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936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51页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题库 考点15 小说阅读.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考点15 小说阅读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

2、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

3、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

4、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

5、过湖“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

6、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

7、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亻夫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解析】选AD。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涵盖面广,涉及内容、手法、语言等方面。需要全面分析选项,落实相关文段、放眼全文脉络、慎重确定答案。

8、B项,原因分析不完全正确,“我”吃惊的是为何渡夫说出这般吓人的话,当然也有防范意识和担心。C项,结合文章相关语段分析,留下住宿的缘由是上岸返回,路途遥远,一样危险。E项,对渡夫脸上没有异样表情,“我”目不转睛瞧着他的心理情感分析不正确。应该是惊诧于老人的淡定以及胸怀的宽广。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概括人物形象要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正面描写来分析总结,还要结合环境描写、陪衬人物等侧面手法来剖析。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件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各点之间不要重复。答案: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刚强不屈,不

9、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结构。回答时重点考虑情节的叙述角度、叙述方式及作用,注意多角度思考。答案: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10、)答: 【解析】第一步:审清题干,提取核心信息。“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确定了探究的范围,“结合全文”确定了分析的依据,分值为8分,说明答案应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如艺术结构、情感表现、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等。第二步:快速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从艺术结构上来看,位于结尾,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耐人寻味;从情感表现上来看,文章集中表现了渡夫的苦难,然而从这歌声中“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可见渡夫的无表情,以任情高歌代替前面的诉苦,更显其苦;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渡夫虽苦,但没有如祥林嫂般只是诉苦,而是能够解脱出来,还能一展歌喉,可见其洒脱豪放,而他的歌唱也反衬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深深

11、的痛苦,这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前半部分都是通过渡夫的苦难来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的,这一部分表现了渡夫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我不管地,也不管天),这样就深化了主题。第三步:总结概括,分点作答。参考答案: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

12、止。二、(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

13、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

14、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喜欢什么样的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一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

15、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个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那个人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之后,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

16、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后记:我在农村老家时

17、,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

18、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解析】选AC。本题考查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B项对比中凸显人物性格不恰当,母亲并非监视女儿,是关心女儿。D项表现力不足,表现不出乡土气息。E项

19、错在“却有现代意识”没有根据。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情节和环境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设置的。解答题目应该围绕小说三要素展开,这篇文章中的“鞋”主要体现在对情节的作用上,使主人公守明的微妙心理变化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得到体现。本篇“鞋”贯穿全篇,是情节线索,同时也是感情寄托,另外也是当地风俗,原文说“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文中有大量的做一双什么样的鞋的心理描写。答案: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

20、中、紧凑。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和表现。【评分标准】每一点2分,大意对即可。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第一步:审清题干,提取核心信息“守明”确定了搜寻的范围,“人物形象”“什么样的心态”确定了答题的角度,“简要分析”确定了答题的要求,要联系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答。分值为6分,共两问,每问3分。第二步:快速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从“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可看出她朴实、善良,从“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可看出她的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从“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个人一点东

21、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可看出她的担忧不安。从“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及做鞋前大段的心理描写可看出她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第三步:总结概括,分点作答答案: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2分)和传统美德(1分)的农村的青年女性形象。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2分)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1分)【评分标准】每一点3分,大意对即可。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

22、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本题设置比较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两种观点肯定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但注意都要从小说的内容、形式、主题(形象塑造)等方面结合全文来分析。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的联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诗意的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观点二:“后记”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从创作

23、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评分标准】观点2分,理由共3点,每一点2分,大意对即可。三、(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数学家的爱情李伶伶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

24、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那天是情人节,数

25、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

26、。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

27、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

28、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解题指南】本题涵盖面广,涉及内容、手法、语言等方面。需要我们全面分析选项,落实相关文段、放眼全文脉络、慎重确

29、定答案。【解析】选AB。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明显的调侃意味”欠妥,从文中看不出来有调侃的意味,文章开头“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一句总领了下文对数学家的爱情故事客观平淡的叙述。D项,“刻画了社会众生相”欠妥。文章重点刻画的是数学家这一人物形象,其他人物的出现是情节的需要,同时和数学家的纠葛也只是起到了帮助凸显数学家性格的作用。E项,“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欠妥,文章的主题不在探讨爱情的真谛,而是通过叙写数学家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性格偏执情商不高的数学家形象,从而揭示了在人际交往中情商很重要这一主题。2.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

30、“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6分)答: 【解题指南】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充实情节、刻画性格、绘制场景、烘托气氛、勾勒环境。【解析】这两次“看看”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境来分析二者的心理。结合下文第段的情节内容“结婚那天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可以看出,女老板发出“看看”这一动作,意在遮掩自己内心的矛盾,最终在看过之后,做出了偏向数学家的决定,“看看”这一细节描写表明了女老板犹豫且对数学家有好感的心理。数学家女友的“看看”是一种愤怒和困惑的情

31、感的表达。答案: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评分标准】每个要点3分。要点要答出女老板的犹豫心理和对数学家的好感,要点要答出数学家女友的愤怒和不解。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答: 【解题指南】小说中某具体情节的作用,一般如下:(1)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2)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

32、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意图的分析能力。如此构思,颇得欧亨利似的结尾之趣,结尾出人意料,平地起波澜,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引人深思,让人回味;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数学家的离婚选择,更突显了正直、坚守原则又有些偏执的个性,女老板的心迹坦露,展示了她颇富心计的一面;如此结局,突显出数学家因性格偏执,不知变通而付出的代价之大。答案: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

33、味。【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答出3个要点即可得满分。要点要突出情节的波澜作用,要点要答出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要点要答出和主题的关系。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答: 【解题指南】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小说精巧的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分析探究能力。可从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去分析。赢得

34、爱情的原因,可从第二个会计女友和女老板身上分别看出。和会计女友的爱情是因为两人都喜欢计算,和女老板的爱情源于帮助不善计算的她结账,从而对精于计算的数学家的计算能力满怀崇拜。失去爱情的原因,可从第一个女友和会计女友身上分别看出。第一个女友将他较真的个性归结为小气,会计女友的离开是因为数学家固执己见,坚持原则和缺乏沟通。从数学家身上所得启示,可从现实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入手,要辩证地分析这个形象性格之优劣。数学家虽然是个正直、爱帮助别人、坚守原则的好人,但其不知变通的偏执也注定了其爱情之路的坎坷。我们在生活中要对其个性引以为鉴,扬长避短。答案: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失去爱

35、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启示:处理问题要坚特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评分标准】拟出答题要点,言之成理即可。第一问,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要点要揭示出数学家的个性之长,要点要揭示出数学家的个性之不足。第二问,要辩证地阐述所得启示。在数学家身上,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也有需要我们避开的缺陷,要学会扬长避短。要联系现实去概括分析。四、(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安娜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

36、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

37、。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

38、间。“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

39、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1.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

40、内容。(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心理变化的体悟。其实,也是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梳理得仔细认真,此题就不难作答。第一段,明显看出她已经产生绝望的念头;第二至四段,等来了渥伦斯基伯爵的来信,但信上的内容很让她绝望;第五段,写她向月台走去(卧轨自杀),显然是对生活彻底绝望。答案: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评分标准】三点每点2分,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答。2.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手法。解答此题要审好题,“特点”是指“描写”的特点,而不是“周

41、围人”的特点;“作用”既可理解为描写的作用,也可以是周围人的作用。答案: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评分标准】特点和作用各2分,特点要讲出主客观两个方面,各1分;作用要从表现主要人物的角度来答,要抓住人物的心理。3.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的意义。认真捕捉安娜的心理描写句,可以体会出她的内心活动:“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觉得无力挣扎。”这些心理的描写真实再现了安娜临死前恐惧、迷惑、悔恨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死前的种种复杂心理和死的偶然。答案:内心

42、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评分标准】内心活动和意义各2分,内心活动答出两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2分;意义两点各1分。4.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答: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情节来回答。此时的安娜已被火车碾过,蜡烛自闪烁至熄灭,喻指安娜渐渐死亡的过程,也是她死前一瞬间的内心感受,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安娜一生的总结。“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安娜经历了苦难、悲哀,看到了社会的虚伪、罪恶。“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她看得更透彻了、更清楚了。“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

43、灭了”:安娜生命的终结。解答时要抓住蜡烛这一比喻说法和对蜡烛的描述。答案:“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评分标准】共三点,每点2分。第一点答出比喻的手法,得1分;答出过程得1分。第二点答出内心感受得1分,答出是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得1分。第三点答出“画龙点睛”得1分,答出作者的感情得1分。五、(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走眼王伟锋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

44、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

45、。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卖家出了古玩街,

46、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李老板恣意取笑一

47、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48、(本文有删改)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答: 【解题指南】这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局部考查,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等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有时可以是对人物的某一个方面的分析,如分析人物的心理特征。【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本第四段“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的结果,可推断出赵老板在反复把玩后确定这件钧瓷是真品。“淡淡地说:收着。”表现了其自信、沉稳、果断的性格特征;在店主禁不住颤声追问后,赵老板“朗声”的回答表现出了赵老板在强调自己的鉴定没有走眼,

49、是不容置疑的,同时表现出对店主的疑惑或追问有些不悦的心理特点。答案:自信、沉稳、果断。强调、不容置疑。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要点要扣住自信、沉稳、果断;要点要扣住不容置疑;要点要扣住微露不悦。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所谓“欧亨利笔法”是指文章的结尾既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是在情理之中合乎逻辑而令人信服的。所以分析时,要从“买玉”的情节出人意料和合乎情理两个角度进行,归纳出两个要点。答案: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赵

50、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要点要扣住艺术效果如何出人意料分析;要点要扣住前文的哪些铺垫使得结局合乎情理。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观李老板在全文中的形象,分析李老板的言行,把握其形象特点,进而把握其“悄悄摘牌走人”的原因,把握这一形象的内涵。赵老板声名鹊起,而新来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不以为然,而且谋划着干一件露脸的事。看似外乡人的卖家在卖给赵老板玉后,掩饰行迹,闪进“云芳斋”的后院,由此可见这是李老板设

51、计的一个让赵老板出丑的局。从赵老板对小伙计说的话,以及李老板得意地对赵老板“走眼”的讽刺羞辱,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李老板自认为玉的价值不高,赵老板却高价收了就是看“走眼”,而赵老板看重的是古檀香木盒子的价值,而且盒子还卖了个好价钱,并没有看走眼。由此可以看出李老板感觉到了自己的道行不如赵老板,而且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羞愧交加。所以他只好自觉摘牌子走人。作者想通过这个告诉人们不守行业规矩,在业界就无法站住脚跟。答案:自感技不如人。自觉羞愧。不守行业规矩,终究难以立足。【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要点要扣住鉴赏技术来回答;要点要扣住羞愧来回答;要点要扣住不守行规的后果来回答。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

52、眼”做题目?(5分)答: 【解题指南】对于标题作用的分析鉴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置悬念;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通观全文,小说中多次明着或暗着提到“走眼”,明提如第一段“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买玉”情节李老板嘲讽赵老板的话语;暗提如赵老板鉴定钧瓷不走眼,看古檀香木盒子不走眼,由此可见“走眼”是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而且全文主要情节“买玉”的设置与此有关。另外,“走眼”本义是看错,出现失误,而文中

53、的赵老板并没有看错,出现失误,这个标题运用了反语,正话反说,可以更好地突出小说的主题。答案:“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评分标准】要点1分,要点各2分。要点要扣住线索,要点要扣住主要事件或主要情节;要点要扣住正话反说、突出主题。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及探究小说主旨和写作意图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应该结合赵老板的身份、职业,以及赵老板在鉴定钧瓷和买玉情节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还有作者的叙述中评价的词句,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进而分析作者通

54、过这一人物形象想表现的主旨是什么。答案: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知识拓展】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善、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解题指南】小说的主旨主要是从人物中体现出来,分

55、析时要通过全文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进而把握小说的主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和探究小说主旨和写作意图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应该结合赵老板的身份、职业,以及赵老板在鉴定钧瓷、在买玉情节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还有作者的叙述中评价的词句,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进而分析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想表现的主旨是什么。答案: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和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评分标准】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2分,探究出作品的主旨3分。形象特点要扣住其商人形象,扣住他的阅历、经验、为人热心仗义等,意思对即可;探究主旨

56、要扣住做人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等,意思对即可。六、(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抻面阿城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

57、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

58、,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59、。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注】抻(ch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1.概括文中铁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答: 【易错提醒】分析人物形象的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常见的错误是:阅读不细致、不深入,没有读懂作品,概括人物形象时,出现偏差甚至是生搬硬套的情况。如由铁良反对公私合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就认为铁良是一个自私、胆

60、小怕事的人,就是对人物的认识表面化、思考不深入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要注意读懂小说。理解作者对小说中人物是赞扬还是批评,是肯定还是否定。注意联系全篇。在分析人物言行、心理、细节等时,不能孤立地分析,应着眼全篇,前后关照,还要结合作者的大背景和具体情景来分析。注意暗示人物形象的小细节。分析时要参考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环境,防止任意拔高或贬低。注意推敲。使用概括形象的特点的词语要字斟句酌,认真推敲,最好借助于文中的词语。【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感受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人物外在和内在的特征,本文没有描述或刻画人物外在的特征,主要是人物的内在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是通过人物的言

61、行来体现的,要结合小说情节逐点概括。从“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及对铁良抻面的细致描写可见其抻面手艺高超;从“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铁良专在一家做”,醒面时铁良“试碱不用舌头”而“用鼻子闻闻”等可见其敬业和善良本分;从为即将上刑场的老头子抻面可见其知恩图报;其生存智慧表现在不炫耀祖上,“专在一家做”,能听人劝,既报答恩人又不当面相认等方面。题目只要求概括,分点列举即可答案:抻面手艺高超;本分敬业;知恩报恩;有生存智慧。(答对其中三点即可)【评分标准】每点2分。“本分”答成“朴实”,“知恩报恩”答成“知恩图报”“懂得感恩”也可。2.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

62、(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手法技巧的探究赏析能力。题干已明确了“间接描写”和“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两个答题关键点,就要找出哪些不是直接描写抻面手艺的,而这些内容和描写抻面手艺有什么关系,这样就不难回答了。小说中“间接描写”的地方比较明显的有:“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可结合这两处做分析。比较含蓄的有:“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这两处用客人吃面时的反应来衬托

63、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分析时要从所用手法、所写内容方面入手。答案:(1)“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运用比喻、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2)“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意思对即可)【评分标准】间接描写的地方,每点1分;分析,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3.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64、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答: 【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此题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二要抓住关键词语并结合所用的手法。铁良此语是针对“后来运动多了”说的,是借谐音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构成暗喻,既表达了铁良对抻面手艺的感悟,又表达了对“左”倾政治运动的不满和讽刺,这应该也是作者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心声。解答时要综合考虑,整合作答。答案:(1)揭示了铁良体悟到的抻面之道。(2)表露了铁良对那个“运动多了”的特殊年代对人的随意“揉捏”的无奈与不满。(3)表达了作者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反思与批判。【评分标

65、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七、(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六指猴墨中白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

66、活泼有趣。众人夸:“好玉。”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泗州大街,仁义当铺。黑衣人闪身进屋。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黑衣人说:“盗不来。”“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

67、,还有多人的性命!”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

68、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平原大道,晨光如金。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老者摘去胡须,是

69、侯六。侯六感慨地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70、本文有改动)1.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B.侯六听到东家与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C.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种鲜明的表达效果。E.侯六将盗回

71、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解析】选AB。A项,“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错,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也跟故事情节紧密相联。B项,“这种叙事中的闲笔”错,这句话看似闲笔,其实表现了东家夫妻对下人的态度,东家仁善的心肠深深打动了侯六,侯六跟东家表面是雇佣关系,其实像一家人相亲相爱。2.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4分)答: 【解析】本题只要求从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两方面来分析。从情节安排上看,从开头就写到了东家腰上的玉蟠螭,中间又写到贾仁义让侯六盗玉未果,侯六自

72、首后,东家又拿玉替侯六消罪,最后又写到侯六又盗玉交给了东家,可见玉贯串全文。从人物塑造上看。东家将玉时刻戴在身上,可见其风雅。吴知府因贪图玉而指使贾仁义让侯六盗玉,侯六自首后,又接收东家的玉不再让侯六吃官司,可见其贪婪。答案: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评分标准】情节上的作用2分,总述1分,联系文章分析1分;人物塑造的作用2分,其中对东家和吴知府的塑造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不联系情节分析的不得分。3.请概括侯六

73、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 【解析】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侯六和东家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侯六能轻易盗到玉蟠螭,且江湖上有那么响亮的名号六指猴,可见功夫了得;东家劝他走正路,他能知错就改;他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一副侠肝义胆;他对东家的搭救之恩,能帮东家盗回玉蟠螭,真是知恩图报。东家有钱但是不吝啬,面对年纪大的车夫,想为他娶老婆,仁义且乐善好施;面对入狱的车夫能仗义疏财甚至不惜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玉蟠螭,重情轻财;面对误入歧途的车夫,能真诚劝他改邪归正,乐于帮助迷途的人。答案:侯六的性格特点是知恩图报、迷途知返、行侠仗义。小说通过东家关心侯六婚

74、事、侯六主动投案、东家舍玉救侯六、侯六窃玉及账本、结尾时茶客们的谈论等情节,生动地写出了侯六侠义性格的内涵。东家的性格特点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待人宽厚。小说通过人们对东家乐善好施的传扬,东家关心侯六婚事、舍玉救侯六、为侯六担心等情节,具体写出了东家仁义性格的内涵。【评分标准】共4分每个人物性格2分。侯六,从其知错能改、侠义、知恩图报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东家从其乐善好施、仗义、宽仁几个角度答出两点即可。4.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本文叙事的内容来看,既丰

75、富又复杂,段落短小,有助于密集、清晰地传达信息。从情节的角度来看,本文情节推动迅速,段落短小可加快叙事节奏。从小说场景来看,本文场景变换多,人物多,事件复杂,段落短小可使场景灵活切换。从读者的阅读的角度看,段落短小富有“提示”性,能够让读者从一段推知另一段内容,可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根据以上内容可组织答案。答案: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76、。【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8分。要点一要从适合本文叙事内容的表现的角度评价,要点二要从适合推进情节发展的需要的角度评价,要点三要从场景切换的角度评价,要点四要从读者的感受的角度评价。八、(2014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

77、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

78、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皮匠的生活一

79、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数月后,一篇学术

80、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有刪改)

81、1.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理解这个句子要抓住两点:皮匠有什么特点(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当地人对他的看法(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概括出来即是答案。答案:(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2)古城人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评分标准】每条1分。要点:有文化,志向与众不同;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2.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答: 【知识拓展】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

82、写。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或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奠定情感基调;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概括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理解文段要抓住“古城”的建筑,“古城”的人,即是古城的文化。环境的作用在题干中很明确指向人物,为主要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答案:(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83、和丰厚的历史底蕴。(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评分标准】答出正确的特点2分,答出正确的作用3分。3.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4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内容的概括能力。“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说明藏书多,从列举的续长编南充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书的书名看出书的内容和古城的文化和陈氏的家谱有关。答案:(1)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长编南充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2)数量多:陈皮匠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陈皮匠用十多天才把书整理完。【评分标准】

84、答出“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1分,答出书名等依据1分;答出“数量多”1分,答出“收集的时间长,整理的时间久”等依据1分。4.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5分)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陈皮匠酷爱买书,听说历史学家来了,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等言行,说明他想让古城和家族的历史得以发扬;陈皮匠只是一个老高中生,不能深究书籍的价值;“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认为牟教授是能发掘藏书价值的人。所以把藏书送给牟教授。答案:(1)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2)他并

85、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3)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评分标准】答出要点(1)1分,答出要点(2)和(3)各2分。5.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7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和探究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众多商机面前,古城人疯狂起来,“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陈皮匠作为文化保护者显示了无奈和孤独;面对无数游客的涌入和商人要开发陈家大院,过度地消费历史文化,作者流露出担忧。陈家大院是传统文化的代表,面对怎样保护传统文化,怎样面对

86、传统商业化,作者塑造的陈皮匠这一形象给了我们启示和警示。作为探究题,依据文本,沿着作者意图,辩证地分析,从多角度有条理地阐述,观点要中肯。评价着眼于陈皮匠,探讨着眼于作者。答案:(1)评价: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评分标准】评价4分,每条2分;探讨3分,每点1分。评价要点:对文化的保护,对商业冲击的无奈和孤独,对过度开发的否定。探讨要点:肯定守护文化,批判过度商业化,对传统文化未来的担忧。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