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西湖名堤教案(第四册)教学设计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2、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堤素 绵 伏 浓 优 掠 念 宋”等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媒体理解“素、镶嵌、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锦带”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西湖美景的语句。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并能根据提示用几句话连贯地表达。3、初步感受西湖与名堤之间的关系。能依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情趣。教学重点、难点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展开想象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1、板书:堤d(1)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堤”的偏旁“提土
3、旁”。(2)给“堤”标注拼音,正音。(3)了解“堤”的意思。2、补全课题:西湖名堤(1)读课题。(2)了解课题的意思。二、预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思考:课文哪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西湖名堤的名称和它们有名的原因?3学习第三节,了解这一节的两句话所介绍的内容。三、学习课文45节。1、轻声读课文的45小节,思考:为什么要用诗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两条长堤呢?)(1)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白堤”。传说?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堤叫做?(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随机作相关的提示,并要求学生能连贯表达。)(2)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苏堤”。要求学
4、生根据介绍“白堤”的方式来介绍“苏堤”。随机了解“传说”的意思。2、教师归纳“名堤”有名的原因之一?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3、自由读45节,思考:这两条名堤之所以出名,还有什么原因呢?4、再读4-5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名堤景色的句子。(1)自由读,完成学习要求并交流。(2) 出示两句句子,读一读,发现了什么?(都描写了桃花和柳树)学习“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白堤就像锦带一样 。学习“春天的早晨,在苏提上漫步,晨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体会拟人句的表达效果。桃花绽开了笑脸,好像在说:“ ”。柳枝,柳
5、枝,在干什么呢?指导背诵。师归纳:同样是写桃花和柳树,作者笔下描绘的白堤是一幅静止的画面,那么苏堤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5、思考:这两条堤有名的另一个原因是什么?师小结:这两道长堤有名是因为,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与堤岸上的美景有关。四、学习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过渡:课文的3-5小节已经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堤和白堤,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两小节呢?1、出示写杭州和西湖的句子,组织学习。从第一节的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人间天堂”“镶嵌”“明珠”等词语。关注第二句话中的“逗号”要求学生读出“美”。2、学习第二节。(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把句子读得再通顺些。(2)指名读(每人读一句)反馈。(3)思考: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可以看见什么呢?(4)师生合作读第二小节。(5)思考:西湖给人以怎样的感觉?(6)思考:这两道长堤有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么?(7)根据提示表达:每到春天,如果漫步在白堤(苏堤)上,我看见 五、根据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全文。板书:杭州西 湖 远处 山峦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 美丽 (近处) 湖面 平静 白鸥 掠过 名 堤d 白堤 来历 纪念 苏堤 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