗,注意比较。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

18、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四、(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2526题。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 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蓁(zh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25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的形式。解析: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和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答案:重章叠句26请

19、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能力。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阐释运用)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分析效果)五、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2728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

20、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27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8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答:解析:诗人“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诗歌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全诗的整体做分析说明。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

21、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3930题。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选自宋诗精华录)【注】 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29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绿”本为形容词,但在第一句中“绿”字却展现出在春风吹拂下草木生发、万物复苏的动态过程,有化静为动之效。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

22、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30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赏析评价的能力。本诗三、四两联采用虚写手法,我们可以从虚写的具体内容、产生的艺术效果角度来分析。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3132题。人日【注】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蜀道后期唐张悦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注】 人日:正月初七。31人日思归的第一

23、、二句中,哪两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赏析。答:答案:“才”“已”。“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已”强调两年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表达了题目中“思归”的心情。32薛诗的三、四句与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答:答案:相同点:都使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薛诗以人与雁对比,张诗以人与秋风对比,都突出了游子归家之晚,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不同点:张诗还用拟人手法把无情的秋风人格化,借抱怨秋风先至,含蓄委婉地抒发不能及时回家的烦恼之情。八、阅读下面首唐诗,完成3334题。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

24、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注】逐:循、沿。趣:通“趋”。澹:安静。33王维在诗中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对青溪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借景抒情。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诗人通过对青溪幽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青溪的热爱赞美之情。直抒胸臆。最后四句直接抒情: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到生命尽头。(答出两种手法,赏析具体,精准到位)34请分别对三、四句中的“随”“趣”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答案:“随

25、”是“依随”的意思,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溪的蜿蜒曲折,引人入胜。“趣”通“趋”,是“经过、走过”的意思,把走过的路途不过百里却曲曲幽幽的景色特点凸显了出来。九、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3536题。谒荆公不遇方惟深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35诗歌在写景时使用“渺渺”和“茸茸”,请分析它们的作用。答:答案:“渺渺”写出了春江水面的辽阔,“茸茸”写出了花草的柔密茂盛,水面愈宽阔,花草愈繁茂,愈透露出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感。另外,这两个叠音词使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效果。3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限定了鉴赏的角度,即“情景关系”。那么,解答此题时,考生首先要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景,通过对“景”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情”。最后再说诗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等。答案: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景物描写渲染苍茫迷离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本诗采用以景写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1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